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燕聰
綜合實踐活動課作為國家基礎教育課程的必修課程,融綜合性、活動性、實踐性、創新性于一體,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方面發揮著其它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積極發揮這一課程的作用,讓學生全面學習、了解并落實“雅樂校園文化”的理念,并以此應用到自己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成了我們研究的一個問題。
一、優化組合資源,精心打造校園人文環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們的教育應當使每一堵墻都說話”。校園是師生生存的基地,不僅包含著環境的凈化、美化建設,而且還需要校園文化來充實。學校主流文化將促進學校辦學特色的彰顯,它又是學校歷史發展中傳統學校人文底蘊的深刻積淀。為此,我校優化組合各類資源,將雅樂教育理念進行文化物象,營建整體和諧的校園核心文化氛圍。
學校圍繞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建立統一的文化標識:校訓、校徽、校色、校旗、校歌,并以“文化標識”、“校史文化”、“人文景觀”、“特色場室”為主要載體,彰顯雅樂校園的形象。學校每一幢建筑物、校道、廣場都有一個能體現學校辦學理念的名字,如校園四棟主體建筑為“雅正樓”、“雅樂樓”、“雅秀樓”、“雅膳樓”;兩條主校道:“樂融路”、“星光路”;設置了自然和文化融于一體的“五個校園景區”:雅樂廣場文化景區、雅樂園景區、生物園景區、地理園景區、星光路景區;設置了五個特色“主題陣地”:雅正堂為辦學理念主題陣地、雅樂堂為多彩社團主題陣地、雅秀樓大堂分別設有宣傳體育和健康知識的樂健廳;展示學生優秀書畫作品的樂藝廳;宣傳科學知識的樂行廳等主題陣地。同時每個班級設計了形式多樣的班級文化陣地,凸顯了雅文化。在校園中,每一個教室、每一條長廊、每一塊墻面都在靜靜地訴說著雅樂教育特色的成果,展現每一位師生的成長樂趣,為雅樂教育的開展營造了氛圍,奠定了基礎。
二、發掘雅樂文化內涵,編寫育雅校本課程
學校以“培養身心健康、言行文雅、樂學上進的多彩學子”為課程目標,在開齊開足國家課程的基礎上,注重將雅樂教育特色下的課程理念滲透到各個學科,滲透到學校的特色活動之中,并建立特色課程基本框架,形成特色課程體系,并巧妙地發掘雅和樂的內在邏輯關系和文化內涵,設置尋雅、塑雅、秀雅三大育雅課程模塊,全面推進雅樂教育,使“潤澤生命,引領成長”的課程理念貫穿于整個學校課程實施之中。
經過不斷的研究和實踐,學校編寫了七至九年級獨具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雅樂校園,多彩人生》。為適應各個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成長規律和生活經驗,我們在開發和設置特色課程等方面都體現了層遞性、實效性和地方特色。如面向七年級新生,特色課程主要推行“尋雅”內容——“學校辦學理念體系”、“雅樂班級文化設計”等;八年級主要推行“塑雅”內容——“學習太極拳、彩繪、花式跳繩、舞蹈”等;九年級則重在“秀雅”——“調整中考心態”、“中考策略指引”等。
三、開設雅樂社團,豐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培養高雅的志趣,讓學生在活動中感知、反思、體驗、成長,我校開設了21個社團,其中包括快樂彩繪社、快樂跳繩社、青春風采模特社、律動舞蹈社、太極社、雅之風文學社、玩轉數學社、英語社、科技社、快樂電波社等,我校師生全員參與多彩社團活動。
為了突出“雅樂校園,多彩人生”的特色辦學理念,學校重點打造服飾彩繪、快樂跳繩這兩個特色項目。在這兩個項目引領下,推動學校的特色發展,形成良好的突破。其中《服飾彩繪》特色項目把美術與德育相結合,根據雅樂教育活動主題的要求,將紡織品顏料用繪畫的形式涂繪在服飾上,設計出單件或系列服飾彩繪作品,激發了學生的美術創作熱情和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學校還把《服飾彩繪》校本課程與班級文化相結合,開展了班旗、班帽、班服設計活動,極大豐富和延伸了雅樂教育的寬度和深度。
四、開展“潤澤生命,引領成長”為主線的德育系列活動
我校圍繞著“潤澤生命,引領成長”的育人理念來開展教育系列活動,培養學生雅言雅行、立雅德、樹雅志、修雅身、養雅趣。將雅言雅行教育滲透于學校日常管理和課堂教學中的細節中。編寫校園雅行規范歌,落實《雅瑤中學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同時學校有計劃、有步驟培養學生干部,推行“三自教育”即“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教育管理模式。發揮團委、學生會、廣播站等學生團體的作用,完善學生自主管理機制,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能力。以實現學生自我教育為突破口,設立雅行崗位。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崗位,讓每一個生命在自己的崗位上都能閃光。所以學校、班級創設盡可能多的崗位讓學生自主參與校園及班級的管理,如國旗護衛隊;校園廣播站,八項評比員等,這些崗位都為有創造熱情的同學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