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玲+侯富恩+郝科星
摘要 總結晉中地區四季豐菜豆早春大棚栽培技術,包括整地做畦、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蟲害及常見問題防治、采收等方面內容,以供種植戶參考。
關鍵詞 四季豐菜豆;早春;大棚;栽培技術;晉中地區
中圖分類號 S643.7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3-0072-01
菜豆品種四季豐是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經濟研究所自主選育出的一個蔓生性菜豆品種,主要特點為結莢期長,產量高、無筋(少筋)、肉質脆嫩,屬于傳統的白不老型豆角。四季豐菜豆植株蔓生,株高2.2~2.5 m,長勢旺盛,中早熟,分枝力中,分枝3~4個。花白色,總狀花序,6~7朵,成莢3~5個,嫩莢圓棍形,莢長20 cm左右,直徑1.5~2.0 cm,嫩莢單莢重13 g左右,莢淺綠泛白色,莢肉厚,嫩莢無纖維,品質優良,經濟性狀好。結莢部位低,密度大,前期豐產性好,產量高,平均產量30 t/hm2左右。種子長腎形,亮黃褐色。生長前期有較強的抗銹病及耐熱能力。晉中地區位于山西省中部,氣候干燥,四季分明,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一直以來,是全省蔓生性菜豆品種的主產區之一。現針對四季豐品種的特性,總結出一套晉中地區早春大棚栽培技術。
1 整地做畦
做到早整地,結合整地施足基肥,用量按產鮮莢30 t/hm2的要求,施用優質農家肥45~75 t/hm2,配施磷酸二銨225~300 kg/hm2,尿素225~300 kg/hm2,硫酸鉀225~300 kg/hm2,翻地前撒施,同時還需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2.5 kg/hm2,摻土450 kg/hm2撒施,以防治豆類根腐病[1]。施肥后深翻整平,扶土起壟,壟高15 cm、寬80 cm。
2 定植
當大棚10 cm地溫穩定在10 ℃以上,氣溫不再出現0 ℃以下時定植。苗齡期25 d左右,幼苗第1片復葉展開時為定植適宜期。每畦栽2行。先按行距開溝,溝內澆水、水穩苗方法栽苗,待水滲下后封溝,全畦定植后覆膜,并在畦上架小拱棚。株行距30~35 cm×65~70 cm,定植4.05萬~5.10萬株/hm2。
3 定植后管理
3.1 前期管理
緩苗前不通風,提高棚溫和地溫,促進緩苗。若夜間氣溫偏低,可在小拱棚上加蓋草苫保溫,緩苗后,逐漸開始通風,白天可揭開小棚薄膜以增加光照。棚溫控制指標為白天18~25 ℃,夜間13~15 ℃[2]。隨著氣溫升高,逐漸增加通風量,避免棚溫過高引起徒長,以能控制植株1~5節在8 cm以內為最好。氣溫達到20 ℃后,即可撤去小拱棚,并加大通風量。
3.2 抽蔓期管理
抽蔓期逐漸升溫,但不可升過高,保持白天溫度為20~25 ℃,夜間15~20 ℃。在此期間仍進行中耕松土,并培壟,以促進根基部發生側根,一般6~7 d中耕1次。植株抽蔓后,要做好插架和引蔓工作,防止莖蔓交叉纏繞。中后期將植株下部的病、黃、老葉及過多的分枝清理干凈,促進通風透光。抽蔓期追施1次速效氮素化肥,即追施尿素150~225 kg/hm2,追肥后澆1次水,并配合進行中耕。接近開花時控制澆水。
3.3 開花結莢期管理
開花前,不追肥,不澆水,以免莖葉徒長,發現干旱可少量澆水,進行促根控秧。進入結莢期,白天保持22~25 ℃,夜間15~20 ℃。第一花序上的豆莢長到3~5 cm時,澆水追肥,隨水追施尿素225~300 kg/hm2,結莢期需勤澆水追肥,保持土壤濕潤,每采收1次澆1次水,水量可酌情掌握,2次水中間追1次肥,施尿素150~225 kg/hm2,過磷酸鈣150 kg/hm2,硫酸鉀75 kg/hm2。結莢后期,及時打除老葉、黃葉、病葉,促進側枝萌發和潛伏芽開花結莢。
4 病蟲害及常見問題防治
4.1 病害
四季豐菜豆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疫病、銹病。炭疽病在低溫高濕條件下容易發生,可選用特譜唑5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 d噴1次,連噴3次。在疫病防治上,與非豆類蔬菜進行2年以上輪作;采用無病種子或用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95%敵克松原粉按種子量的0.3%進行拌種,也可用新植霉素或農用鏈霉素浸種;合理密植,增施磷鉀肥,盡早插秧綁蔓,雨后及時排水,避免灌水過大過勤,收獲后清潔田園并深翻土地;用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于發病初期噴霧防治,每隔7 d左右噴1次,連噴2~3次。在銹病防治上,與非豆科作物輪作倒茬,于發病初期用粉必清150倍液、50%硫磺懸浮劑200~3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5~7 d噴1次,連噴2~3次。
4.2 蟲害
四季豐菜豆主要蟲害有蚜蟲、豆螟。由于蚜蟲對黃色和銀灰色有較強趨性,可在田間設置黃板或覆蓋銀灰色膜進行誘殺;也可選用5%滅蚜粉塵劑12~15 kg/hm2噴粉,或用80%敵敵畏乳液3.75 kg/hm2加適量鋸末熏煙,或用50%抗蚜威2 000倍液噴霧。防治豆螟選用5%抑太保乳油2 000倍液、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 000倍液于發病初期噴施花蕾、嫩莢及落地花[3]。
4.3 黃葉
造成黃葉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最容易出現的是澆水過多而導致漚根,其次是低溫,尤其早春栽培,遇到低溫危害,根系吸收受到影響,葉片就會變黃且易脫落。因此,主要措施就是嚴格控制澆水,同時防止溫度過低和濕度偏大。
4.4 落花落莢
落花落莢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溫度過高或過低,造成花粉受精不良,花芽形成少;二是濕度過高或過低造成花粉不能正常散發或花粉不萌發;三是日照時間過短或光照強度低于自然光30%,造成植株光合作用困難,營養不足;四是進入生殖生長后,不同花序之間,莖葉與花序之間,爭奪養分激烈,養分供應不均衡。主要措施是控制溫度,花芽分化期和開花期避免低溫和高溫危害,水肥管理要合理,追肥澆水應掌握“苗期少,抽蔓期控,結莢期促”的原則,適時蹲苗,合理灌水,分次追肥,適當增施磷、鉀肥;注意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的控制,將晝夜溫差控制在10 ℃左右[4]。合理密植,及時采收。
5 采收
始收期一般在5月中下旬,采收標準為莢顏色穩定,種子尚不突出,粗纖維較少。每個花穗結莢4~6個,為防止采摘時震掉幼莢,以擰摘和剪摘為好。一般落花后10~15 d為采收適宜期,盛莢期2~3 d 采收1次。
6 參考文獻
[1] 劉海河,張彥萍.豆類蔬菜安全優質高效栽培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
[2] 侯建偉,智利紅.菜豆標準化生產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3] 屈小江.豆類蔬菜無公害生產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4] 曹莉.菜豆棚室無公害栽培技術[J].西北園藝(蔬菜),2012(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