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春崇
數學作為“思維的體操”,理應成為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的最前沿學科。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尤其應當注重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精神,盡量鼓勵他們探索問題,自己得出結論,支持他們大膽懷疑,勇于創新,不“人云亦云”,不盲從“老師說的”和“書上寫的”。那么,數學教學中我們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呢?
一、 注重發展學生的觀察力,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基礎
正如著名心理學家魯賓斯指出的那樣,“任何思維,不論它是多么抽象的和多么理論的,都是從觀察分析經驗材料開始”。觀察是智力的門戶,是思維的前哨,是啟動思維的按鈕。觀察的深刻與否,決定著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因此,引導學生明白對一個問題不要急于按照固定的套路求解,而要深刻觀察,去偽存真,這不但為最終解決問題奠定基礎,而且,也可能創新性地尋找到解決問題的契機。
如在第一冊數學教材中學生已學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像比較9+6( )8+6,部分學生可能還要先算出得數再比較,在這里要教給學生不一定要計算,先去觀察,啟發思考,學會估算,為以后的估算教學做鋪墊。
二、提高學生的猜想能力,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關鍵
猜想是由已知原理、事實,對未知現象及其規律所做出的一種假設性的命題。在我們的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進行猜想,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直覺思維,掌握探求知識方法的必要手段。我們要善于啟發、積極指導、熱情鼓勵學生進行猜想,以真正達到啟迪思維、傳授知識的目的。
啟發學生進行猜想,作為教師,首先要點燃學生主動探索之火,我們決不能急于把自己全部的秘密都吐露出來,而要“引在前”,“引”學生觀察分析;“引”學生大膽設問;“引”學生各抒己見;“引”學生充分活動。讓學生去猜,去想,猜想問題的結論,猜想解題的方向,猜想由特殊到一般的可能,猜想知識間的有機聯系,讓學生把各種各樣的想法都講出來,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推動其思維的主動發展。為了啟發學生進行猜想,我們還可以創設使學生積極思維,引發猜想的意境,可以提出“怎么發現這一定律的?”“解這題的方法是如何想到的?”諸如此類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猜想、探索,還可以編制一些變換結論,缺少條件的“藏頭露尾”的題目,激發學生猜想的愿望,提升學生猜想的積極性。
三、練就學生的質疑思維能力,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點
質疑思維就是積極地保持和強化自己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直觀,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敢于提出異議與不同看法,盡可能多地向自己提出與研究對象有關的各種問題。提倡多思獨思,反對人云亦云,書云亦云。如9加幾的進位加法,出示9加3,讓學生思考怎么計算。不一定局限于教材中的“湊十法”,只要學生說得正確,都應給予肯定。像這樣發散性思維有利于拓寬學生的思路。
四、訓練學生的統攝能力,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保證
思維的統攝能力,即辯證思維能力。這是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與形成的最高層次。在具體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引導學生認識到數學作為一門學科,它既是科學的,也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它在否定、變化、發展中篩選出最經得住考驗的東西,努力使他們形成較強的辯證思維能力。也就是說,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密切聯系時間、空間等多種可能的條件,將構想的主體與其運動的持續性、順序性和廣延性作存在形式統一起來作多方探討,經常性的教育學生思考問題時不能顧此失彼,掛一漏萬,而應該做到“兼權熟計”。在教學中啟發學生逐步完成某個單元、章節或某些解題方法規律的總結,培養學生的思維統攝能力。如8加5的進位加法,有的學生說不一定用湊十法算,我把5分成1和4,8加1得9,再用9加4得13,因為9加4的知識前面已經學過,掌握得比較牢固。對于學生的這種獨創方法也應予以肯定,使學生產生滿足要求感,使其在今后能去獨創思考,有效提高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大膽探索,勇于提出新問題的習慣,使學生能運用數學的立場、觀點和思想方法去分析、解決問題,不僅要解決已經提出的問題,而且要解決尚未提出的問題,真正使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的主渠道。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