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麗超
傳統的作文教學刻板、枯燥,毫無生趣可言,導致學生作文質量、作文教學的效率一直處于低水平狀態,出現了學生怕作文,教師也怕上作文課的現象。而現代信息技術以其海量的內容,文本、圖片、音頻、視頻的多樣性和獨特的表現力與感染力,人與人、人與計算機的互動的靈活性,加之可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運用到語文教學中,會產生無限的吸引力。運用到作文教學中,可拓展學生的視野,營造創新環境,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圖文并茂、情境交融、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中愉快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一、巧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寫作興趣
興趣是人們愛好某種活動或力求認識某種事物的積極態度,它是使學習活動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只有當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興趣時,才能積極主動而且心情愉悅地去參與整個教學過程,才能變被動地接受為主動的探索。因而,要提高作文質量,必須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比如,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習作《寫一種自己喜歡的水果或蔬菜》,教師首先用多媒體軟件制作課件出示一大堆水果,一下子就把學生吸引住了。接著興奮地問學生:“你認識這些水果嗎?你最喜歡吃哪種水果?”學生們都迫不及待地想介紹自己喜歡的水果,紛紛舉起手來……如此創設情境導入,大大激發了學生練筆的興趣。
二、借助信息技術直觀演示 提高觀察能力
提到寫作,學生多是橫眉冷對作文本,俯首苦思咬筆頭。學生之所以沒啥可寫,究其原因是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常常是無意注意,頭腦中對事物的表象是模糊的。而利用電教媒體可以把學生的無意注意轉化為有意注意,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有效途徑。如: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寫一個活動的場景》的習作。在指導時,教師首先運用錄像直觀演示播放一些名人賽事或本班組織的活動實況,把活動的全過程再現在學生眼前,然后,利用錄像可以暫停、定格、鏡頭轉換、人物特寫的特點,指導學生有順序地觀察,并抓住某個人的動作、神態等進行細致觀察,從而提高觀察能力。使學生在觀察時做到有順序、有重點,寫作起來就會言之有序,言之有物了。
三、應用信息技術入情入景, 豐富想象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的源泉?!币岣邔W生的習作水平,必須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這樣學生的習作才會鮮,才會活,才會充滿生氣。如:小學語文第四冊看圖寫話《春天里的發現》,要求學生說說春天到了,大自然有什么變化。指導時,教師首先播放一首歡快、優美的樂曲,樂曲里不但有清脆的鳥鳴聲,還有小溪潺潺的流水聲。同時,教師配以深情的解說詞,讓學生閉目邊聽邊想象音樂所描繪的景象。當學生頭腦中已有春天的感性認識后,接著播放一段花兒綻放,小草出土,枝葉發芽,和風輕拂的春景視頻片子。當學生看到這些生動的畫面時,會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他們的情感也隨著想象的翅膀飛向了大自然……結果,學生們都能有聲有色地把春天的大自然美景描繪出來。這樣,在豐富學生想象的同時,創新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四、利用信息技術捕捉場景, 開拓創新能力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睂懽鹘虒W的本質在于培養學生創造的能力,所以,其目標不應僅僅停留在學生寫出一篇文章上,而在于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所以,在寫作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發現生活、感悟生活、創造生活的能力,以形成學生的寫作直覺,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啟發學生的寫作想象,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寫作教學的全面豐收。
那么,在習作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現代信息技術的最大特點是可以突破時空的局限,它可以把任何地方的生動的東西方便快捷地帶到我們的課堂中。比如,手機都具有拍攝功能,用起來也很方便,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工具適時地捕捉一些生活場景,然后適時地呈現給學生看。讓那些生活情境反復形象地呈現在學生眼前,使學生不斷地積累素材,自然地喚起他們創造的熱情,形成他們的寫作沖動,下筆時才能如行云流水,縱橫馳騁。
實踐證明,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作文教學,能創設良好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活躍學生的思維,使抽象的難以理解的知識具體化、生動化、形象化,從而使學生的習作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