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桂清+王金軍+汪永法


摘要 闡述中棉所83在金華市示范種植的生育期、植株性狀、經濟性狀、纖維品質和產量表現,并結合高產示范經驗提出栽培技術,以期為該品種的推廣種植提供參考。
關鍵詞 三系抗蟲雜交棉;中棉所83;示范表現;栽培技術;浙江金華
中圖分類號 S56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3-0033-02
中棉所83是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通過SGK中27×92-047后代系統選育而成,三系轉基因抗蟲棉品種,通過國家審定(審定編號:國審棉2006015)。2013年開始引進金華地區試種示范,累計示范推廣面積20 hm2。該品種生育期113 d左右,屬中熟偏早品種;出苗快而整齊,無苗病,苗勢好。植株中等高,株型緊湊清秀,呈塔形,果節均勻。大田生長勢強,整齊度好;葉片中等大小,葉色較深。開花結鈴早,結鈴性強,鈴長圓形,鈴較大,平均單鈴重達5.64 g,吐絮一般,采摘性欠佳;抗病性強,對棉鈴蟲、紅鈴蟲抗性好,適應性廣[1-2]。籽棉產量一般為5 250 kg/hm2,比當地生產應用品種高10%左右,得到種植農戶歡迎。現將中棉所83在金華地區的示范種植表現及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示范經過
1.1 示范田設置
中棉所83試種示范在婺城區羅埠、洋埠等主要產棉鄉鎮進行。示范調查考查點設在羅埠鎮車門里村,集中連片示范面積1 hm2,其中田塊Ⅰ面積0.133 hm2、田塊Ⅱ面積0.113 hm2,以中棉所63田塊Ⅲ面積0.14 hm2作對照。示范用種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雜優組提供。棉田肥力中等,土壤為砂壤土,前茬以油菜為主,少量空閑田。采用營養缽育苗移栽,于4月中旬播種,5月中旬移栽,油菜茬板田免耕移栽,平均種植密度1.95萬株/hm2,株行距配置為1.20 cm×0.42 cm。8月7日打頂,8月19日第1次收花,12月下旬拔桿。
田間栽培管理措施:移栽前溝施基肥,用45%復合肥(15-15-15)150 kg/hm2;中耕除草及培土2次;6月11日去葉枝;6月中旬追施蕾肥,用尿素150 kg/hm2+氯化鉀75 kg/hm2。追施花鈴肥2次、蓋頂肥1次,用45%復合肥(15-15-15)900 kg/hm2、尿素450 kg/hm2。花鈴期灌水抗旱4次,結合灌水撒施肥料。防治主要病蟲害2次。
記載考察項目:記載考察生育期、植株性狀及經濟性狀。于9月19日和10月27日每塊示范田分別采50朵正常吐絮棉鈴,用于室內考種,測定單鈴重、衣分、子指等經濟指標,其皮棉樣品送寄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纖維品質。定點田塊分批收花,曬干后稱重計子棉產量,皮棉產量以樣品衣分折算。
1.2 示范期間氣候條件
2013年棉花播種期、苗床期總體氣候條件正常,有利出苗和棉苗生長。移栽期天氣條件好,氣溫高,棉苗栽后成活發棵快,空閑田栽后早發快長,油菜茬棉花較遲發。棉花苗期病蟲害發生較輕。總體上2013年棉花前期生長正常。但棉花進入花鈴期后,生長受到高溫干旱天氣的嚴重影響。自7月1日出梅,金華市經歷長達50 d的高溫干旱天氣,棉花水分養分供應不上,植株生長受到嚴重影響,豐產架子小,總果節量嚴重不足。干旱后棉株生長受限,頂端及上部果枝不能伸展,形成自然封頂,上部花蕾少。至8月21日臺風降雨,旱情緩解,增結部分秋桃,但也不能挽回總體減產的局面。
2 示范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和植株性狀
由表1可以看出,中棉所83的平均生育期為113 d,與對照中棉所63基本相仿;平均株高127.8 cm,比對照中棉所63矮5.2 cm;平均果枝數為18.4枝,比對照中棉所63少2.2枝;平均總果節數90.6節,比對照中棉所63少22.4節。
2.2 經濟性狀和產量
由表2可以看出,平均單株有效結鈴數為47.3個,比對照多3.5個;平均有效鈴數92.48萬個/hm2,比對照2.18萬個/hm2;平均單鈴重5.65 g,與對照相仿;衣分42.74%,與對照相仿;表現出結鈴性好,鈴較大,衣分高。平均籽棉產量為5 077.35 kg/hm2,比對照增541.64 kg/hm2,增幅11.94%;平均皮棉產量2 170.45 kg/hm2,比對照增242.65 kg/hm2,增幅12.59%。在遭遇罕見的高溫干旱天氣條件下,棉花普遍減產,但相比較而言,中棉所83產量較高。
2.3 品質分析
經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中棉所83的長度28.8 mm,比強度35.28 cN/tex,整齊度84.5%,伸長率4.9%,馬克隆值5.71,反射率76.7%,可紡性指數145,總體評價纖維品質較優,特別是比強度指標很好[3-4]。
2.4 田間表現
中棉所83種子大粒,出苗快而整齊。大田生長勢強,田間整齊度好。苗期長勢好,無苗病發生。現蕾、開花早,結鈴性強,吐絮一般,采摘性欠佳。植株中等高,株型緊湊清秀,呈塔型;葉片中等大小,葉色較深;單株結鈴數多,鈴長形,較大,僵瓣少;籽棉產量高,纖維品質好,絮色潔白,示范棉農認為該品種適宜于生產應用。示范田前期無枯萎病等病害發生,抗病性好。中期有棉薊馬、蝗蟲、紅蜘蛛等危害,對棉鈴蟲抗性強[5-6]。
3 栽培技術
3.1 適時播種,培育壯苗
采用營養缽育苗移栽的播種適期,空閑田為4月上旬、油菜茬推遲至4月中旬。播前曬種1~2 d,干籽播種,以利提高種子的發芽率。選擇無病田作苗床,用無病土作缽土,缽土要施足基肥,做7 cm以上直徑的大缽。一缽1粒干籽播種,播種后覆土要均勻,厚約2 cm,覆蓋雙膜保濕保溫。及時進行通風煉苗,在棉苗3葉1心前后移栽為宜。
3.2 合理密植,構建合理群體
中棉所83單株生產潛力大,栽培上宜適當稀植。行距115~120 cm,種植密度掌握在1.95萬~2.25萬株/hm2。應根據施肥水平和土壤肥力確定適宜的種植密度。立秋前后打頂,果枝達到20個且長勢穩健的可提前打頂,做到枝到不等時,時到不等枝。
3.3 科學肥水管理
總體應把握基肥足,苗肥輕,蕾肥穩,花鈴肥、蓋頂肥重的原則。在肥料搭配上要做到有機肥和無機肥相結合,氮、磷、鉀、微肥合理搭配。一般籽棉產量在6 000 kg/hm2的棉田,總施肥量為有機肥11.25 t/hm2,尿素750 kg/hm2,磷肥750 kg/hm2,氯化鉀600 kg/hm2,硼、鋅肥各15 kg/hm2(與基肥一次性混合施用)。其中花鈴肥占45%,蓋頂肥占25%,棉株一結鈴即施第1次花鈴肥,過15 d再施第2次,打頂后施蓋頂肥,采用多次平衡施肥的辦法,施肥時間可持續到8月底。花鈴期若遇高溫干旱要及時灌水,以水調肥。
3.4 綜合防治病蟲害
苗床期應注意立枯病的防治,前期做好紅蜘蛛、蚜蟲的防治,中后期加強對斜紋夜蛾、棉薊馬的防治。中棉所83對棉鈴蟲、紅鈴蟲具有較強抗性,應注意田間蟲情調查,在4~5代蟲口基數達到防治指標(一般以3齡以下幼蟲達到5~7頭/百株)時需防治,其他時段一般不需防治。
3.5 防災減災
一是防爛鈴。9月上中旬要及時采摘黃熟鈴,及時晾曬。二是防臺風。實施抗逆栽培技術措施,提高棉花對中后期臺風暴雨等災害的防抗能力,災后要突擊搶排田間積水,迅速扶理倒伏植株,及時補施災傷肥料。三是防干旱。提前做好灌溉水的調度,疏通清理好排灌渠道,維修好機埠泵站,做到遇旱及時能灌。四是防澇漬。搞好棉田溝渠清理,保障四溝暢通,做到雨住田干,不積水。及時中耕松土,降低田間濕度,增強土壤通透性,改善根際環境。
4 參考文獻
[1] 郭立平,邢朝柱,戚廷香,等.三系雜交棉新品種中棉所83產量優勢分析[J].中國棉花,2012,39(9):14-16.
[2] 郭立平,邢朝柱,吳建勇,等.棉花三系雜交種中棉所83在新疆的試種示范表現[J].中國棉花,2015,42(2):37.
[3] 焦光婧,唐瑞玥,徐國法,等.三系雜交棉中棉所83在江蘇鹽城示范種植表現[J].中國種業,2012(10):76-77.
[4] 戚廷香,邢朝柱,郭立平,等.三系抗蟲雜交棉中棉所83高效制種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2(22):42.
[5] 邢朝柱,郭立平,吳建勇,等.轉基因抗蟲三系雜交棉:中棉所83[J].中國棉花,2012,39(7):39.
[6] 包立生,蔣梅巧,邱新棉,等.中棉所系列棉花新品種在金華地區試種效果[J].棉花科學,2010,32(4):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