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謹凱++張穎



摘要:本文從投入產出角度出發(fā)建立我國水產品貿易安全分析DEA-BCC模型,對2004年以來水產品貿易安全度進行了評價,得出 2004-2013年我國水產品貿易安全綜合效率值分別為1.000、0.876、0.953、1000、1.000、0.790、0.299、0.348、0.305、0.210,表明 2004 年和2007、 2008年中國水產品貿易相對安全,2008年之后中國水產品貿易安全總體上處于危險狀態(tài)。這與我國水產品貿易較高的外貿依存度、外貿集中度以及與區(qū)域組織關系和貿易伙伴關系一般、較弱的國際水產品定價影響力等因素有關,并據此提出發(fā)展多元化的水產品國際市場,加大技術開發(fā),推動水產業(yè)結構升級,加強部門合作,實現水產品的綠色化和標準化等政策性建議。
關鍵詞:水產品;貿易安全;DEA-BCC模型
中圖分類號:F326.4
文獻標識碼:A
1文獻綜述
1.1水產品貿易安全研究綜述
國內學者從不同方面對水產品貿易安全問題進行了研究,如一些學者探討了匯率波動對水產品貿易的影響。楊小川,謝潤泉[1]認為人民幣升值將擴大中國的水產品貿易順差,改善中國水產品的國際貿易條件,提升中國水產品國際貿易結構。另外一些學者主要從區(qū)域性水產品貿易問題的角度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中韓水產品市場互補性很強,兩國水產品貿易額逐年上升,但韓國對原產地標識的要求、嚴格的衛(wèi)生標準和過長的通關時間等問題,不利于中國水產品的出口[2]。中美水產品貿易的主要制約因素是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技術性貿易壁壘,加之行業(yè)協會缺乏協調機制,導致中國出口水產品價位偏低[3]。董永虹,汪浩瀚,單佳平[4]認為,自貿區(qū)的建立會使中國部分主導產品出口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而且市場開拓和培育成本較高,同時會使中國水產品出口受國際漁業(yè)市場波動的影響更大。
還有一些國內學者從水產品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和貿易摩擦方面出發(fā),如胡求光、霍學喜[5]運用資源稟賦系數來分析水產品的生產優(yōu)勢,運用顯示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和競爭優(yōu)勢指數來分析出口優(yōu)勢,由此得出中國水產品的資源稟賦條件較好,但競爭力趨于緩慢下降。梁樹新[6]運用貿易引力模型和通過對貿易流量的實際值與模擬值分析,能夠進 一步區(qū)分與不同貿易伙伴國的關系是“貿易過度”“貿易不足”還是“貿易合理”,為提出對策建議增強針對性。于凱謹,李文文[7]從產業(yè)安全角度出發(fā),通過實證分析水產品貿易摩擦對我國的經濟效應,得出應對貿易摩擦的機制和策略。
國外學者對水產品貿易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貿易壁壘方面。如P. Guillotreau,N. Pehridy[8]運用面板數據對1993~1994年法國市場危機時期歐洲的進口保護政策進行了定量評估,得出的主要結論是該保護政策對限制進口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Christel Elvestad[9]比較了智利和挪威的自由貿易協定(FTAs)戰(zhàn)略以及鮭魚的市場準入,結果表明,智利相對挪威更為成功,并強調挪威通過FTAs提高市場準入以求更好地與智利競爭。Olav Schram Stokke[10]對東北大西洋漁業(yè)委員會(NEAFC)多邊計劃安排下對非法捕撈的打擊措施進行了分析,認為全球貿易制度下對捕撈措施的各種環(huán)保要求與國際間的資源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相互作用。
1.2DEA-BCC模型研究綜述
DEA(數據包絡分析法)是美國運籌學家Charns和Rhodes教授于1978年提出的,由于其特別適合評價具有多個輸入多個輸出的“部門” 或“單位”(稱為決策單元, 簡記DMU)間的相對有效性,目前已成為管理科學、系統(tǒng)工程和決策分析、評價技術等領域中一種常用而且重要的分析工具和研究手段[11]。如于謹凱,張亞敏[12]從投入產出角度出發(fā)建立我國海洋油氣業(yè)產業(yè)安全分析的DEA模型,對2000年以來海洋油氣業(yè)的安全度進行了評價,從而得出自2000年之后我國海洋油氣業(yè)處于基本安全水平的結論。宋杰鯤,宋卿[11]構建了油田開發(fā)單元生產效率評價的CCR模型、BCC模型、投影模型和超效率評價模型等DEA模型,對某油田下轄的9個油田開發(fā)單元生產效率進行實證評價,得出CCR模型和BCC模型可以實現對油田開發(fā)單元在技術或規(guī)模方面的投入產出配置有效性的評價,從而幫助它們尋求技術或規(guī)模方面的改進建議;劉振濱,鄭逸芳,黃安勝等[13]通過運用DEA-BCC模型分析我國地區(qū)間高校科研產出效率情況,從而判斷我國高校科研資源是否得到合理配置。
綜上可知,目前相關研究多集中在水產品貿易的國際競爭力以及與區(qū)域組織間或其他貿易伙伴的產業(yè)內貿易方面,而綜合相關領域研究的評價方法,大體包括層次分析法、貿易引力模型等。相對于本文的研究目的,層次分析法的缺點在于運用權重設定具有較強的主觀性,應用貿易引力方法的缺點在于較難獲得水產品貿易相關變量樣本的取值。本文運用DEA-BCC模型對水產品貿易安全進行評估,從系統(tǒng)的投入產出角度出發(fā)對水產品貿易進行效率評價,在評價時注重對水產品貿易評估指標進行優(yōu)化,所得出的相對效率是其最大值,所得出的指標也是最優(yōu)的,可以有效解決評價的主觀性和水產品貿易安全狀況難以衡量的問題。
2我國水產品貿易安全評價的DEA-BCC模型構建
2.1DEA-BCC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模型
DEA 是計算“相對效率”的重要分析方法,它通過保持決策單元的輸入或者輸出不變,借助于數學規(guī)劃和統(tǒng)計數據確定決策單元的最優(yōu)投入產出方案,從而根據它們實際的投入產出狀況評價其是否相對有效。BCC模型是DEA方法中的重要模型之一,它基于可變規(guī)模報酬,不僅可以反映決策單元的技術效率和規(guī)模效率,還可以反映決策單元的投入產出松弛變量取值及其投影下的有效目標值[13]。
設有n個決策單元DMUj,j=1,2,3……n。DMUj的輸入為xj=(x1j,x2j,……,xmj)T,輸出為yj=(y1j,y2j,……,ymj)T,m為輸入指標數目,T為輸出指標數目。運用DEA中的模型分析我國海洋油氣業(yè)安全度評價問題,模型如下:
minθ-ε∑1r=1S+r+∑mi=1S-i
ST=
∑nj=1λjxij+S-i=θxij0
∑nj=1λjyrj-S+r=yrj
S-i0,S+r0
λj0,j=1,2,3……n
該模型的評價指標體系由m個輸入和t個輸出指標組成,分別表示“消耗的經濟資源”和“輸出的成效”。設xij為第j個決策單元對第i種類型投入的投入量,yrj為第j個決策單元對第r種類型投入的產出量,S+r與S-i分別為剩余變量和松弛變量,也稱為產出不足和投入冗余,ε為一非阿基米德無窮小量,可取(ε=10-6),λj,S-i,S+r,θ為待估計參量。
與CRR模型類似,該模型的經濟含義[13]:
(1)若θ=1,S-i和S+r中至少有一個大于零時,則DMUj為弱DEA有效。
(2)若θ=1且S-i=S+r=0,則DMUj為DEA有效。
(3)若θ<1,則DMUj為DEA無效。
在BCC 模型中,技術效率(TE)= 純技術效率(PTE)×規(guī)模效率(SE)。其經濟含義為若PTE和SE兩者均為1,就意味著DEA有效,若兩者中只有一方的數值達到1,則說明決策單元實現了弱DEA有效,若兩者均未達到1,則決策單元為非DEA有效。
2.2基于DEA-BCC模型的我國水產品貿易安全評價構建原理
本文采用產出導向的DEA-BCC模型對2004-2013年我國水產品的貿易安全進行評價,即用DEA術語表達為:把中國與國際的政治經濟關系、中國貿易政策等因素作為輸入指標,把水產品國際市場參與程度作為輸出指標。DEA效率評價指數θ,代表不同年份中國水產品的貿易安全狀態(tài)。θ值越大,說明水產品貿易安全系統(tǒng)越能用較少的損失獲得中國水產品國際市場參與程度。因此,θ值越大水產品貿易安全度越高;反之,水產品貿易安全越低。θ=1時表示水產品貿易處于安全狀態(tài);θ=0,表示水產品貿易安全處于嚴重危險狀態(tài);θ越接近1,水產品貿易安全狀態(tài)越好;反之,水產品貿易安全狀態(tài)越差。
2.3我國水產品貿易安全DEA指標構建
通過廣泛查閱資料,本文借鑒吳英娜[14]關于國家貿易安全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見表1)的研究、以及裴曉芳[15]關于中國鐵礦石進口安全評價研究,建立了水產品貿易安全評價DEA指標體系(見表1)。設置輸入指標為:國際政治經濟關系B2、漁業(yè)經濟受貿易影響程度B3、國家的貿易政策B4;輸出指標為:國際市場參與程度B1(見表1)。
3基于DEA-BCC模型的我國水產品貿易安全評價實證分析
3.1指標原始數據來源及處理
水產品貿易安全評價指標數據,部分是由中國漁業(yè)統(tǒng)計年鑒、FAO統(tǒng)計數據庫中的統(tǒng)計數據直接或間接而得,部分是由專家打分法得到的。鑒于有些指標為正向指標,有些為逆向指標,有些為適度性指標,因而需要對原始指標數據進行處理;本文選取的8個指標中有5個正向指標,分別是貿易競爭力指數、與貿易伙伴的貿易關系、與區(qū)域組織的關系、外貿對GDP的貢獻以及對國際水產品定價影響力,這些指標不需要處理;有2個是逆向指標,分別是對外依存度、外貿集中度,這些指標必須取其倒數進行處理;有一個適度性指標是匯率變動,把適度性指標視為正向指標,不需要處理[16]。中國水產品貿易安全評價指標處理后的數據如表2所示。
數據來源:數據來源:根據《中國漁業(yè)統(tǒng)計年鑒》、FAO統(tǒng)計數據庫的統(tǒng)計數據直接或間接而得;利用專家打分法直接賦值而得
3.2我國水產品貿易安全評價的DEA-BCC模型求解
本文選擇DEA-BCC模型,運用DEAP2.1軟件和投入主導型的模型進行計算。
3.2.1計算水產品貿易安全指標的主成分得分值
運用軟件DEAP2.1,將最小-最大標準化后的綜合得分值輸入輸出指標進行計算。選用BCC模型技術效率(TE)=純技術效率(PTE)×規(guī)模效率(SE),計算如下表12。3.3我國水產品貿易安全評價的結果分析
3.3.1我國水產品貿易安全度總體分析由表12得出,總體上來看,我國水產品貿易安全的技術效率呈下降趨勢。2004年和2007、2008年為DEA相對有效,表示水產品貿易處在最優(yōu)安全狀態(tài);其他年份都小于1為DEA相對無效,表示中國水產品貿易處于不安全狀態(tài)。2010年以來中國水產品綜合效率值大多數處于0.30上下,說明中國水產品貿易安全處于危險狀態(tài)
作為世界主要的水產品生產國和出口國,中國的水產品貿易額占全球水產品貿易額的比重逐年增長,同時在中國農產品國際貿易額中的比重也呈逐年增長態(tài)勢。但是在總體規(guī)模保持高位增長的同時,卻面臨許多的嚴峻挑戰(zhàn),因而使得中國水產品貿易安全處于危險狀態(tài)。首先,我國較高的外貿集中度是水產品貿易安全的重要障礙;中國水產品出口市場過于集中,大量出口到日本、韓國、歐盟和美國市場,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我國與進口國的摩擦,使得水產品主要進口國設置的關卡越來越多,技術性貿易壁壘也不斷增加,加大了我國水產品出口貿易的風險。例如日本通過制定相當嚴格的進口標準并鼓動政府禁止進口中國水產品來保護本國漁民的利益。另外,日本、美國以及歐盟等對中國水產品征收高額關稅,通過對水產品市場進入設置障礙,限制中國水產品的出口,而他們又是中國主要的水產品出口市場,勢必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中國水產品的貿易競爭力。據表2可知,2004-2013年中國水產品市場貿易競爭力處于不斷下降的趨勢。其次,我國與貿易伙伴和區(qū)域貿易組織的關系一般;從中國參與APEC的實際情況來看,雖然成員國之間存在的一系列貿易互惠政策帶來了我國對外貿易的整體發(fā)展,但就水產品貿易而言,卻并沒有享受到這些互惠政策。主要原因在于環(huán)太平洋的APEC成員都有著較豐富的水產資源,彼此之間存在競爭。
3.3.2水產品貿易安全評估指標分析
3.3.2.1中國水產品外貿依存度和外貿集中度在波動中呈現上升趨勢
中國水產品國際市場參與程度主要由中國水產品外貿依存度指數、外貿集中度指數、貿易競爭力指數的大小來反映。2004-2013年中國水產品外貿集中度和外貿依存度呈現波動上升趨勢(圖2),分別由0.16上升為0.21和0.09上升為0.11,尤其是外貿集中度的上升趨勢更顯而易見,使得中國水產品國際市場參與程度呈現波動上升趨勢。因此,2004-2013年中國水產品外貿依存度和外貿集中度呈現波動上升趨勢,對中國水產品貿易安全產生了不利影響。
3.3.2.22004-2010年中國國際政治經濟關系在波動中呈現惡化趨勢2004-2010年中國國際政治經濟關系呈現波動惡化趨勢(見圖3),表明2004-2010年中國與區(qū)域貿易組織、中國與貿易伙伴之間的貿易關系惡化,主要原因是歐盟、美國、日本等發(fā)達國家通過一系列法案對中國水產品進口設置了關稅壁壘、技術性貿易壁壘以及綠色貿易壁壘,限制了中國水產品出口貿易,中國國際經濟政治關系惡化對中國水產品貿易安全產生了消極影響[16]。2010年后,為應對發(fā)達國家制定的限制水產品進口的貿易壁壘,中國政府重視改善水產品養(yǎng)殖和加工技術,國際政治經濟關系有所改善,給中國水產品貿易安全帶來了積極影響。
漁業(yè)經濟受貿易影響程度主要指外貿對GDP的貢獻以及外貿增加就業(yè)崗位。由于外貿對GDP的貢獻和外貿增加的就業(yè)崗位統(tǒng)計口徑不一致,且在統(tǒng)計外貿增加的就業(yè)崗位時主要參考的農產品(包括水產品)的出口,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帶來統(tǒng)計的誤差,所以此處只繪出外貿對GDP的貢獻這一指標的走勢圖。2004-2013年漁業(yè)經濟受貿易影響程度呈現波動增長趨勢(見圖4),說明2004年后中國水產品貿易在國際市場上占據越來越多的份額,對GDP和就業(yè)帶來的積極作用逐漸增強。2008年漁業(yè)經濟受貿易影響程度指標下降的原因主要是2008 年發(fā)達國家爆發(fā)了金融危機,以歐美和日本為主要出口地的中國水產品貿易量急劇減少。
3.3.2.42008年后人民幣匯率變動幅度較小
2008年之前,人民幣匯率變動幅度較大,2008年后人民幣匯率變動幅度較小,基本保持穩(wěn)定。人民幣匯率變動幅度較大給中國水產品貿易安全帶來了消極影響;人民幣匯率變動幅度較小有利于改善中國農產品貿易安全狀態(tài)。
4結論及對策
本文首先構建了一套水產品貿易安全評價指標體系,然后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對輸入輸出指標提取主成分并進行綜合評分,最后使用DEA-BCC模型對輸入輸出指標的綜合評分進行效率評估,從而得出中國水產品貿易安全現狀。結果顯示,2004-2008年間,水產品貿易安全效率評價值接近于1,表明我國水產品貿易安全總體上處于安全狀態(tài);2008-2013年間,水產品貿易安全效率評價值遠遠小于1,表明我國水產品貿易安全總體上處于危險狀態(tài)。主要原因如下:第一,中國水產品外貿依存度和外貿集中度較高,并呈現波動上升趨勢,且水產品貿易競爭力不斷下降;第二,2004年后中國水產品貿易對GDP及就業(yè)的貢獻呈現波動增長趨勢,間接表明了我國漁業(yè)經濟受貿易影響程度進一步加深,國外市場的波動從而會更深的傳播到國內,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國水產品貿易會更多的受到國外市場波動的影響;因此,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我國水產品貿易安全總體上處于危險狀態(tài)。第三,2004-2009年中國國際政治經濟關系呈現波動惡化趨勢,2009年后中國國際政治經濟關系稍有改善,但發(fā)達國家所設置限制水產品進口的貿易壁壘政策等仍然是我國水產品貿易發(fā)展的主要障礙,我國水產品貿易要想突破這一障礙仍需要一段時間。
根據我國水產品貿易安全評價結果,提出以下幾點建議:(1)發(fā)展對外貿易,確保多元化的水產品國際市場;由圖5-1可知,我國水產品貿易安全總體上處于危險狀態(tài),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較高的外貿集中度和依存度,因此我國應不斷擴大國內水產品市場,提高內需來降低外貿集中度和依存度;此外,我國應積極與APEC成員建立產業(yè)內貿易聯系,同時也要注重與非APEC成員間的雙邊貿易,像波蘭和以色列這些國家,來降低我國的外貿依存度和外貿集中度;(2)重視水產品技術開發(fā),推動水產業(yè)結構升級;我國水產品市場主要集中在周邊國家,主要原因在于水產品本身需要較高的保鮮度,因而運輸成本較高。發(fā)展多元化的水產品市場,降低運輸成本,一個行之有效的途徑就是發(fā)展多品種、多檔次的精深加工水產品,推動出口結構升級,滿足國際上各消費群體的不同需求;(3)加強部門合作,實現水產品的標準化和綠色化;我國必須加強政府部門、科研機構、水產企業(yè)等部門的協作,共同提高我國漁業(yè)生產和管理水平,完善我國水產品的質量安全控制和執(zhí)行計劃,實現我國水產品的綠色化和標準化。
參考文獻:
[1]
楊小川,謝潤泉.人民幣升值對我國水產品國際貿易的影響[J].南方水產,2007,3(5):69-72
[2] 駱樂,陳碧.2001-2003中韓水產品貿易基本分析[J].上海水產大學學,2004,13(4):375-380
[3] 李婷,駱樂.2001-2003 年中美水產品貿易情況基本分析[J].中國漁業(yè)經濟,2004,(6):40-41
[4] 董永虹,汪浩瀚,單佳平.發(fā)展中國與東盟水產品貿易研究[J].漁業(yè)經濟研究,2007(1):17-21
[5] 胡求光,霍學喜.基于比較優(yōu)勢的水產品貿易結構分析[J].農業(yè)經濟問題,2007,(12):20-26
[6] 梁樹新,宋艷燕.論我國水產品貿易國際競爭力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9
[7] 于謹凱,李文文.基于產業(yè)安全視角的我國水產品貿易摩擦效應及預警機制研究[M].中國海洋大學,2011
[8] P. Guillotreau, N. PeHridy. Trade barriers and European imports of seafood products: 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J].Marine Policy, 2000,24(5):431-437
[9] Christel Elvestad. Improving market access for salmon through free trade agreements: The role of interests and institutional frameworks[J].Marine Policy, 2009,(33):606-611
[10] Olav Schram Stokke. Trade measures and the combat of IUU fishing: Institutional interplay and Effective governance in the Northeast Atlantic[J]. Marine Policy,2009,(33):339-349
[11] 宋杰鯤,宋卿.基于DEA 的油田開發(fā)單元生產效率評價[J].中外能源,2014,19(12):51-54.
[12] 于謹凱,張亞敏.基于DEA模型的我國海洋運輸業(yè)安全評價及預警機制研究[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2,25(1):25-27
[13] 劉振濱,鄭逸芳,黃安勝. 省域高校科研產出效率分析——基于DEA-BCC模型[J].中國高校科技,2014(12):76-78
[14] 吳英娜.國家貿易安全評級體系構建[J].商業(yè)時代,2008(7):29-30
[15] 裴曉芳.我國鐵礦石進口安全評價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1
[16] 于謹凱,竇金花.我國農產品貿易安全問題評價[D].中國海洋大學,2014
[17] 王麗娟,胡靖,趙蕾等.中國水產品國際競爭力分析[J].農業(yè)展望,2015(7):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