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展 劉十
一、什么是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又稱心智圖,是英國教育學家東尼·巴贊(Tony Buzan)在1974年于《啟動大腦》這本書中提出的一種表達發射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
思維導圖是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于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展,從而開發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
二、思維導圖的特點
科學研究已經充分證明,人類的思維特征是呈放射性的,進入大腦的每一條信息、每一種感覺、記憶或思想(包括每一個詞匯、數字、代碼、食物、香味、線條、色彩、圖像、節拍、音符和紋路),都可作為一個思維分支表現出來,它呈現出來的就是放射性立體結構。
而思維導圖是一個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它將數據根據彼此間的關聯性分層分類管理,使資料的儲存、管理及應用更有系統化,從而增加大腦運作的效率。
三、思維導圖的繪制
思維導圖可以利用色彩、圖形、文字等表現形式,采用畫圖的方式將人們的想法清晰地表達出來。它以一個中心點主題開始,將繪制者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這個中心點上,并開始思考與其相關的內容,從而不必和做筆記一樣考慮內容的前后順序,只需要將每個所能想到的發散點根據自己的意愿,用不同的色彩表達到分支上,這樣即使思維跳躍或是被打斷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只要在最后整理一下即可。
思維導圖在繪制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中心點主題要清晰地表達在圖形的正中;主題的分支內容要從中心點圖形出發向四周發散;分支由一個關鍵詞或圖形組成,盡量做到簡練,分支下面可以再添加分支,就好像樹權一樣;各分支最后要組成中心點主題的要素機構。
目前繪制思維導圖的方式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使用白紙或者白板、彩色畫筆進行徒手繪制,這樣做有利于自己自由隨性地表達。另一種則是應用思維導圖軟件,在計算機上繪制,這樣做可以節約分支繪制的時間,提高效率,同時對已繪制的部分進行修改時相對容易一些。
四、思維導圖對于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優秀的技術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以及掌握專業知識技能的勞動者,與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較,職業教育側重于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從而為企業一線輸送合格的生產者。
目前的職業院校,尤其是技校中的學生普遍存在以下特點。一是學生學習基礎薄弱,學習能力弱,導致在技校學習新的知識時掌握不全面,為后續的技能學習埋下了重重障礙和隱患。二是學生之間存在比較大的個體差異性。同一個班中的學生入學年齡相差較大,并且每個學生入學前的社會閱歷也相差很多,有的學生是初中或高中畢業后直接進入技校讀書,對外界社會認識不夠;而有的學生則是畢業之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才進入技校學習的。三是學生學習缺乏動力,大多數學生沒有認真規劃過今后的發展,沒有學習的緊迫感和壓力。四是學生的行為習慣不好,很多學生的監護人長期放任或是忽略培養孩子的生活學習習慣,導致學生上課時不遵守課堂紀律的行為屢有發生,學生缺乏對生活、學習的正確認識。
綜上所述,筆者周圍的老師們在教學中感覺到了各種阻力,使得職業教育尤其是其中的理論教學部分無法順利開展。
如果思維導圖能夠應用于教學中的話,能否對老師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完成學習目標有所幫助呢?
下面筆者以機械基礎課程中的部分章節為例進行分析。
1.利用思維導圖分析教學內容,幫助教師梳理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備課部分)
教學內容是教師在教授一門課程、一節課中的精華。準確把握住教學內容,突出講授課程的重點難點,是教師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學生學習到知識的關鍵所在。教師在備課時使用思維導圖可以準確迅速地將課程的焦點和關鍵點找出來,提高了備課效率。尤其對經驗相對欠缺的年輕教師來說,思維導圖可以在深入地分析教學內容、選擇教學內容和手段上提供不小的幫助。
在機械基礎第二章螺旋傳動的“第四節螺旋傳動的應用形式”教學中,可利用思維導圖繪制出該節的知識架構。不難發現,其中“普通螺旋傳動中直線移動方向的判定”與之后“雙螺旋傳動中活動螺母的移動方向”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所以該節課教學內容的重點應側重于講解普通螺旋傳動和雙螺旋傳動中直線移動方向的判別,難點則應側重于雙螺旋傳動中差動螺旋傳動和復式螺旋傳動、兩者的區別與聯系。
2.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內容的展示(板書部分)
教學內容的展示在這里主要是指上課時教師做的板書部分。通常上課時教師在黑板或多媒體中做的板書一般都是以大綱形式展現的,這種板書精煉但不夠形象,尤其對職業教育類課程來說,很多知識點需要和特定的圖片、視頻相結合或者進行前后對比來進行講解,以此來加深學生的記憶,更好地促進學生理解吸收知識。使用思維導圖后可將圖片、視頻直接添加進某一個分支中或作為鏈接,鼠標點擊后進行演示播放;也可以將類似知識點就近放置,加深對比。
在“第四節螺旋傳動的應用形式”中,教師在繪制思維導圖時就可將普通螺旋傳動的四種應用形式用添加圖片或者視頻的方式進行演示;在普通螺旋傳動兩類直線運動方向判定處,可以用不同顏色加以區別,并在繪制時就近放置,授課時進行強調;同樣在雙螺旋傳動的兩種形式中也可以如此處理。這樣教師講得清楚、板書表達清晰,學生也加深了記憶,一舉兩得。
3.利用思維導圖改革筆記形式(學生筆記部分)
俗語有云:“好記性趕不上爛筆頭”。學生記筆記是課堂活動中一大項目,良好的筆記有助于學生對課堂中所學內容的消化以及日后的復習。傳統的筆記形式仍是以提綱形式為主,記錄清晰,條理邏輯性強。這樣的筆記形式對學生來說記錄的當時記憶會比較深刻,但等到第二天或更久以后再進行復習翻看時,就會出現印象不深刻或記錄不全面的地方,而在進行期中期末全面復習時也只能挨個復習單個知識點,對比性表現不突出。而思維導圖則可以針對這些不足的地方加以改進。
思維導圖作為一個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可以使大腦迅速進行思維的擴散,讓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復習到一個知識章節中的各個分支知識點。通過觀察使用思維導圖繪制的筆記,學生還可以進一步發現分支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從而加深認識。
4.將思維導圖作為“頭腦風暴”的工具(學生復習部分)
“頭腦風暴”又稱為“智力激勵法”“自由思考法”,是一種激發性思維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使用“頭腦風暴”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大家暢所欲言,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可達到使學生吸收知識的目的。
在課堂教學或復習時,教師可以利用“頭腦風暴”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情緒,而思維導圖作為工具可以形象、迅速地將“頭腦風暴”的內容體現出來。這樣可以在短時間內將大家的思維聚集在一起,將混亂的條款理出清晰的頭緒,幫助學生深化認識,補充自身的不足。
以上是筆者對思維導圖的認識以及思維導圖在職業教育中進行應用的幾點思考,它為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改革職業教育的教學模式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導向。目前,思維導圖在中小學中的應用越來越深入,同時也在逐漸向職業院校、技校滲透,筆者堅信只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必然還會發現思維導圖更廣泛的用途。
(作者單位:秦皇島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