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萍
摘要 地膜玉米是寧夏南部山區重點栽培作物,為提高地膜玉米產量,提高農民收入,不斷更新栽培技術,總結了寧南山區地膜玉米高產栽培技術,主要包括合理布局、精耕細作、良種精選、合理密植、科學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適時收獲等方面內容。
關鍵詞 地膜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寧南山區
中圖分類號 S513.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3-0038-01
Abstract Corn is key cultivated crop in southern mountain area of Ningxia.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lastic-film maize yield,increase farmers′ income,continuously update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the plastic-film corn,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were summarized,including reasonable layout,intensive cultivation,seed selection,reasonable density,scientific field management,pest control and harvest.
Key words plastic-film corn;high yield;cultivation techniques;southern mountain area of Ningxia
地膜具有提高地溫,節省用水,抑制雜草滋生,提高光、溫、水、肥等資源利用效率及高產、早熟的綜合功效。經過多年的實踐推廣,在寧南山區已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地膜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1 合理布局
玉米是短日照高光效喜溫喜肥作物,影響其生長發育的主要氣候因子為水分和積溫,因此科學劃定種植區域,合理布局、適地適種是保證其高產穩產的前提條件。一是水分條件。玉米抽雄前(即大喇叭口期)是玉米生理生長期的一個水分臨界期,隆德縣7月玉米生長發育達到水分臨界期,故把7月降水量作為隆德縣種植玉米區劃的標準之一:7月降水量在70~110 mm的旱作區和補充灌溉區為適宜種植區,7月降水量70~90 mm的旱作區和有窖水灌溉條件的地方為次適宜種植區。二是溫度條件。平均溫度≥10 ℃,有效積溫在1 700~1 900 ℃的地區為適宜種植區。三是海拔條件。海拔≤1 900 m的地區為適宜種植區。四是氣候條件。無霜期在110 d以上的地區為適宜種植區。
2 精細整地,科學施肥
2.1 選地選茬
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蓄水保墑、保肥能力強,有機質含量高的川水地、川旱地、河灘地及塬、臺、壕地,前茬以小麥、豆類、馬鈴薯及胡麻為宜。
2.2 整地施肥
前茬收后宜早耕深耕,耕地深度宜為20~25 cm,秋后遇雨收耱。結合秋季打耱地,深施農家肥60~75 t/hm2,尿素112.5~150.0 kg/hm2,普通過磷酸鈣375~750 kg/hm2,施40%辛硫磷7.5 kg/hm2。川水地灌足冬水,冬春鎮壓保墑、提墑,播前精細整平,清除前茬根茬、耙耱保墑[1]。
3 精選良種,適期播種
3.1 良種選擇
寧南山區氣候類型復雜多樣,應根據雨、熱條件選用不同的品種。宜選用長城706、先玉系列、先正達408等品種。
3.2 適期播種
播種深度以5~10 cm為宜,土層溫度穩定在8 ℃時為適播期,即4月15—30日為隆德縣適宜播種期。采用先播種后覆膜和先覆膜后播種2種方法。搶墑播種是地膜玉米保全苗的關鍵環節。先播種后覆膜多用于土壤墑情好的地,適用于雨后立即播種地或坐水點播地。先覆膜后播種是在早春土壤墑情不足的情況下或雨雪后,提前整地覆膜,以利保墑,等適播期一到,再打孔播種。播種方法是先用打孔器或其他工具按照規定的行株距打孔播種,播深4~5 cm,孔徑3 cm,每穴播2粒種子,然后用腐熟的農家肥、濕砂土覆蓋封口。施種肥時要隔穴、隔層施入,化肥不能與種子直接接觸,防止燒苗[2]。
3.3 合理密植
規范種植密度,旱川地6.0萬~6.3萬株/hm2,川水地6.75萬株/hm2,旱塬、臺地6萬株/hm2左右。旱地宜采用平地覆膜。水地采用壟種,壟高不超過10 cm。地膜選用0.008 mm厚度的微膜較經濟實用,寬度以80 cm為宜,每幅播2行,行距35~40 cm,株距32~35 cm[3]。
3.4 覆膜
一般采用人工覆膜、機械覆膜和窖(井)水節灌覆膜3種方法。人工覆膜,3人一組,選無風或微風天氣順風作業,打開膜、順風展開,邊展、邊蓋邊壓實,覆膜須拉緊鋪展緊貼土壤,在覆膜床兩側劃線開10 cm深的小溝,將膜兩邊7 cm壓入溝內,然后覆土踩實。機械覆膜,機械覆膜機一般比人工覆膜工效高20~40倍,且播種、施肥、覆膜一次完成。由于寧南山區春季多風應在膜床上每隔5~10 m打一土腰帶,以防大風揭膜。窖(井)水節灌覆膜是為了灌溉方便,播種行必須沿等高線放線,播種后覆膜前,在2行玉米的正中間開1條寬10~15 cm的輸水溝,溝底壓實后再覆膜[4]。
4 田間管理
4.1 放苗
在播種至出苗階段,先播種后覆膜的田塊,每天下午要檢查,及時放風煉苗、放苗,放苗后用濕土封嚴放苗孔。先播種后覆膜的田塊,遇雨要及時破除板結,避免出現窩苗、黃苗。
4.2 查苗與間苗及定苗
出苗期注意查苗,發現缺苗立即就近移苗補栽,保證全苗。三葉期間苗,五葉期定苗,每穴保留1株壯苗。
4.3 灌水
水地和窖水灌溉地玉米拔節期灌頭水。未拔節前不能在苗穴內點水灌溉,要保持根部土壤疏松,以利發根。大喇叭口期灌第2次水,抽雄期灌第3次水。井窖灌溉根據條件和貯存水量,可采用膜下暗灌,施肥槍注射灌等節水方法。
4.4 追肥
塬、臺旱地于玉米大喇叭口期追尿素150 kg/hm2,在2株玉米間打孔追施;川旱地、陰濕區在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225 kg/hm2;水地分別于拔節前、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50~225 kg/hm2,在玉米抽雄期應視玉米苗情長相決定追肥[4]。玉米拔節前用0.2%硫酸鋅溶液750 kg/hm2噴霧;拔節至抽雄前,用磷酸二氫鉀3 000 g/hm2兌水750 kg/hm2噴2次。
4.5 摘除分蘗,隔行去雄
玉米6~7片葉時出現分蘗,應及時摘除。在玉米雄穗剛抽出喇叭口還未散粉時,每隔1行摘除1行雄穗。去雄時注意不傷葉片和莖稈,地邊保留3~4行不去雌。
5 蟲害防治
玉米蚜蟲用40%樂果750 mL/hm2兌水450 kg/hm2噴霧防治;粘蟲用2.5%敵殺死乳油150~225 mL/hm2兌水450~600 kg/hm2噴霧防治;在玉米螟防治上,4月中旬前徹底燒毀或碾壓上年的玉米稈消滅越冬幼蟲,6月下旬至7月上旬(大喇叭口期)玉米用毒土或毒液3~5 g/株灌心1次、噴霧1次,藥劑可用2.5%功夫乳油150~225 mL/hm2,或Bt乳劑2 250~3 000 mL/hm2,用300 kg/hm2細土拌毒土或毒液兌水300~450 kg/hm2,也可用功夫乳油200~400倍液噴霧1次。
6 適時收獲
必須堅持在完熟期收獲,過早收獲產量降低較多,一般應于果穗苞葉全部干枯、果穗下垂、籽粒完全硬化時收獲。
7 參考文獻
[1] 李春琴.寧南山區旱地玉米栽培模式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3(18):26-27.
[2] 金五十,李永輝,馬德旺,等.寧南山區地膜玉米豐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9(23):16-18.
[3] 韓占強,劉莉琴,王偉,等.寧南山區玉米生長發育進程研究[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1(6):35-36.
[4] 杜艷萍,王曉瑜,買自珍,等.寧南山區地膜玉米高產栽培技術[J].甘肅農業科技,2002(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