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云+龍麗琴+譚建



摘要 針對三唑酮與黃芪多糖、丁子香酚、醇提肉豆蔻和醇提蛇床子進行不同比例混配,采用不同濃度級對烤煙白粉病菌進行孢子萌發抑制研究。結果表明:三唑酮∶黃芪多糖=9∶1濃度級為31.04 mg/L時,其孢子萌發率為4.53%;三唑酮∶丁子香酚=7∶3濃度級為15.30 mg/L時,其孢子萌發率為5.77%;三唑酮∶醇提肉豆蔻=7∶3濃度級為200.00 mg/L時,其孢子萌發率為12.19%;三唑酮∶醇提蛇床子=7∶3濃度級為200.00 mg/L時,其孢子萌發率為6.95%。室內毒力測定,三唑酮∶醇提肉豆蔻=7∶3時相關系數達0.9924,三唑酮∶丁子香酚=5∶5時相關系數達0.986 5,三唑酮∶醇提蛇床子=7∶3時相關系數達0.986 3。
關鍵詞 混配試劑;烤煙;白粉病菌;毒力測定
中圖分類號 S435.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3-0111-03
白粉病作為烤煙主要病害之一,造成大量煙葉損失,病情嚴重直接導致絕收。目前,防治白粉病通常采用化學農藥,但其殘留量會影響煙葉品質和安全質量[1-2]。三唑酮屬于低毒性殺菌劑,但仍然會出現農殘超標現象[3]。為此,本研究在不同濃度級的條件下,針對三唑酮與生物農藥進行混配,探尋最佳配比及濃度對烤煙白粉病菌的抑制效果,以期為大田防治白粉病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供試藥劑。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四川迪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0.5%黃芪多糖水劑(濰坊奧豐作物病毒防治有限公司),0.3%丁子香酚可溶性液劑(保定市亞達化工有限公司),醇提肉豆蔻,醇提蛇床子。
1.1.2 供試病菌。烤煙白粉病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 DC.),采自貴陽主產煙區感染白粉病的煙株,接種保存于貴州大學植物病理教研室恒溫培養箱中。
1.1.3 材料及用具。水瓊脂培養基(20 g瓊脂粉、1 000 mL水)、60 mm培養皿、無菌水、無菌操作臺、分析天平、藥管、離心機、高壓滅菌鍋、搖床、移液槍。
1.2 試驗方法
毒力測定采用孢子萌發法,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混配的聯合作用》(NY/T 1156.6-2006)進行測定。將三唑酮與所用藥劑按質量比9∶1、7∶3、5∶5進行混配,設置5個濃度,求出各混配組合的EC50值,各藥劑的具體配比見表1。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三唑酮混配制劑對孢子萌發的影響效果
2.1.1 三唑酮與黃芪多糖不同配比對孢子萌發的影響。從表2可知,三唑酮與黃芪多糖按照9∶1、7∶3和5∶5進行混配,在5個不同質量濃度條件下,孢子萌發總數隨著濃度增加而減少。通過同級濃度效果比較,9∶1的混配效果最優,7∶3和5∶5的混配效果在不同濃度級差異不明顯。經校正處理后,9∶1混配在31.040 0 mg/L濃度級效果最佳,萌發率僅為4.53%;其次為5∶5混配31.040 0 mg/L濃度級,萌發率為 7.87%;效果最差的為5∶5混配1.940 0 mg/L濃度級,萌發率為 45.06%。
2.1.2 三唑酮與丁子香酚不同配比對孢子萌發的影響。從表3可知,三唑酮與丁子香酚按照9∶1、7∶3和5∶5進行混配,在5個不同質量濃度條件下,孢子萌發總數仍隨濃度增加而減少。同級濃度效果比較,7∶3的混配效果最優,9∶1和5∶5的混配效果在不同濃度級交錯體現優勢。經校正處理后,7∶3混配在15.300 8 mg/L濃度級效果最佳,萌發率僅為5.77%;其次為9∶1混配15.300 0 mg/L濃度級,萌發率為7.05%;效果最差的為5∶5混配1.910 0 mg/L濃度級,萌發率高達56.39%。
2.1.3 三唑酮與醇提肉豆蔻不同配比對孢子萌發的影響。從表4可知,三唑酮與醇提肉豆蔻按照9∶1、7∶3和5∶5混配,在5個不同質量濃度條件下,孢子萌發總數仍隨濃度增加而減少。同級濃度效果比較,7∶3的混配效果最優,5∶5與 9∶1同級濃度效果差異不明顯。經校正處理后,7∶3混配在 200.000 0 mg/L濃度級效果最佳,萌發率僅為12.19%;其次為9∶1和5∶5混配200.000 0 mg/L濃度級,萌發率均為19.46%;效果最差的為9∶1混配12.500 0 mg/L濃度級,萌發率達75.26%。
2.1.4 三唑醇與醇提蛇床子不同配比對孢子萌發的影響。從表5可知,三唑酮與醇提蛇床子按照9∶1、7∶3和5∶5進行混配,在5個不同質量濃度條件下,孢子萌發總數仍隨濃度增加而減少。同級濃度效果比較,7∶3的混配效果最優,其次為9∶1混配效果,最差的為5∶5混配處理。經校正處理后,7∶3混配在200.000 0 mg/L濃度級效果最佳,萌發率僅為6.95%;其次為9∶1混配200.000 0 mg/L濃度級,萌發率為7.93%;效果最差的為5∶5混配12.500 0 mg/L濃度級,萌發率達到61.71%。
2.2 不同三唑酮混配制劑對烤煙白粉菌的毒力作用
從表6可知,各處理的相關系數均除三唑酮∶丁子香酚=7∶3組合外均達到了0.9以上,各藥劑濃度與孢子萌發情況呈現較好的線性關系。藥劑效果按EC50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為三唑酮∶丁子香酚=7∶3、三唑酮∶丁子香酚=9∶1、三唑酮∶黃芪多糖=9∶1、三唑酮∶黃芪多糖=7∶3、三唑酮∶黃芪多糖=5∶5、三唑酮∶丁子香酚=5∶5、三唑酮∶醇提蛇床子=9∶1、三唑酮∶醇提肉豆蔻=7∶3、三唑酮∶醇提蛇床子=7∶3、三唑酮∶醇提蛇床子=5∶5、三唑酮∶醇提肉豆蔻=9∶1、三唑酮∶醇提肉豆蔻=5∶5,EC50值分別為0.69、0.74、0.89、1.43、1.49、2.30、19.97、20.21、21.18、25.68、41.53、43.54 mg/L。
三唑酮與不同提取物的混配對烤煙白粉菌均有抑制效果。三唑酮∶醇提肉豆蔻=7∶3時,其關聯性最佳,相關系數達0.992 4;其次是三唑酮∶丁子香酚=5∶5時,相關系數達0.986 5;三是三唑酮∶醇提蛇床子=7∶3時,相關系數達0.986 3;最差的為三唑酮∶丁子香酚=7∶3時,相關系數為0.872 2。
3 結論與討論
研究結果表明,不同混配試劑對烤煙白粉病菌有不同效果的抑制作用。三唑酮∶醇提肉豆蔻=7∶3混配濃度級為200.0 mg/L時,其孢子萌發抑制率高達87.81%,毒力相關系數高達0.992 4;其次為三唑酮∶丁子香酚=5∶5混配30.56 mg/L時,其孢子萌發抑制率為83.08%,毒力相關系數達到0.986 5;最差的為三唑酮∶丁子香酚=7∶3濃度級為0.96 mg/L時,其孢子萌發抑制率緊為54.95%,相關系數為0.872 2。相關系數越高其對烤煙白粉病菌的抑制效果越好[4]。
從本試驗結果分析,混配試劑防治烤煙白粉病菌,僅憑室內測定毒力效果不能完全證明對病菌的抑制作用,還必須通過田間活體煙株進行防治效果的驗證[5-6]。本次試驗篩選的結果對于防治烤煙白粉病菌提供了理論依據,為以后進一步篩選中草藥防治白粉病提供了依據。
4 參考文獻
[1] 宋雙,張鑫,羅晶,等.不同殺菌劑對煙草白粉病菌的室內毒力及田間防效[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14,41(2):131-135.
[2] 何海永,陳小均,楊學輝,等.4種殺菌劑防治煙草白粉病的效果[J].農技服務,2008,25(10):73.
[3] 李永育,張秀衡,林彩萍,等.白粉病防治藥劑對比試驗[J].海峽科學,2009(12):69-70.
[4] 郭齊湯,陳巧紅,陳文樂.幾種藥劑對煙草白粉病田間防效初探[J].江西農業學報,2009,21(12):120-121
[5] 劉曉波.煙草白粉病田間防效的試驗研究[J].農業技術與設備,2013,254:42-43.
[6] 范成平,胡寧貴,陳恩發,等.貴州安順地區煙草白粉病菌侵染特性及發生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25):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