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蘭英
(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農牧業局,內蒙古 赤峰 024200)
摘 要:在農業經濟現代化的前提下,我國提出了構建新型的農業經營體系,以此來適應現今經濟的發展,本文將從現代農業特征與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重要性出發,通過分析二者的概念對兩者的關系進行全面的分析。
關鍵詞:現代農業;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市場化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142
現如今,我國的經濟體制正在不斷的改革和深化,其中農業經濟因為改革而發生的體制改變比較大。原來,我國農業經濟實行均田制,即一畝田一個人,可在經濟改革的要求下,農業經濟必須向著更專業、更規范的經營方式轉變。這種轉變從根本上來說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小農經濟向社會生產的轉變。為了使農業經濟更快的適應并加速這一轉變,我國提出構建新型的農業經營體系的偉大構想。
1 現代農業特征和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重要性
1.1 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隨著經濟發展的逐步加快,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和經營體系已經無法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也漸漸突顯出來:農業生產太過于分散,沒有產生可以直接依賴的主體;農業生產方式比較落后,人力依然是主要勞動力;沒有市場化和社會化的意識,多數農民還局限于自給自足的傳統觀念;沒有廣泛應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農民對科學技術的接受能力普遍較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對農業經營體系進行轉變是很有必要的。
1.2 現代農業特征和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內涵
現代農業特征和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屬于同一內涵,都是為了實現農業經濟的專業化和規范化。現代農業即應用科學技術和先進設備對農業生產進行科學化的管理,以此來適應市場的需求和經濟的發展;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主要是以家庭承包為基礎,培養農育生產大戶、家庭農場和專業的農村合作社,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社會化的基礎與服務,有利于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有效解決農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有利于農業經濟健康、穩定的向前發展。
2 現代農業特征與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關系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農業的現代化是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重要條件,新的農業特征要用新型的經營體系來支撐,兩者屬于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關系。
2.1 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符合現代農業特征的客觀要求
什么樣的農業特征需要什么樣的經營體系。在農業現代化的發展下,傳統的農業經營體系已經無法適應農業發展,這個時候,構建一個新型的農業經營體系就變的很有必要。
現代農業要求農業經營方式要更趨于機械化、科學化、集約化和市場化。機械化是指生產技術的機械化,用機器代替人力,既能降低農民的勞動強度,又能提高生產效率;科學化是生產技術的科學化,鄧小平先生曾經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不管是在以前還是現在發達的21世紀,這句話都是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真理。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廣泛的應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必要時還可從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引用,在提高了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的同時降低了成本;集約化主要是增產方式的集約化,傳統農業的生產屬于粗放式,即精耕簡作,現代農業的生產屬于集約式,即精耕細作。對增產方式實行集約化,既能保證質量也能保證產量;市場化是現代農業最重要的特征,市場化是指經營循環的市場化,市場是經濟的載體,農業經濟也是一樣。農民在進行生產的時候要面向市場,做到一切生產都是為了市場而投入,生產只有進入市場才能得以實現其應有的價值。
新型的農業經營體系在很多方面都是符合現代農業的要求的,尤其是農村合作社的建立。農村合作社是農民與市場進行交流的最主要平臺,是新型的農業經營體系最重要的組織形式,是實現現代農業機械化、科學化、集約化、市場化的主要途徑,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基礎,對我國農業的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2.2 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是應對現代農業新挑戰的有效措施
根據國家第二次農業普查的結果顯示,我國現在從事農產品種植的農民人數較少,土地也明顯不足,在這較少的人口中,女性的人口比例要比男性的人口比例大,平均年齡在50~60歲以上,這就意味我國在實行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面臨著諸多的挑戰。
在這諸多的挑戰中,我國農業現代化面臨的最主要的挑戰就是農民的人口老齡化和后繼無人的問題[1]。構建新型的農業經營體系可以在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新型的農業經營體系要求培養專業的農育生產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村合作社等生產可以依賴的主體,對農業生產進行社會化和市場化的服務,對農業現代化的實施起促進作用,既解決了不容易解決的問題,也保證了農業的健康發展。
3 總結
新型的農業經營體系既符合發展現代農業的客觀要求,又能為解決農業現代化的問題貢獻主要力量,兩者屬于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的關系。
參考文獻
[1]周應恒.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制度與路徑[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