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海慧

(湖北省建始縣長梁農業技術服務中心,湖北 建始 445300)
摘 要:針對建始縣旱地占耕地90%,適宜種植小雜糧的氣候特點,通過分析紅小豆等雜糧的潛在社會需求和經濟價值,剖析本縣在發展紅小豆等雜糧產生中存在的問題,建議盡快確立建始縣的名牌紅小豆等雜糧戰略計劃,把紅小豆等雜糧作為建始小雜糧產業的主導產業,打好紅小豆等雜糧優勢品牌。抓住國內外紅小豆等雜糧需求市場。在優化品質、加工技術、產業開發、信息服務等方面促進紅小豆等雜糖產業發展,實現增多增收的目標。
關鍵詞:雜糧(紅小豆)等雜糧發展現狀;技術;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307.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217
情況概述
建始縣隸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鄂西南山區北部,地跨N3007~3054,E10933~11013′, 建始境內屬亞熱帶季風濕潤型山地氣候,立體氣候特征十分顯著,從高山到低山年均無霜期在203~260d,雨量充沛,雨熱同季,立體氣候特征十分顯著。低山區四季分明,氣候溫暖;高山地帶氣候溫涼;高山地帶冬長夏短,春秋無明顯差別,氣候冷涼濕潤;老高山地帶冬長半年左右,春連夏無秋,氣候寒冷,常有濃霧籠罩,冬季有積雪。
1 雜糧生產現狀及問題
根據市場調查,建始縣境內糧油市場價格是:
由上表看出:建始縣近幾年來,糧油價格是穩中有降,這與縣域經濟欠發達有關,也與廣大人民消費水平不高有關,這更加證明了建始縣全民的消費并沒有拉動當地的經濟增長,由此波及工業及其它產業的正常發展,產生了極大的蝴蝶效應和牛鞭效應。
2 發展雜糧的有利條件
2.1 土壤肥沃
建始縣適宜紅小豆等雜糧生長的地區,80%耕地分布在海拔700~1400m之間,在部分土壤耕作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較高,pH值值在6~8之間,適宜雜糧的生長。
2.2 光熱資源充足
據建始縣氣象站1959—1998年40a氣象資料統計:年平均氣溫15.5℃,≥10℃積溫3500~4500℃。持續日數184~220d,年日照時數在1400h以上,豐富的光照資源有利于雜糧的高產穩產。
2.3 雨量充沛
建始縣處于季風氣候區,年平均降雨量1416mm,這足夠能滿足雜糧生長的需水要求。
2.4 有多年種植雜糧的自然習慣
雜糧的種植,在建始縣歷史悠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一旦形成種植規模,就能更加有利于農業產業化的快速發展。
2.5 有廣泛的市場前景
雜糧是國際上種植不多,需求量又較大的小雜糧品種,也是加工高檔副食的主要原料,它可以制成各種不同的餅干、糕點、罐頭、飲料等產品出口創匯,更是廣大消費者防暑降溫的佳肴,同時還具有一定的藥理作用,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元素和以Se為主的多種微量元素,目前,深得國際國內消費者的青睞。近幾年建始縣在湖北省政府組織的精品糧油展銷交易會上,雜糧品種銷售看好。
3 發展雜糧的對策與建議
3.1 制定實施產業發展規劃
農業部門要按照《全國雜糧優勢區域布局規劃(2008—2015)》的總體要求,因地制宜制定建始縣雜糧產業發展規劃,推進雜糧產業發展。同時還要加大資金和科技投入力度,加快產業競爭力,促進雜糧產業帶、產業群的快速形成。
3.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強雜糧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建好雜糧品種基地、標準化雜糧商品生產基地、加工專用雜糧基地。政府和財政部門要給與一定的支持。廣泛宣傳,營造氛圍,推動雜糧產業的健康發展。
3.3 提高雜糧品種生產水平
加強雜糧基地建設,尤其是要抓好地方雜糧牌的基地建設,為加快雜糧產業的示范推廣步伐,必須扎扎實實抓好雜糧基地建設,保證建始縣雜糧品牌建設。
3.4 推廣普及先進實用技術
結合實際,優化品種布局結構,制定技術實施方案,明確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
3.5 加強產業指導和服務
農業部門要充分發揮專家指導作用,在主要農時季節,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與服務;利用新聞媒體,及時發布雜糧新品種、技術、市場和政策信息。
參考文獻
[1]林汝法.中國小雜糧[M].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02.
[2]石建國.現代雜糧生產[M].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