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立+吳永彥+熊永坤+陳宇

[摘要] 目的 探討妊娠胎盤植入采取磁共振(MR)診斷的意義。方法 方便選擇該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接診的妊娠胎盤植入患者23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研究對象均有完整臨床資料,自愿接受該研究,均實施超聲診斷與MR診斷,總結影像學特征,并比較兩種診斷符合率。 結果 MR診斷符合率為86.96%,超聲診斷符合率為65.22%,MR診斷符合率顯著高于超聲診斷(P<0.05);超聲影像學特征主要為:胎盤后間隙消失和(或)胎盤后或胎盤實質內有豐富的血流和血竇, 并探及動脈血流;血流紊亂湍急, 甚至累及子宮肌層; MRI影像特征主要有子宮變形和( 或) 局部隆凸、胎盤信號不均勻、胎盤呈不規則團塊狀等T1 長T2 信號影和胎盤下供血血管增多等征象。 結論 磁共振診斷妊娠胎盤植入符合率高,相比傳統超聲診斷而言,更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磁共振;超聲;妊娠胎盤植入;意義
[中圖分類號] R73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2(a)-017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of magnetic resonance (MR) in the diagnosis of placenta of pregnancy.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in June 2014 to june 2016 year in June, the pregnancy placenta implantation in 23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research into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object were complete, voluntarily accept the study, implementation of ultrasound diagnosis and MR diagnosis, summarize the imaging features, and compare the two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Results MR diagnosis coincidence rate was 86.96%,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ultrasound diagnosis was 65.22%,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rate of ultrasound diagnosis with the diagnosis of MR(P<0.05); the main features of echocardiographic imaging: and (or) the gap disappeared after placental placental or placental parenchyma with abundant blood flow and blood sinus, and probe and arterial blood flow; disorder of rapids, even involving the myometrium; MRI imaging features of the main uterine deformation and (or) local protuberance, the placenta signal is not uniform, the placenta was irregular agglomerate T1 long T2 signal intensity and the placental blood vessels increased. Conclusion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pregnancy placenta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ultrasound diagnosis, it is worth to be popularized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Ultrasound; Placenta of pregnancy; Significance
產科屬于比較重要的科室,而胎盤植入則屬于妊娠期比較常見且嚴重的并發癥,若發生妊娠胎盤植入后極易合并相關并發癥,包括子宮穿孔、產后出血、子宮感染等[1],威脅產婦生命安全。為此,針對妊娠胎盤植入患者,應盡早確診與治療,才能更好地預防與控制并發癥,提高預后效果。近幾年,醫學技術飛速發展,磁共振(MR)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在妊娠胎盤植入中也逐漸應用起來,有著無放射性輻射、軟組織分辨率高等優勢[2],加上可多序列、多方位、多參數成像,診斷效果比較理想。為了進一步探討磁共振診斷在妊娠胎盤植入中的應用意義,該院針對2014年6月—2016年6月接診的23例妊娠胎盤植入患者進行了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研究方便選取納入對象23例,全部為該院接診的妊娠胎盤植入患者。納入研究對象有完整臨床資料,經手術及術后病理檢查確診符合妊娠胎盤植入標準[3]。 23例患者中27~39 歲,孕齡31~40 周,平均34.5周,孕次2~6次,產次1~3次。23例患者均有剖宮產史,19例有1次剖宮產史,4例2次剖宮產史胎盤。
1.2 方法
1.2.1 超聲診斷 該次研究采取的超聲診斷儀器為GE Voluson E10彩色超聲多普勒診斷儀,檢查時患者取仰臥位,將小腹充分暴露后對胎兒及其附屬物進行探查,先予以常規二維超聲掃查,發現異常則進一步予以彩超診斷,并對血流變化進行檢查分析,重點對胎盤位置、胎盤后間隙及內部回聲等情況進行觀察記錄。
1.2.2 MR診斷 該次研究采取的采用Philips Achieva 1.5T MRI 掃描儀,頭先進,掃描范圍自恥骨聯合至宮底部,采用8通道相控陣體部線圈進行掃描,呼吸門控,體位(冠狀位、矢狀位及橫斷位),序列(BTFE、T1WI、T2WI及DWI),參數包括層厚3~5 mm、矩陣256×256、間隔0.5~1.0 mm。
1.3 觀察指標
對超聲診斷與MR診斷妊娠胎盤植入符合率進行觀察記錄,并對比分析。
1.4 診斷標準
1.4.1 B超診斷妊娠胎盤植入標準 胎盤后間隙部分或全部消失,胎盤后方和(或)胎盤實質內有豐富的血流和血竇, 可以探及動脈血流,表現為血流紊亂、湍急甚至累及子宮肌層[4]。
1.4.2 MR診斷妊娠胎盤植入標準 常規掃查結果顯示有胎盤不同程度增厚,覆蓋子宮頸口,局部胎盤與子宮壁間分界模糊,或胎盤植入子宮處子宮壁明顯變薄,T1W1為高信號、T2W1為低信號[5]。
1.5 統計方法
將該次研究的相關數據錄入Excel表格中,采取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種診斷結果對比
MR診斷符合率為86.96%,超聲診斷符合率為65.22%,MR診斷符合率顯著高于超聲診斷(P<0.05),見表1。
2.2 兩種診斷影像學特征
2.2.1 超聲影像學特征 宮體顯著增大,胎盤后間隙則消失,子宮體輪廓清晰,子宮肌層能見到片狀稍強回聲,邊界基本清晰,但內部回聲則不均勻,部分區有網狀改變,邊緣深達子宮漿膜層,此層子宮肌層則消失。此外,胎盤中能見多發不規則低回聲或者無回聲,彩超則能見血流分布增多、不規則、增粗,豐富血流,中央區也有豐富血流。
2.2.2 MR影像學特征 有子宮變形和(或)局部隆凸,胎盤完全或部分覆蓋子宮頸口,且有不同程度增厚,局部胎盤和子宮壁之間的分界模糊,胎盤信號不均勻,見內流空血管影或T2W低信號帶,植入胎盤處子宮壁可有顯著變薄,甚至透過子宮漿膜層,侵犯鄰近器官。
3 討論
胎盤植入指的是胎盤絨毛進入子宮壁肌層后,錯綜復雜且深深地扎根在子宮肌壁中[6]。胎盤植入部位無法自行剝離,而采取人工剝離方案處理往往會損傷子宮肌層,影響妊娠期孕婦及其胎兒安全。妊娠胎盤植入屬于產科比較常見且嚴重的并發癥,往往會造成休克、大出血、繼發感染、子宮穿孔,嚴重情況下會出現死亡等,過去為了搶救孕婦多予以子宮切除術治療,但會影響患者生育。研究顯示不論是妊娠期,還是產時或產后胎盤植入,確診率均不高[7],而且近幾年其發病率有所升高,需加強重視。引產、人工流產、前置胎盤、產褥感染及高齡等屬于胎盤植入高危因素,若能重視這些高危因素的預防與控制,對于降低胎盤植入發生率有著積極的意義。產前篩查是當前檢出妊娠胎盤植入比較常用的方案,篩查手段多為超聲,但檢出率并不理想。隨著MR應用逐漸廣泛,其在胎盤植入中也逐漸應用起來,顯示有不錯的診斷價值。
該院針對接診的21例妊娠胎盤植入患者進行了研究,均采取超聲與MR診斷,結果顯示MR診斷符合率高達86.96%,超聲診斷符合率則為65.22%,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兩種診斷方式有各自的影像學特點,這也為臨床準確診斷提供了客觀依據。該研究結果與同類研究相似,王素華等[8]針對接診的57例妊娠胎盤植入患者進行了研究,均實施超聲診斷與磁共振診斷,結果顯示MR診斷符合率為84.20%,稍高于超聲診斷78.90%。從研究結果可以看出,磁共振診斷妊娠胎盤植入可以提高診斷符合率,從而為臨床提供客觀證據,而且若能聯合診斷,則能更好地提高診斷符合率。
磁共振技術是繼CT之后影像學診斷技術的一大進步,作為生物磁自旋成像技術,主要是將人體放于特殊磁場,以無線電射頻脈沖刺激人體氫原子核,使其激發,誘發氫原子核的共振并吸收能量,當脈沖停止后,氫原子核能以特定頻率發信號,同時釋放吸收的能量,體外接收器則可收錄,最終獲取相關圖像[9-10]。磁共振能進行橫斷面、冠狀面及矢狀面掃查,不會出現CT檢查中的偽影,不需造影劑,也無放射性輻射,患者檢查后無嚴重不良反應 [11]。此外,磁共振在妊娠胎盤植入診斷中還有一個優勢,即能對任何平面成像檢查,從而使得產前篩查胎盤植入的特異性、診斷符合率、靈敏度等要明顯更高[12]。不過,該次研究中并未診斷聯合篩查進行研究,但在同類研究中證實超聲聯合MR診斷,可以更好地提高診斷符合率,這也是未來探討的領域,值得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磁共振診斷妊娠胎盤植入符合率高,相比傳統超聲診斷而言,更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黃安茜,譚艷娟,包凌云,等.超聲聯合磁共振檢查對植入型兇險性前置胎盤的診斷價值[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4, 23(5):567-569.
[2] 吳定權,嚴建春,曹春峰,等.磁共振診斷妊娠胎盤植入的臨床價值探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28):163.
[3] 李欽海,陳光玉.磁共振在診斷妊娠胎盤植入中的臨床價值分析[J].臨床醫學工程,2016,23(8):997-998.
[4] 張力,李萍,何國琳,等. 經腹彩色超聲多普勒在前置胎盤并發胎植入診斷中的價值[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6,41(12):799-802.
[5] 陳永露,宋亭,劉祎,等.產前MRI在胎盤植入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5,23(6):470-473,477.
[6] 韓鵬慧,江魁明,郭慶祿,等.超聲及MRI在胎盤植入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6,27(3):194-197.
[7] 王光彬.MRI 在兇險性前置胎盤診斷中的價值[J].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2016,54(9):7-9.
[8] 王素華,沙文瓊.磁共振在診斷妊娠胎盤植入的臨床意義[J].廣西醫學,2014,26(1):122-123.
[9] 邱娟.兇險性前置胎盤危險因素及妊娠結局分析[J].中外醫療,2014,33(16):62-63.
[10] 李自清,王林.三維超聲成像技術對胎盤植入的診斷價值研究[J].中外醫療,2014,33(4):181-182.
[11] 曾春連,王海玉,黃丹萍,等.彩色多普勒超聲與MRI對胎盤植入產前診斷價值的比較[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23):6-8.
[12] 姚蘭梅.經腹彩色超聲多普勒在前置胎盤并發胎盤植入診斷中的效果評價[J].中外醫療,2016,35(4):189-190.
(收稿日期:2016-11-04)
[基金項目] 貴陽市科技局科研項目(筑科合同〔20141001〕34號)。
[作者簡介] 范立(1978.6-),男,云南昆明人,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臨床影像診斷。
[通訊作者] 陳宇(1976-),女,貴州貴陽人,本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兒科及婦產科影像診斷,E-mail:35933733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