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曉輝+張俊峰
摘要:加強競技運動員的文化素質教育,是我國體育運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運動員自身發展的重要因素。探討競技運動員的文化素質教育,一直是備受各界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運動員 文化教育
中圖分類號:G808. 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5-0250-01
通過競技運動隊建設探索發現,運動員有良好的文化素質有助于運動員在訓練中掌握和增進競技能力,可以加強對戰術的運用,可以加強對教練員意圖的理解。同時增加競技運動員退役后擴大就業途徑,對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有很大的幫助,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生活得更幸福。
一、運動員文化素質現狀
提高競技運動員文化素質,不僅是關系到我國競技體育事業可否持續發展的大事,也對運動員能否全面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文化素質水平高低決定運動員在退役后二次就業的問題,退役運動員具備良好的文化素質,才能很快融入新的工作崗位,繼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
然而,競技體育有特殊的專業局限性,大部分競技運動員明顯文化素質不高。文化素質教育在時間上和運動訓練相沖突,一部分教練和管理者認為,訓練更容易出成績,相對文化學習而言那是暫時看不到的,訓練周期短,見效快;而文化素質教育雖然回報率高,但是見效時間太長,需要循序漸進,文化課上取得成績太難。因此,在成績面前就失去了選擇的方向,在大多數家長和教練員、體育管理者等大環境的強力影響下,運動員就先失去了學好文化的自信心,進而相信只要競技成績優異就會解決一切問題的,文化成績無所謂,最后基本都放棄了文化學習。
二、運動員二次就業時面臨的文化素質窘境
目前,我國競技體育發展與體育發達國家相比其中科技含量較低,主要也是與我國體育界普遍文化素質不高有關。由于競技體育的特殊性以及我國舉國體制的原因,在運動員培養過程中的成才率較低、淘汰率高的現象依然十分明顯。
競技運動員文化素質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大多數運動員在其退役后的社會再就業是否成功,只有具備良好的文化素質,就業崗位的可考慮性更寬,選擇的面相對更大,也能更好地勝任新的工作,繼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
競技運動員退役以后,有一部分人繼續從事與體育相關的專業與職業,可以將自己現在的工作和以前的運動很好地結合。但是,體育專業領域容納的人數畢竟有限,大部分競技運動員都要面臨新的工作的挑戰。所以,以前的文化學習質量、水平如何,就是二次就業是否成功的關鍵。運動員退役后再就業時還必須面臨和普通高校畢業生同等競爭的巨大的考驗。
三、對競技運動員在運動訓練階段文化素質教育的建議
由于競技體育的特殊性,訓練占用了運動員大量的時間。由于大運動量的訓練之后,運動員出現的疲勞現象。以往又過于關注運動員技術和身體素質的培養,對運動員基本上采取“竭澤而漁”的方式,忽視了運動員的文化教育與全面發展,使一些有價值的經驗不能形成理論,進而使得運動資源白白流失。那么,我們怎樣來解決運動員文化教育的問題?我認為應從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首先,改變對文化素質教育的認識,體育競技的所有參與者充分重視運動員的文化素質教育,應該把其放在運動員培養的首要位置。最根本的是要對我國的運動訓練體制進行革新,將文化教育與運動成績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使運動員的文化素質與技能素質同步發展。只有運動員的全面發展,才能提高運動水平,實現競技體育可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最終實現運動員的人生價值。
其次,長期以來,我國體育系統自辦運動員文化教育的體制脫離了文化教育的大環境,運動員的文化教育得不到保證。因此,要改革體育系統自辦的教育體系,使其在加強運動員文化素質提高上發揮大的作用。
在教學內容選擇上,盡量結合運動員實際情況和運動項目特點,既要加強基礎學習,又要突出重點。
在教學過程上,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養成終身主動參與學習的情感、態度和習慣及科學的學習方法。分段教學,單科累進,采取多種授課形式。
再次,從基層單位工作的角度看,當務之急是要提高基層教練員的文化水平,以改變其對運動員文化學習重要性的認識。只有受過良好教育的教練員,才會重視運動員的學習,從訓練開始就對所訓運動員的文化學習比較重視,他們的積極配合將給文化教師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以保證。
現在我們急需的就是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大力推進競技體育教育體制改革,加強文化教育觀念,加快建立運動員文化教育的良性運行機制。面向社會,積極拓展文化教育水平,加強構建我國優秀競技運動員多元文化教育體系,明確運動員文化教育改革的中、長期目標,大力推進優秀運動的文化素質教育。
責任編輯:孫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