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燁
摘要:本文通過闡述財經專業學生生成錯誤資源的原因:由于學生生活經驗的片面性;由于學生概念理解不透;由于學生審題不仔細、思維定勢,分析研究如何巧用錯誤資源:將錯就錯,構建新知;見錯不錯,鞏固舊知;糾錯說錯,貫通知識。在財經專業課教學過程中發現錯題資源,總結錯題資源,運用錯題資源,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關鍵詞:財經專業 有效利用 錯誤資源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5-0176-02
在日常的財經專業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會發生錯誤,出現錯誤的原因、性質、形式、層次是不一樣的。但教師往往急于完成教學任務及流程,經常極力回避學生的錯誤,簡單地把學生出錯的現象認為是由于知識掌握而引發的技術、能力障礙。教學的過程本來就是學生認識和發展的過程,是學生從不會到會、從不懂到懂、從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漸完善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出現錯誤是正常的。學生的錯誤也是一種很好的教學資源,我們要切切實實面對并且重視和利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錯誤。
一、生成錯誤資源
師生在認知過程中發生失誤或偏差,并通過在班集體認錯、失措和糾錯的雙邊活動過程中生成課堂上的錯誤資源。
在財經專業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了財經專業學生容易產生錯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由于學生生活經驗的片面性產生錯誤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形成了一定的生活經驗,這里面可能存在錯誤的經驗,就可能產生一定的消極作用,給學生的學習造成一定障礙。
我在上《貨幣時間價值》這節課時,就曾出現過這樣的一個問題:
王明年初投資了200萬給一個項目,這個項目年底結束時,虧了4萬元,我問:“該投資項目可以投資嗎?”,全體學生不假思索脫口而出:“不可以”。
那么如果王明在年底賺了4萬元,我又問:“該投資項目可以投資嗎?”,多數學生回答:“可以”。
學生判斷該項目是否可以投資,只關注是虧損還是盈利。由于學生生活閱歷經驗缺乏,就會造成學生們在考慮問題時帶有很大的片面性,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幫助學生撥開云霧,發現真理。就如這道題目,要讓學生認識到貨幣是有時間價值的。
2.由于學生概念理解的不透產生錯誤
一系列的原理、公式、概念是財經專業的知識結構基礎,而它們相對比較抽象,由此造成學生在理解上產生困難,從而形成知識方面的錯誤。
又例如學生在學習現金的相關成本時,學生容易把持有成本與機會成本混淆,對概念理解不正確。而持有成本與機會成本是有區別的,教材的定義:持有成本也叫機會成本,是指企業因持有現金而放棄的再投資收益和增加相關管理成本。一部分同學對這一概念的理解停留在第一句話上——持有成本也叫機會成本,但是后一句話才真正是幫助我們理解概念的關鍵——持有成本包括機會成本和管理成本兩部分。
3.由于學生審題不仔細、思維定勢產生的錯誤
財經專業學生在做試題時,容易被教材上的知識所制約,在他們已有的經驗和知識的基礎上,用他們固定思維的方式去考慮試題,當見到新出現的試題時,還是不加以具體分析,想當然地套用,誤入出題者特意設下的陷阱中。
二、巧用錯誤資源
1.將錯就錯,構建新知
在財經專業的日常教學中,尤其是習題課上,教師經常要分析學生的錯題。而試卷上的錯題基本上是學生事后所發生的錯誤。但是,學生們記錄在錯題本上的較多的也是這種事后錯誤。但對于在財經專業課堂上發生的更多的現場錯誤,常常會被教師忽略掉。
我在一次課上,給學生上了一節《基礎會計》中的《錯賬更正方法》的習題課。這次教學的設計目的主要是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和主動性。所以,我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說與做比較多。在課上,我找了一名學生親自出一道能用補充登記法來進行改錯的題目。該同學A在黑板上寫下了這樣的一筆業務題:
現金支付財務人員的工資2千元。原記賬憑證的分錄為:
借:財務費用 2000
貸:庫存現金 2000
學生出完題后,班上的其他學生立刻開始在下面竊竊私語了。仔細觀察學生的表情,在他們的言語中,我聽到了他們對該題有異議。這時,一位自信的同學B站起來說:“老師,他出的題沒有辦法用補充登記法更正,題出錯了!”“哦?”我故意表示疑惑。“因為財務人員工資是計入管理費用的,不能算財務費用。補充登記法適用于金額少記的?!睂W生B急忙解釋。等回答完畢,我立即讓全班同學以熱烈的掌聲給予他鼓勵。馬上我又對A同學說:“你給同學們帶來了意外的驚喜,謝謝,就讓它錯下去吧!”學生們都笑了,課堂氣氛非?;钴S輕松。
我又跟學生說:“既然我們不能用補充登記法,就讓我們將錯就錯,那么用什么方法來改錯呢?”同學們齊聲回答說:“紅字沖銷法!”這樣我就越過補充登記法,先來做紅字沖銷法的習題,及時地調整原來的教學安排。在這次習題課中,正是學生A出的錯題幫助了一些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到紅字沖銷法和補充登記法的區別與聯系。
2.見錯不錯,鞏固舊知
每一個學生手里的錯題本就像他們的收藏品一樣,都是非常珍貴的。學生們的錯題本平時可能過多的是自己再看,當然有一些同學自覺性不夠,在抄完錯題之后就沒再拿出錯題本看過。這樣的做法顯然失去了錯誤資源的有效價值。在平時學習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會階段性地收集學生的錯題本,將學生的資源進行整合,把學生們抄寫的錯題輸入電腦,并在每個試題的后面注明該題的學生班級姓名年齡,然后排版整理成一份試卷作為學生的測試卷。每一次學生在課堂上做這樣的測試卷時,經常懷揣著滿心的期待與驚喜,期待他們的錯題能被選入,驚喜他們的錯題已被選入。
3.糾錯說錯,貫通知識
看到學生的錯題,教師采取的習慣做法經常是親臨上陣,仔細講解。有時教師會顧忌上課的時間不夠用,有時還會擔心學生自己不會講,講不好。但是結果最終是,當中的一些錯題會成為教師的痛苦題。由于學生會經常在上次課剛剛講過的題目中再次重復犯錯。在與學生交流溝通后,嘗試放慢速度詳細的講解,但同一個題目反復講解,容易使學生產生疲憊感。在一次課堂上,我又嘗試著讓班上的一位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分析一下試題中的錯誤,請這位同學來做小老師,到教室前面講臺前給大家分析試題。在那次課堂上,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學生們突然之間變得精神抖索,豎起耳朵仔細聽講,生怕“小老師”講錯,一些活躍的學生還故意提出問題來為難“小老師”,課堂上的氣氛非常好。在現在的復習課上,我經常讓學生自己來分析錯誤,這也是我現在經常采用的教學手段。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更有助于不同知識點的融會貫通。
綜上所述,錯誤資源就像是放在太陽光照射下的多棱鏡,它能夠折射出學生們在方法、知識、技能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也能折射出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它更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教學寶藏。作為教師在課堂上,巧用活用錯誤資源,一定能盤活財經專業課堂,讓普通的財經專業課堂上激起一層層美麗的浪花。
參考文獻:
[1]R.M.加涅.教學設計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11):39-123.
[2]教育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Z].2000.
[3]教育部.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Z].2003.
[4]何克抗.關于《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電化教育研究,2005(4).
[5]余勝泉,吳娟.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網絡時代的教學模式與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0).
[6]喬平霞.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的思考[J].科學之友,2009(1).
[7]王秀娟.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存在問題的分析[J].文理導航,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