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
一、當前技工院校校園暴力的現狀
校園暴力事件作為暴力中的一種特殊類型,近年來屢見不鮮。而技工院校中存在的恃強凌弱、敲詐勒索、打架斗毆等不良現象,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我國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組長王家綿指出,校園暴力給青少年造成的不僅是身體上的傷害,而且還會造成心靈的扭曲,如果任由事態發展下去,無疑會給青少年一種消極暗示:邪惡比正義更有力量。因此,關注技工院校校園暴力問題,探討此類問題的處理對策,已成為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
二、技工院校校園暴力產生的原因
1.學生自身的原因
心理學家郝若平指出,青少年正處于心理斷乳期,伴隨第二性征的出現,他們的自我意識也逐漸增強,言行舉止趨于成人化。在這一人生的轉型期,他們的學習生活由九年義務教育向職業教育轉變,重心從分數向就業轉變,技校生在學習和生活等方面也難免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如果缺乏正確的引導,加上學生的自控力不強等問題,沖動之下,就可能出現不計后果的暴力行為。
2.家庭方面的原因
臺灣師范大學張春興教授認為,將青少年問題可視為一種病態現象,其病因根源于家庭,病象顯現于學校,病情惡化于社會。家庭氛圍緊張、家庭結構殘缺、家長教育不到位等都是導致技校生形成不良個性的原因,潛伏著違法犯罪的危機。
3.學校方面的原因
心理學家王加綿認為,學校對校園暴力負有無法推卸的責任,這不止是疏于管理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它表明了當前教育遠沒有走出應試教育的陰影。雖然素質教育已實施多年,但許多中小學仍習慣看重升學率,淡化學校德育工作,忽視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引導。
4.社會文化的影響
當今社會,影視、新聞、網絡游戲中,到處充斥著暴力現象。由于技校生正處于青春期,成人意識使他們對一些與眾不同的人表現出盲目崇拜。隨處可見的黑社會作品,可能會誘發青少年有意識的模仿,一些不良行為隨之發生,導致校園成為暴力的重災區。
三、應對技工院校校園暴力的德育對策
1.在家庭教育中,強調德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人生的奠基石,家長應每日三省其身,注重言傳身教的作用。通過舉辦教育講座,提高家長自身道德修養,營造有利于學生成長的家庭環境。
2.在學校教育中,豐富德育的教學途徑
校園文化建設是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途徑。學校應充分利用網絡、校刊、廣播、宣傳欄等陣地,廣泛宣傳德育知識,弘揚社會正能量。通過傳遞紅色文化、參觀革命圣地等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通過開展“城市健身日”活動,鼓勵學生加入全民健身活動之中;通過班團課構建德育新平臺,以“百善孝為先”為主題,讓學生自我剖析、互相點評,接受思想道德的洗禮;通過開展愛國衛生月活動,舉辦保護環境知識講座,共創文明衛生校園;通過參觀博物館、美術館,增強學生對美感的領悟力以及對生活的熱愛度;通過開展專業技能大賽,使學生認識到自我價值,獲得自信的情感體驗,形成濃郁的學習氛圍,推動德育工作的實施。
學校德育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等內容。《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強調“通過各種途徑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學校要重視學生的心理教育,聘請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開設心理咨詢室,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必要時開放“隋緒宣泄室”,讓學生找到釋放不良情緒的出口。通過對新生進行SCL-90測驗,建立心理檔案,對校園暴力進行有效預防。同時,學校應定期舉辦法律講座、法律知識競賽,或帶領學生到監獄參觀,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樹立知法守法的思想觀念。
3.融合社會力量,共創德育平臺
積極爭取社會各界力量來關心技校生這個群體,讓他們遠離校園暴力。建議各級政府加強文化市場的管理,當地公安機關與技工院校建立協作關系,凈化學校周邊環境。社區應定期組織學生參加有益身心的社會實踐活動。此外,全社會應積極宣傳新形勢下開展青少年德育學習的必要性和艱巨性。通過成立德育網、德育輔助站,聯合校外德育基地、歷史文化遺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及相關行政部門,拓寬德育平臺,真正做到多管齊下,共創有利于技校生身心發展的大環境。
(作者單位:湖南兵器工業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