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慧榮
隨著高校不斷擴招,畢業生人數逐年遞增,預計2016年全國高校畢業生765萬,其中新疆高校畢業生就高達8.09萬。我國目前處于經濟下行期,而新疆處于西北邊陲,經濟相對落后,新疆高校大學生是如此龐大的一支隊伍,面臨著比往年更加嚴峻的就業形勢。就業困難大學生面I臨著更大的就業壓力和困難。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穩則心定、家寧、國安。職業指導能夠幫助學生充分認識自我、了解職業、了解社會需求,合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以提高就業競爭力和自信心,因此就業困難大學生的職業指導愈來愈受到高校和社會的關注。就業困難大學生的就業難上加難,做好新疆高校就業困難大學生的職業指導和幫扶,極為重要。筆者主要分析新疆高校就業困難大學生的主要構成及存在的原因,闡述職業指導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職業指導的實施方案。
一、職業指導的概念
不同國家對職業指導的稱謂不一,人們對職業指導概念的理解也不同。結合我國職業指導發展的具體情況,以及人們對職業指導工作的理解和認識。就業指導可分為狹義和廣義兩大類。狹義的就業指導,是給要求就業的勞動者傳遞就業信息,做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溝通的橋梁。廣義的就業指導則包括預測要求就業的勞動數量,社會需求量,匯集、傳遞就業信息,培養勞動技能,組織勞動力市場以及推薦、介紹、組織招聘等與就業有關的綜合性社會咨詢、服務活動。筆者主張將職業指導表述為:職業指導是為求職者就業、就業穩定、職業發展和用人單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詢、指導及幫助的過程。換句話說,職業指導是由提供指導一方(指導者)根據需要指導的一方(求導者、受指導者)的個人與職業相關的背景(包括教育背景、職業興趣、職業追求、職業目標、職業經歷以及人生價值觀等等),圍繞其本人提出的具體問題,進行診斷、分析、評估、判斷,為其提供職業咨詢、職業輔導、職場導航等服務,共同做出合理的解決方案。由此可見,職業指導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的工作,其要求職業指導人員具備專業的職業指導知識和心理咨詢知識,這樣才能幫助學生順利就業,達到人職匹配,從而滿足社會需求。
二、新疆高校就業困難大學生的主要構成及成因
1.知識技能欠缺的大學生
知識技能欠缺是指學生所學專業知識較差,不能滿足用人單位所需。大學學習以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為主。有些大學生進入大學后,不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從思想上開始放松,出現逃課、掛科的現象,還有少部分學生不喜歡自己的專業,對專業知識學習不感興趣,以致專業知識學習一塌糊涂,畢業時拿不到畢業證和學位證。這部分學生就成了就業困難大學生中的一員。
2.自我管理能力欠缺的大學生
自我管理能力欠缺是指學生綜合素質較差,職業能力不足,不能吸引用人單位。現在的大學生都是90后,懶惰散漫,大學期間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缺乏職業目標,且以自我為中心,缺少敬業精神,沒有服務意識,眼高手低,不認真踏實,沒有主動進取精神,不能很好地融入社會和集體,同時存在眼高手低,挑三揀四,就業愿望不切合實際,不愿意積極就業的現象。
3.可遷移能力欠缺的大學生
可遷移能力欠缺是指組織、溝通、協調、人際交往能力較差,不能打動用人單位。有些大學生缺乏社會實踐,不知道自己會做什么,大學期間既沒有參加過任何社團活動,也沒有校外兼職經歷,理論和實踐脫節,動手能力較差,個人能力不突出,自我職業定位不明確,在就業競爭中處于劣勢。
4.少數民族大學生
新疆是一個多民族地區,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與全國其他省份相比有諸多共同之處,但由于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受傳統觀念和就業環境等因素的制約,也出現一些區域性特點。
由于地域和民族風俗的原因,少數民族學生多半愿意回到自己的家鄉(南疆)就業,而南疆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可提供的就業崗位有限,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加之,少數民族學生從思想上認為在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就業才算就業,企業就業不算就業,而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逢進必考,近幾年崗位不斷減少,面少數民族學生筆試不占優勢,更不要說面試了。這些因素都導致了少數民族學生就業困難。
5.女性大學生
女性大學生因生理差異和個人因素(工作以后面臨著結婚生子),還有某些職業的特殊性,在求職中會被用人單位婉言拒絕,“寧用武大郎,不選穆桂英”成為很多單位招人用人的潛規則。加之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女性大學生的就業更加困難。
6.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
來自農村和城鎮低收入家庭的大學生,由于生活拮據,負擔不起學費,靠助學貸款完成學業,更是負擔不起和自己專業相關或自己感興趣的職業技能培訓費用,加之社會關系少,自身綜合素質相對較低,缺乏就業競爭力。也正是因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原因,這些大學生更迫切希望能夠通過大學來改變自己和整個家庭的命運,無形中提高了他們對就業的期望值,增加了就業的難度。
7.身體及心理不健全的大學生
身體不健全的大學生主要包括身體殘疾、有缺陷或體弱多病的大學生。他們往往缺乏自信,既擔心自身滿足不了用人單位的需求,又擔心受到用人單位及他人的歧視,承受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心理不健全的大學生主要是指心理素質較差,在求職過程中,出現焦慮、自卑、依賴、從眾、矛盾、嫉妒等心理障礙的大學生。這些大學生缺乏自主擇業的意識,面對職業選擇非常彷徨與迷茫,在遇到問題時容易產生過激行為,從而影響其正確擇業和順利就業。
三、做好新疆高校就業困難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的重要性
職業指導是一個教育過程,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質量、高水平的就業指導,具有導向功能。職業指導能夠幫助就業困難大學生了解社會就業形勢與當前就業狀況,了解社會人才需求和有關人事與勞動政策法規,認識自己的職業興趣、職業能力與個性特點,為他們提供職業信息,指導他們求職,增強他們的就業競爭力和就業自信心。做好新疆高校就業困難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越來越受到高校和社會的關注。
1.了解就業形勢,規劃未來
職業指導可以幫助就業困難大學生了解當年的畢業情況、我國經濟形勢及市場需求等社會大背景,認清就業形勢,準確地把握當前和未來勞動力市場的趨勢,使就業困難大學生在此基礎上深入分析,準確定位,規劃未來,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2.認識自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職業指導可以幫助就業困難大學生充分地認識自我,合理地對自己進行職業定位,不盲目就業,并結合自己的氣質、性格、興趣、能力和價值觀等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找到自己擅長的、感興趣的職業,最大限度地實現人職匹配。同時能夠積極面對當前的經濟發展和現實,轉變就業觀念,樹立與之相適應的擇業觀,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實現人生的理想和價值。
3.了解職業,采取行之有效的求職途徑和方法
職業指導可以幫助就業困難大學生全面了解職業形勢,通過職業指導,在選擇分析個人的職業選項的基礎上,設定自己的職業目標,樹立職業理想,把對職業的期望與社會需求統一起來,著眼現實,面向未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并朝著目標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提升自我,為求職做好充分準備。
4.調整心態,順利就業
職業指導可以幫助就業困難大學生解決就業心理問題,通過心理調試、心理咨詢、心理疏導等方式,不斷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質,敢于正視現實社會的嚴峻性和挑戰性,保持平常心,并在求職中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應對就業過程中遇到的挫折與挑戰,充滿自信,順利就業。
四、做好新疆高校就業困難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的舉措
從整體上講,高校職業指導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迄今為止,職業指導的機構、人員、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方面沒有統一規范的要求,各地、各院校還處在各自探索的階段,發展很不平衡。因此加強職業指導研究,開設職業指導課程,完善職業指導工作,已成為高校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目前,新疆高校的職業指導還停留在職業生涯規劃課和就業指導課的常規教學階段,還沒有納入職業指導課程。該項工作推進的力度還不夠大,范圍還不夠廣,還沒有開展理論化、系統化的職業指導工作。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做好新疆高校就業困難大學生的職業指導工作刻不容緩。
職業指導包括求職就業指導、履職升職指導、辭職跳槽指導、轉型創業指導等等,可見職業指導大于就業指導。只有針對高校大學生提供的職業指導,才接近于就業指導,但并不等于就業指導。針對在校大中專學生、圍繞如何求職就業的職業指導,應側重于“就業指導”。新疆高校就業困難大學生的職業指導工作,可以結合高校就業創業工作實際,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實施。
1.健全職業發展服務體系
為了更好地提供職業指導和幫扶,以新疆大學生職業生涯與就業指導課程為契機,加強大學生的職業發展教育,并將職業發展教育貫穿于大學四年,實現“全程化”教育模式。通過入學教育,利用主題班會之平臺,開展不同年級以就業為主題的形式多樣的班會。比如:大學一年級,以“大學暢想”“認識大學、規劃成長”等為主題的班會;大學二年級,以“我的人生目標和我的職業目標”“回味大二,展望大三”等為主題的班會;大學三年級,以“大三,我們不迷茫”“就業,現實,夢想,奮斗”“就業你準備好了嗎”等為主題的班會;大學四年級,“做好就業準備、揚起前程之帆”“轉變就業觀念、多渠道實現就業”“積極參與就業競爭、自信選擇未來”等為主題的班會。
結合各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以就業困難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報告為藍本,由班主任進一步跟進、督促和指導學生實施規劃,幫助學生時刻牢記自己的大學目標和人生目標,并為實現目標做出行動和承諾,引導就業困難大學生盡早做好就業準備。
2.加強專業化的職業指導隊伍建設
建立職業指導辦公室,加強專業化的職業指導隊伍建設。選派專職就業工作人員參加國家職業指導師中級、高級培訓,GCDF全球職業規劃師培訓,心理咨詢師等培訓,并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不斷提升理論水平和實踐操作水平。同時對學院輔導員、班主任老師進行職業指導專題培訓,鼓勵其參加國家職業指導師資格認證,實現專兼職就業指導人員持證上崗,打造一支知識結構合理、業務素質過硬的職業指導師隊伍。
3.加大就業困難大學生的幫扶力度
關愛就業困難大學生,準確掌握其具體情況,實行“一生一策”動態管理,采用學校、學院、班級三級聯動制,深入了解就業困難大學生的家庭情況、性格、興趣,給予精準幫扶。針對就業困難大學生的不同特點和需求,通過分類指導、校園招聘、技能培訓、崗位推薦、求職補貼等多種方式,開展就業幫扶工作,幫助他們實現就業。通過基層就業項目解讀,大力宣傳國家和自治區就業政策及各項幫扶政策,鼓勵就業困難大學生參加選調生、到村任職、三支一扶、西部計劃、農村特崗教師、應征入伍等項目。邀請疆內知名專家、優秀畢業生代表、校友來校進行專題講座,以此為榜樣,鼓勵其到基層就業,到微小企業就業,到部隊效力。
4.深入開展畢業生及用人單位跟蹤調研
堅持“走出去”戰略,各高校根據畢業生流向和專業特色,開展疆內、疆外調研工作;征求畢業生關于學校教學、管理、服務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了解用人單位對高校專業設置、學生技能、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了解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的表現,了解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反饋的建議和意見。通過調研,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指導工作,提高就業困難大學生的就業質量,讓其盡可能多地了解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彌補自身短板,由被動就業到主動就業。鼓勵就業困難大學生積極參加校內社團和社會實踐活動,使其進一步提升就業能力,盡快適應社會,滿足用人單位所需。
5.加強就業困難大學生的心理輔導
就業困難大學生普遍存在著焦慮心理,少數民族大學生還存在著自卑心理。在掌握就業困難大學生的基本情況下,采取主動的心理干預,關注他們的生活和就業心理,與其多溝通交流,將潛在的就業心理問題解決在萌芽之中。并聯合心理咨詢中心的老師、班主任、輔導員對其進行心理疏導,提前消除心理焦慮源,避免出現心理疾病,使其調整就業心態,敢于正確面對就業問題,坦然面對就業挫折,使其樹立信心,以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
6.開展就業困難大學生的個性化職業指導
利用線上教育發展平臺,開展個人職業測定和性格測評,提高就業困難大學生職業指導的針對性,可通過各種有效的測驗工具對其進行測量,分析他們的需要、氣質、性格、興趣、能力等個性特征,測定個人是否具有從事或學習某種職業的潛在能力,然后根據各類職業對從業人員的具體要求,將個人的主客觀條件與對個體有一定可能性的社會職業崗位相對照,以幫助個人科學、客觀地選擇與自己相宜的職業。
在新疆高校中開展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個體咨詢工作,根據每位就業困難大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幫助其解決求職、就業、學習、生活中的相關問題,為就業困難大學生提供科學、專業、有效的個體咨詢服務,并引導學生樹立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明確職業目標,做好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比如,針對面試能力不足的學生,通過模擬面試,使其身臨其境感受面試的過程,以此來提高他們的面試能力和技巧:針對考試能力不足的學生,通過就業模擬考試來訓練他們的就業考試能力,利用各種職業測評工具對學生技能、性格等評價,提高他們應聘的成功率。
7.提升就業困難大學生的求職能力
通過模擬面試大賽、職業生涯規劃大賽、企業參觀、企業HR訪談、“攜筆從戎圓軍夢”等各項系列就業活動的開展,逐步強化就業困難大學生的求職意識,求職技能、職場適應力及職業探索能力。結合少數民族及女性大學生的自身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職場禮儀沙龍、女性大學生心理講座、少數民族成功人士進校園、少數民族大學生走進企業、少數民族企業家訪談等各類活動,轉變少數民族學生的就業觀念,強化和提升少數民族學生求職能力。
8.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大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積極與政府合作,以大學生科技創新和“創客空間”等項目為依托,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建設校內校外創業園,營造創新創業的校園文化氛圍。對就業困難大學生進行SYB創業培訓,講解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鼓勵和扶持其自主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
李克強總理多次提到:“就業是一切的基礎,最大的民生就是就業,萬眾創新都要靠就業。”高校就業困難大學生的就業更是關乎家庭幸福和社會穩定。對于新疆高校而言,做好就業困難大學生的職業指導工作更是任務艱巨,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不斷創新思維,量體裁衣地為每一位就業困難大學生提供專業的職業指導,幫助他們積極就業,順利就業。
(作者單位:新疆師范大學就業指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