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各地都在大力推進本科院校向應用型轉型,以適應地方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同時,一大批高職院校也通過合并或升格成為應用型本科院校。這些剛升格為本科的院校作為本科院校陣營里的新軍,建校時間短,區域差別大,教學與科研基礎薄弱,本科教育與專科教育并存,處在向以本科教育為主過渡的轉型期。由于新建院校辦學時間短,資源的積累不足,再加上生源數量的增加,使得這些院校在基本教學資源配置上顯得捉襟見肘,辦學的經費壓力也在加大,并成為制約學校在質和量上進一步發展的瓶頸。這些院校的辦學定位都以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堅持校企合作、產教結合的辦學模式。同時,這一批學校都面臨生源質量普遍不高、招生就業競爭形勢嚴峻等外部的困境,以及內部的師資力量不足、管理制度滯后等問題。在這樣的社會現實與學校發展背景下,輔導員隊伍的角色定位成為了一個值得探索的話題。
角色原是戲劇界的術語,用來描述演員所扮演戲劇中的人物,而社會心理學家認為角色是個體符合社會期望實現其身份的權利和義務的特殊行為模式。要在社會的大背景下,厘清學校的辦學理念,給予新升格為應用型本科院校里的輔導員角色全新定義,其角色定位應符合學校對人才培養的理念與模式,符合知識社會經濟的發展,其具體工作開展應能保障學校對人才的培養要求,其身份定義不能簡單地理解為“3+1=4”。不論是新引進的輔導員還是原高職階段繼續留任的輔導員,對角色定位都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
一、教師身份的確立
雖然在教育部頒發的《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中明確規定了“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但是,在現實的高職院校階段(民辦院校尤其突出),輔導員隊伍是一支專業不限、無法穩定、崗位模糊的忙于各種事務的學生工作隊伍。輔導員從進入學校工作開始,沒有明確的專業要求,只要愿意都可以承擔這一崗位的工作。由于崗位模糊,薪酬也沒有競爭力,穩定性極差,輔導員的具體工作也是忙于統計各種表格、活動通知、會議通知、請假批準等等,但凡是與學生相關的任何事務,學校的任何部門第一時間第一工作切入口都是輔導員,這個崗位成了萬能而又無能的苦差使。對學生、班級、院系等的考核都是從輔導員的工作做得如何開始進行評價的,看似這個崗位是何等的重要,可也是何等的無奈。在這個崗位工作的輔導員沒有教師的身份,也缺乏教師身份定義的人事制度與其他保障。
在應用型本科院校建設中,學校的辦學層次提升了,學生的進校文化水平也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也提高了,學校也因此引進了大量的輔導員。在新形勢下,結合學校的辦學理念及更高層次評估的要求,學校開始以教師的身份編制引進新的輔導員。在這個時候,輔導員隊伍的教師身份意識就需要在各種層面進行強化。輔導員的工作也因此不能僅是事務性的日常工作,而是以教師的身份參與學生的教育工作,以教師的身份作為學校的一員來共同培養學生,在院系教師隊伍中也享有同等的話語權開展各種教育教學活動。因為有教師的身份,輔導員的工作思路與做法也會發生轉變,學生的自我管理與自我教育更為明顯。
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延伸
在高職院校階段,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體現在說教式的談話或班會活動中,更多情況是學校下達了工作任務才開展實施的,而且輔導員也沒有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識背景與經驗來保證對學生開展恰當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僅在每周1~2次的思想道德修養課或其他形式政策講座中有所體現。
學校升本之后,很快就會面臨更進一步的高層次的合格或水平評估。首先,學校層面更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對新引進輔導員都會有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識或經驗背景的要求;第三,面臨學生層次的提升,輔導員的說教或班會也不能達到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不能滿足學生對思想政治方面的追求,不能解決學生面臨的思想政治困境。在新的輔導員工作隊伍中,就要逐漸形成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新的舉措。新建的應用型本科院校中,輔導員面臨著新形勢下學生更深層次的思想政治訴求,如對社會熱點話題的討論、對國家新形勢的預判、對黨的新政策的分析、對個人成長的規劃、更復雜的思想困境或心理障礙。在這種形勢下,對輔導員的要求就會提升,主要表現在個人政治覺悟、政治理解、政治敏感、心理咨詢水平與能力、交流技巧、社會經驗、行業或專業的知識等方面。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會從簡單的說教或照本宣科延伸到與學生、社會等息息相關的方方面面。
三、力爭做學生專業學習導師
在高職階段,學生的學習時間只有三年,大一學習公共基礎知識與專業基礎知識;大二實訓,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大三實習,外出實踐,提高就業技能,找工作。輔導員的工作也會隨著這三年的學生培養而忙于各種事務,比如大一階段應對上課出勤、學生掛科、班級寢室等常規事務;大二階段處理學生厭學、對專業不感興趣而逃課、學生談戀愛、校外租房等成長問題;大三階段忙于就業回訪、各種表格統計、畢業前各種材料整理等繁瑣任務。在整個階段,輔導員不涉及與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與技能提升相關方面的工作,當然,對輔導員也沒有明確的專業知識背景要求,輔導員也無法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進行指導。
但是,這種情形對本科學生來說就不再適用,因為本科學生的培養體系與高職學生不同,學校新引進的輔導員的自身水平也有所提高,在整合輔導員隊伍中,逐漸形成了一種概念,即輔導員必須了解所帶學生的專業,并能以專業或行業的相關信息為出發點來引導學生完成學習,在學生的大學學習期間,因為學生水平與層次的變化,學生也會把在學習方面的困惑傾訴給輔導員,這也要求輔導員有這個能力與水平來應對。所以,新升格本科院校在引進輔導員的時候,就更愿意引進某一專業的大學畢業生,要有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或心理咨詢等方面的知識或經驗背景,而不是單一地考慮引進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專業的畢業生。有專業背景的輔導員在工作中更能有效地實施開展學生的專業學習指導,這樣就能在生活上和學生成為知心朋友,在專業學習上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總之,隨著新升格本科院校從辦學層次、辦學理念、學生水平、社會環境等方面的改變與提高,輔導員隊伍的作用也在不斷地更新與發展,首當其沖地就是輔導員應盡快找到自我定位,管理部門應從內在的專業素養問題與外在的保障問題加強和改進輔導員隊伍建設,輔導員應從自身知識結構、政治意識、能力水平、職業素養等方面調整去適應新形勢的新要求。在新的輔導員隊伍建設中,輔導員應承擔起教育引導、事務管理和發展輔導三項主要職能,在角色上實現從“事務型”向“功能型”轉化,從“保姆型”向“專家型”轉化,從“流于表面”向“注重實效”轉化,從“單向灌輸”向“互相促進”轉化。
課題:基金項目: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應用型本科院校開展通識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以重慶工程學院為例”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52050。
(作者單位:重慶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