張繼榮
摘 要:現代信息化技術已經開始席卷全球,當今社會已經全面進入信息化時代。全球信息化建設給中國的職業教育帶來了一場“信息化革命”。本文通過服裝專業中高職銜接的網絡聯校研究與實踐,試圖探索利用信息化技術解決中高職銜接職業教育教學中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服裝專業;中高職銜接;網絡聯校
進入新世紀以來,現代信息化技術已經開始席卷全球,社會已經全面進入信息化時代。信息化社會發展的新特點、新趨勢、新任務對職業教育教學的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其中最為迫切的新要求就是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和教育信息化進程,全面提高職業教育的教育教學質量,為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為進一步創新教育信息化發展模式,以創新應用帶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由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牽頭,聯合3所中職學校共同開展服裝專業“1+3”中高職網絡聯校項目建設工作,通過網絡共享方式,構建一體化網絡聯合學校群,以高職帶動中職,形成中高職網絡聯校“資源共享、學分互認、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示范效益。
1 網絡聯校建設的工作目標
依托世界大學城空間,構建中高職立體空間連線網絡平臺,建設中高職銜接的信息化應用與服務團隊,打造“在線教學、在線實訓、在線自測”的互動課堂,實現網絡聯校校際之間的資源共享、同步教學、學分互認、聯合教研,形成中職、高職“校際互動、教學互助、資源共享、均衡發展”的局面。
2 網絡聯校建設的工作任務
2.1 構建中高職立體空間連線網絡平臺
基于頂層設計的中高職立體空間連線網絡平臺建設整體規劃,依托現有的服裝專業中高職的對接立交橋、專遞課程資源、同步課堂、名師課堂、空間課程等,重新構建中高職立體空間連線網絡平臺,制定中高職網絡聯校運行制度,打造“在線教學、在線實訓、在線自測”的互動課堂,實現優質資源共享。
2.2 整合中高職數字化教學資源
在進行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根據服裝行業企業的人才需求進行崗位分析,明確中高職服裝專業面向的崗位(群)和人才培養目標。依據崗位(群)對應的職業能力,構建中高職銜接的服裝專業“崗位能力遞進”課程體系。依據“以碎片化的資源建設為基礎,以結構化的課程建設為骨架”的原則,整合現有空間教學資源,根據人才培養目標進行系統設計,為中職學校“量身定做”一批集教學微視頻、教學微素材、教學微案例等于一體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并推送到網絡分校。
2.3 探索中高職學分互認機制
探索中高職學分互認的建設及運行機制,建立和制定以學習者為核心的“學分銀行”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活學活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庫。通過網絡聯校項目建設,探索中高職學分互認新機制,科學調整中高職服裝專業的課程體系構建和課程設置建設,實現中職和高職專業建設和教育教學的有效銜接。
2.4 建設中高職信息化應用團隊
通過服裝專業“1+3”中高職網絡聯校項目建設,對教師進行信息化素養和技能培訓、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培訓等,形成基于網絡空間的教學、教研方式,探索建立中高職之間教師結對幫扶和教學教研團隊建設機制,推動網絡聯校聯盟學校之間教師的教學互助、教研互幫、能力互長。
2.5 優化教學同步互動直播的條件
優化建設網絡聯校聯盟學校的網絡教學環境,重點優化教學同步互動直播的設施條件。通過網絡,結合在線教學互動,實現遠程視音頻互動教學應用。充分滿足網絡聯校的教育教學應用需求,保證實現網絡安全、穩定運行和信息化設備的正常使用。
3 網絡聯校的建設工作成效
由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牽頭的3所中職學校的“網絡聯校”項目立項后,學校制定了網絡聯校項目建設工作方案,明確了項目建設的目標、內容及綜合效益,成立了調研團隊,深入調研,收集一手資料。調研團隊對時裝設計專業的教學情況、企業人才需求情況以及學生學習需求情況等進行實地調研、問卷調研;收集、整理、分析國內外有關文獻資料,深入了解中高職網絡聯校示范工作現狀。除此之外,學校還派出多名團隊成員外出參加信息化教學調研、觀摩、研討、培訓等各項活動,立足教師專業成長,對教師進行業務培訓、信息化素養和技能培訓、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培訓等,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使所有的教師具備較強利用信息化設備和資源開展教學的能力。通過政府招標采購,完成了相關設備的采購及安裝,優化了網絡主校和網絡分校的信息化教學設施條件。
學校在“服裝專業中高職對接立交橋”空間設置了“網絡聯校專題欄目”,及時在空間更新項目建設進展,實現了全過程空間管理。
“網絡聯校”項目主要分為線上和線下二種形式結合開展工作。
3.1 線下的主要經驗和做法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為湖南工藝美術職教集團的牽頭單位,3所中職學校都是湖南工藝美術職教集團的理事單位,也是服裝行業校企合作專門委員會的成員。并且,3所中職學校都是國家示范校,其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都是重點建設專業,在專業的人才培養定位、課程體系的構建、人才培養方案編制、校本教材編寫等方面,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教師團隊到實地指導中職學校進行專業建設。學校在中職教學標準、專遞課程、中高職銜接項目等省級重點項目上開展了廣泛合作。中高職教師一起完成了企業人才需求調研、崗位職業能力調研、中高職培養目標定位、中高職課程體系構建等工作,同時由高職教師帶領中職教師一起編制教學標準,通過項目建設,提升了中高職師資水平。
“網絡聯校”的線下活動主要利用湖南工藝美術職教集團年會,共同進行專業教學、課程改革、校企合作的研討。此外,還有利用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一年一度的畢業設計展示開放周,邀請3所中職學校的校領導、專業教師來校進行專業交流。
3.2 線上的主要經驗和做法
線上合作主要依托世界大學城“中高職校企對接立交橋”專題空間,開展了教師之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服裝設計專業每位教師都建設了兩門空間課程和主題特色空間,由于中高職教師都為空間好友,資源完全開放,中職學校教師可以通過“服裝系空間課程大觀園”和主題特色空間查找到其所需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校際之間互訪學習和交流活動頻繁。
“服裝品牌產品企劃”“服裝產品制版”“服裝CAD”三門名師空間課堂,是省級信息化教學應用試點項目,中職學校教師通過空間觀看微課視頻和課程資源,與名師進行交流。
專題空間設立了“中高職網絡聯校服裝專業教研室”,中高職教師就專業教學、技術問題等展開了研究與探討19次,實現了網絡聯校的同步備課,教研教改。
“專遞課程資源”與“同步課堂”也被設立到專題空間。“專遞課程資源”包括裙裝、褲裝、襯衫、外套四類產品的設計、制版與工藝,涵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授課計劃、課件、教案、教學案例、教學視頻等。“同步課堂”前期主要是以上4門課程為主,以后將根據“3+3”中高職銜接的課程體系,逐步增加“花瑤挑花技藝”“扎蠟染技藝”等課程,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與互動性。
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服裝品牌設計與企劃”屬于企業的前沿技術,目前開設此課程的本科學校也不多,這對于中職教師提升專業能力有一定的幫助。因此,3所中職學校的老師均參與了學習,并進行了互動交流。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在“職業教育數字化學習中心”建設了“時裝設計專業教學資源庫”和“設計色彩”“時裝畫技法”等9門課程的資源,視頻、動畫、仿真等資源類型占總資源的50%。3所中職學校的老師均進行了注冊,利用資源,進行了信息化教學。
網絡聯校實施了基于空間的多維交互式教學法,使教學跨越時間、空間和對象三維空間,實現了優質資源開放共享,提高了教育管理效能,充分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為學生終生學習創造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