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河
小麥玉米一年兩熟集成栽培技術的研究(運城市鹽湖區種子管理站,山西 運城 044000)
摘 要:魯、冀、豫等地對小麥-玉米兩熟高產栽培技術研究更為深入,而山西地區相關研究不多,本文即以山西為例對小麥與玉米的栽培技術進行研究,并提出相關問題。
關鍵詞:小麥-玉米;一年兩熟;集成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013
目前在山西地區,農作物通常是一年一作或二年三作制。二年三作制的復種作物大多數都是低光效作物早熟品種,并且產量極低。而一年一熟制,越冬作物與夏播作物互補利用的水資源與光熱等,會將其很大一部分浪費。因此需要在該地區實施耕作改制,培育并篩選出特早熟玉米雜交種,將復合栽培高產技術體系進行推廣,高密度搶播玉米特早熟與小麥高播量早熟品種。
1 小麥栽培技術
在栽培時要進行品種的選擇,選擇的品種應具有分蘗能力強的特性,同時還應該有較高的成穗率、較強的群體調節能力以及較大的增產潛力,因此需要選擇高產抗旱抗寒的小麥品種,不僅要耐密、抗倒、不倒伏,還有落黃好且成熟早等優點。如此才會有更高的產量。在播前需要進行整地與施肥,將玉米為前茬的地作為示范田,在10月中旬開始收獲前茬,降雨過多土地濕潤的原因,4d后便要開始進行整地,利用秸稈還田機將玉米秸稈進行粉碎處理,然后向畦內均勻的拋撒。而底肥施肥則需要結合氮磷鉀的補充利用以及有機與無機,同時撒施有機肥、尿素、重過磷酸鈣以及硫酸鉀,最后進行一遍旋耕滅茬。在播種時應當適時早播并加大播量,在10月下旬搶雨前進行播種,播期比較晚的原因導致播種量需加大,而由于播種后的降雨量較多,容易出苗的情況比較差。對田間進行管理,11月初小麥出苗,從出苗到冬前氣溫都比較低,且分蘗較少。如果播種時出現底墑不足的情況,則需要進行小麥冬澆。在春季來臨的時候需要對雜草與蟲害進行清除,防倒伏對小麥的高產起到決定性作用。冬小麥在拔節至孕穗期間進行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需要充足的水與肥量。要適時進行收獲。
2 玉米栽培技術
玉米的栽培需要進行品種的選擇,需要選擇高產的優良品種,選擇時應當考慮植株高度是否適中、抗倒伏與抗高溫的能力以及增產潛力,同時應選擇穗位較低并且莖稈粗的玉米品種。施肥的時候需要以控氮、穩磷、增鉀、補鋅為原則,磷、鉀、鋅肥需要一次性底施,而氮肥則需分期施入。在小麥收獲過后,在地面撒施有機肥、尿素、重過磷酸鈣以及硫酸鉀,然后進行一遍旋耕滅茬。
由于土壤墑情差的原因,需要進行干茬旋耕播種。必須搶時進行播種,并且澆足底墑水。寬窄行種植,播種后需使用石磙進行一遍碾壓,需要達到底部實在、表面平整的效果,如此一來便有利于使澆水更加均勻,并且出苗齊全,在播后需要進行澆水,澆水量應達到1200m3/667m2。合理的密植與適量化控十分有必要,示范田中6月中旬進行澆水,6月下旬出苗。將弱苗都取掉,只保留勻稱的壯苗,以此來保證苗齊、苗全、苗壯。每一株的種植距離大約在24cm左右,在7月上旬玉米會進入小喇叭口期,接下來需要在其葉面噴施玉米化控防倒試劑玉黃金,以此來使其根系發育得到促進,同時縮短基部節間,降低穗位,使玉米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得到極大的增強。
墩苗時間需要縮短,并且應提早追肥與澆水。通常玉米拔節前期需要在玉米田中進行墩苗,預防莖稈過于高大,造成倒伏的情況。但是如此一來也會使玉米穗部發育受到影響,十分不利于高產的獲得。因此采取化控措施,示范田的追肥與澆水都要提前一些。在大喇叭口期與玉米散粉中期分別進行澆水,澆水量約為1000m3/667m2,使玉米生長時期對水肥的需求得到滿足。灌漿期肥水管理也十分重要,應當注重葉功能的延長以及百粒重的增加。在復播玉米生長中后期,氣溫較高且空氣干燥,沒有有效降雨,應當適時澆玉米灌漿水,并結合澆水沖施尿素,以此來滿足玉米灌漿期對水肥的需求。應當適當晚收,在成熟后7d進行收獲。適當的晚收可以有效地保證作物豐產、豐收,尤其是使籽粒更加飽滿、粒重也更加穩定。
3 小麥-玉米栽培技術存在的問題
存在的問題即并沒篩選出生育期合適且產量高、灌漿速度快的優良玉米品種,籽粒應當具有一定的商品性。山西省地區的農民都還習慣于小麥單作,對于小麥玉米的套種并不熟悉,這為小麥-玉米一年兩熟機械化帶狀種植技術推廣帶來了極大的阻力。同時雖然小麥-玉米一年兩熟育苗移栽技術能夠使單位面積糧食產量得到大幅度提高,然而該技術用工較多,且要求栽后馬上澆水,因此受到地區水資源的限制不能大面積推廣。而機械化育苗移栽雖然不需要大量用工,但目前還沒有質量過關的機械與之配套,使操作過程出現許多故障,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機械化育苗移栽技術的推廣。
4 結語
在華北地區冬小麥-夏玉米一年兩熟制在所有種植方式中最為典型,華北地區這種種植方式對農業生產至關重要。因此在該地區耕作改制的實施勢在必行,培育并篩選出特早熟玉米雜交種,將玉米特早熟與小麥高播量早熟品種復合栽培高產技術體系進行推廣成為當務之急。
參考文獻
[1]郭智萍,李秀民,梅茲君,等.豫北地區小麥-夏玉米一年兩熟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3(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