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芬
2016年11月28日,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大賽在山東省濟南市落下帷幕。來自江蘇省連云港市的5組參賽選手在大賽中全部獲得一等獎,金牌總數在全國地級市中名列第一,被稱為“連云港現象”。
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雖然地處經濟相對落后的蘇北,但是連云港市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卻能在劣勢中突圍而上,創造奇跡。連云港市以“推動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數字化管理能力提升”為目標,積極推進頂層創新設計,完美地詮釋了如何以信息化帶動職業教育現代化。
完善基礎設施,推動職業院校信息化發展
連云港市職業院校信息化基礎建設抓得早、投入大,各職業院校已經全部實現了“百兆寬帶進校園”“校園無線網絡全覆蓋”的目標,現在正在實施千兆寬帶進校園工程。在教學設施上,連云港市的全部職業院校基本完成了“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和職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職業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的“三通兩平臺”建設,并建成多媒體教室、網絡教室,其中60%以上的實訓場所建有數字化技能實訓室、虛擬仿真實訓室。
連云港市教育局副局長高健說:“將教師在比賽中取得的成果轉化到課堂上,是建設智慧校園的關鍵,要實現成果的有效轉化必須構建一個開放、便捷的傳播平臺。”因此,連云港市還將在各個院校完善專業數據庫、教學資源庫和數字化圖書資源庫,引進各種優質實用、對接職業情境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引進并開發名師名課音像資源和微視頻教學資源;同時,將信息化大賽作品資源對全市所有職業院校開放,實現優質信息化教學資源共享,推動原本信息化建設較弱的學校快速發展。
以大賽為抓手,提高教師信息化水平
近年來,連云港市教育局開始把重心投入到師資隊伍建設上,以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技術應用能力和對信息化建設的認同感。連云港市教育局職教處處長樊繼寬認為,資金不足是外在因素,而思維創新才是信息化建設得以落地開花的內生動力,這就需要創新模式,創新管理的方法,創新師資隊伍建設。
以大賽為抓手,推行“二三四五”模式。“二”即“二到”,連云港市每年組織國賽金牌選手精英團和專家指導團到各學校進行巡回講座與指導,做到“送培到各校、指導到個人”;“三”即建立三級比賽鏈條機制,實現“校賽人人參加、市賽積極參加、省賽優選參加”的三級競賽聯動;“四”即在三級競賽聯動的推動下,基本實現了“所有學校全覆蓋、所有專業全覆蓋、所有課程全覆蓋、所有老師全覆蓋”;“五”即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五年一周期的全市職業院校教師全員培訓競賽活動,凡符合文件規定的職業院校教師均須報名參加。
連云港市積極舉辦各種市賽、校賽,并采取一系列獎勵機制,提高教師對信息化建設的思想認識和參與熱情。在“校賽人人參與”的機制下,連云港市的職業院校教師自發地參與培訓和大賽,自2010年至今,參與培訓人數接近3500多人主欠,人均參賽1.4次。
融入課堂教學,提升學生信息化應用能力
“利用信息化與課堂教學相融合,提高學生在信息化環境下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是人才培養的要求,也是經濟發展的需要。”在高健看來,信息化教學的應用是智慧校園建設的重點。
連云港市各職業院校的虛擬實訓仿真系統建設卓有成效,目前己完成交通運輸類、加工制造類、電子電工類等6大類專業課程的虛擬仿真實訓系統建設,虛擬仿真實訓教學課程覆蓋率達到60%以上,實現了課程內容、教學實訓、質量評價與信息技術的有機整合,開發了與專業課程相配套的虛擬仿真實訓系統。
通過信息化教學,學生信息技術應用水平明顯提升。學生普遍能夠使用網絡學習空間,課前學習多媒體教學資源,課中課后與老師、同學在空間平臺交流討論、提交作業、考試評價等,養成了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自主服務、自主評價、運用信息化技術持續發展的良好習慣。
在信息化建設引領下,連云港市的職業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自2010年首次參加職業院校信息化大賽以來,已有七成以上的學校完成數字化校園建設任務,正向全面建成“智慧校園”的目標邁進。連云港市職業院校信息化建設取得的成績,是創新管理、有效領導下凝聚力量的釋放,這股力量將繼續推動未來智慧校園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