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新+查道斌+鄭燕


摘要 2016年宿松縣冬季出現持續暖冬天氣,冬季天氣多變,整體氣溫偏高,溫度變幅大,季內冷空氣活動頻繁,霧、霾天氣頻發。通過對2016年冬季宿松縣氣溫、降水、日照等氣象數據進行整理并與常年氣象資料的對比分析,總結出2016年本地區冬季氣候特點及極端氣候事件的影響。
關鍵詞 暖冬;氣溫;降雨量;寒潮;極端氣候;安徽宿松;2016年冬季
中圖分類號 P4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3-0217-02
宿松縣地處北緯30°10′,東經116°08′,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長江中下游北岸。氣候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冬季寒冷時間不長,尤其是近20年來,暖冬現象比較突出。
1 2016年冬季氣候概述
2016年冬季(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下同)平均氣溫為6.5 ℃,較常年同期偏高0.8 ℃,根據《暖冬等級》國家標準,2016年為弱暖冬年;季內,各月氣溫分別偏高0.7、0.5、1.4 ℃;平均降水量為127.7 mm,較常年同期偏少27%,為2000年以來次少值,各月分別偏少18%、20%、35%;平均日照時數為309.6 h,較常年同期偏少38.2 h。
季內,冷空氣活動頻繁,其中12月16—18日、1月21—24日和2月12—14日宿松縣出現3次寒潮天氣,1月21—24日寒潮過程氣溫為1991年以來最低。受冷空氣影響,宿松縣先后出現3次降雪過程,以1月20—23日以及1月30—31日影響較大。霧、霾天氣頻發,給交通運輸及人民生活造成不利影響[1-2]。
2 2016年冬季基本氣候特點
2.1 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
2016年冬季平均氣溫為6.5 ℃,較常年同期(5.7 ℃)偏高0.8 ℃,根據《暖冬等級》國家標準,為弱暖冬年(圖1)。
季內氣溫起伏劇烈,12月上中旬、1月中旬和2月上旬接近常年或偏低,其中1月下旬異常偏低2.6 ℃;其他各旬氣溫均偏高,1月上旬,2月中旬、下旬偏高3 ℃以上,其中1月上旬異常偏高4.0 ℃(圖2)。分月來看,各月氣溫分別偏高0.7、0.5、1.4 ℃。
2.2 降水量較常年偏少
冬季全縣平均降水量為127.7 mm,較常年同期(161.3 mm)偏少21%(圖3),為2000年以來次少值,僅多于2011年(73 mm)。季內,降水時空分布不均,12月上旬、2月中旬接近常年,1月下旬偏多80%;其他時段均偏少,其中2月上旬偏少90%以上(圖4)。分月來看,12月和1月接近常年,2月偏少30%以上。
2.3 日照時數較常年偏少
冬季平均日照時數為309.6 h,較常年同期(347.8 h)偏少38.2 h,其中12月、1月分別偏少37%、48%。
3 極端氣候事件監測及災害影響
3.1 季內冷空氣活動頻發,出現3次寒潮天氣
季內,冷空氣活動頻繁,其中12月16—18日、1月21—24日和2月12—14日宿松縣出現3次寒潮天氣,12月中旬受冷空氣影響,平均氣溫由15日8.4 ℃下降至17日2.0 ℃,48 h降溫幅度達6.4 ℃。1月21日受北方強冷空氣影響,宿松縣再次出現寒潮天氣。1月25日氣溫降至入冬以來最低,全縣各氣象站點極端最低氣溫均低于-6.0 ℃,有6個站點低于-10.0 ℃,縣城最低-7.9 ℃,二郎區域站自動站為-11.1 ℃,為全縣最低。此次寒潮過程氣溫為1981年以來次低值,僅次于1991年(圖5)。
2月12日夜間受強冷空氣影響,全縣平均氣溫由12日17.0 ℃下降至15日的3.7 ℃,降幅達13.3 ℃。15日早晨極端最低氣溫降到0 ℃以下。
3.2 季內出現3次降雪過程
季內先后出現3次降雪過程,以1月21—23日以及1月30—31日影響較大。低溫雨雪給交通運輸、農業生產及人民生活等帶來不利影響。
3.3 霧、霾天氣頻發,給交通運輸造成不利影響
季內多霧、霾天氣,霧、霾日數分別為12、13 d,分別較常年偏多8、9 d,其中12月出現8次大霧,2月出現8次霾,給交通運輸、春運及人民生活等方面造成不利影響。
4 冬季氣候產生的影響
4.1 氣候與農業
12月上旬多陰雨,農田土壤持續過濕,不利于麥菜根系發育及形成壯苗安全越冬,也易誘發病蟲草害;12月中旬宿松縣多霧霾天氣,日照偏少,對麥菜壯苗有一定影響,同時不利于設施大棚作物的生長[3-4]。1月上中旬氣溫偏高、日照充足,無明顯農業氣象災害發生,基本有利于冬小麥、油菜等作物正常生長;下旬寒潮帶來的急劇降溫已超過越冬期麥菜的耐寒能力,造成宿松縣部分作物遭受輕度凍害。此外,雨雪過程進一步加重土壤過濕的程度,不利于苗情升級。2月上旬降水偏少、日照偏多,無明顯農業氣象災害發生;受中旬前期寒潮影響,對在地作物生長有一定影響;其他時段宿松縣多晴好天氣,氣溫持續偏高,有利于油菜根系生長和開花結實,適溫高濕的環境也易導致病蟲害的發生發展。
4.2 氣候與水資源
冬季全縣平均降水量為120 mm,折合降水資源量為161.01億m3,較常年同期(215.37億m3)偏少54.36億m3,為2000年以來次少值。
4.3 氣候與空氣質量
根據縣環保局空氣質量指數(AQI)日報統計:12月上旬、1月下旬及2月中旬雨日較多,受雨水洗刷作用,空氣質量整體較好,其他時段降水偏少,空氣質量相對較差。
從大氣環境容量和AQI逐日演變來看,冬季1月下旬及2月中旬大氣環境容量系數維持較高數值,大氣擴散條件相對較好,為季內空氣質量相對較好時段;其余時段大氣環境容量系數維持較低數值。
4.4 氣候與人民生活
季內出現的降雪過程給交通運輸、春運及人們出行帶來不利影響[5-6]。1月22—23日經過宿松境內高速路口臨時封閉或交通管制。受此次低溫雨雪天氣影響,全縣中小學、幼兒園提前放假。1月31日受降雪影響,安徽省高速公路普遍采取限行、限速等交通管制舉措,縣城路面上輕微事故頻發。受1月下旬寒潮降雪天氣影響,全縣用電量大幅攀升。
5 參考文獻
[1] 譚方穎,韓麗娟,侯英雨.2012/2013年度冬季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J].中國農業氣象,2013(2):255-256.
[2] 鐘波.淺談廣西冬季氣候資源的開發利用[J].廣西農學報,2006(5):66-68.
[3] 白愛娟,方建剛.近50a陜西省冬季氣候變化特征及其與北半球大氣環流的關系[J].氣象科學,2003(2):176-184.
[4] 潘根興,高民,胡國華,等.氣候變化對中國農業生產的影響[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11(9):1698-1706.
[5] 黃廷炎,邱泉成.南平市近58年冬季氣候變化及特征分析[J].亞熱帶農業研究,2011(3):188-191.
[6] 葛全勝,鄭景云,郝志新,等.過去2000年中國氣候變化研究的新進展[J].地理學報,2014(9):1248-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