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楠
遇見相似的靈魂
記者 李楠
這個春天,民謠歌手趙雷憑借一首《成都》,成功拿下2017年春季最受關注話題榜冠軍,刷爆我們所有人的朋友圈。當我們正在全民感慨音樂的本真是洗凈鉛華,回歸質樸生活的同時,16歲小姑娘武亦姝又在《中國詩詞大會》決賽中,9道題全對一舉奪冠,不僅打破了自己創造的該節目參賽紀錄,還得到該節目有史以來最高分——317分,成為另一個刷爆社交平臺的焦點人物。
民謠和詩歌這兩個詞匯似乎已經火的熾熱。比如那句曾一度風靡票圈的“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但是,如果哪天你真的想找個人聊聊民謠,談談詩,往往很難。
這種現象源于小眾文化的特質,知道的人多,產生共鳴的機會難找。這也是王小歡創辦自媒體“民謠與詩”的初衷,給所有喜歡民謠與詩歌的朋友一個情感的棲息地,讓大家能夠從中獲得一些美好的東西。

2014年,王小歡還在同程旅游工作,經常關注一位在舟山小島上工作的朋友,以及他開辦的微信公眾號:島上傳來吉他聲。
“那段時間,我每天都是聽著早上八點推送的最暖心民謠,開始美好一天的。”
這激起了他對民謠和詩歌的熱情。之后這位朋友去深圳創業,公眾號停發了。讓王小歡非常遺憾,于是,他決定一邊工作一邊自己開播公眾號,并鎖定“民謠與詩”,這兩大心頭好。
剛開始的一年,公眾號僅王小歡自己打理,他需要不斷的尋找素材和民謠與詩歌原創作者,每天都要忙到夜里三四點才能休息。他笑稱:“玩民謠和詩歌的,大部分都是夜貓子,只有在夜間出沒,才逮得住他們。”
熱愛民謠的人大概都有些孤獨,王小歡說,最初會做“民謠與詩”,就是為了尋找認同感。“我喜歡騎山地車,然而蘇州路上騎車的人是很少的,所以偶爾看到同樣騎著山地車的人,我就會非常開心地跟他們打招呼,雖然我們彼此是不認識的。做‘民謠與詩’,對我而言就是這樣一個打招呼的動作。”王小歡告訴我們。
從目前看來,這個最初的目的是實現了的,王小歡騎著“民謠與詩”的“山地車”一路前行的這一年時間里,越來越多同樣熱愛民謠的人們在“民謠與詩”的這個平臺安了家,向王小歡伸出手,他們志同道合,所以成為彼此的朋友,盡管彼此從未相識。
他通過“民謠與詩”結識熱愛民謠的人們,只用了短短一年的時間,微信公眾號的在全國的總用戶數就達到了十萬。一年時間,十萬用戶,“民謠與詩”無疑已經取得了成功。
民謠界大神級音樂人盧中強前往上海,主動聯系王小歡,邀請他一起為民謠做一些事情。“我只是聽民謠,不識譜,連吉他也不會彈,然而能獲得這樣的合作機會,這全是因為‘民謠與詩’的成功,它獲得業內的認可,這對我而言,是最大的收獲。”王小歡說。
然而對王小歡而言,民謠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說到自己最想做的事情,王小歡告訴我們,“讓世界更美好,過詩一般的生活”,看似有些空洞,王小歡卻切切實實在做。
2016年5月,王小歡決定辭職,開始組建團隊,專心做“民謠與詩”。王小歡表示,隨著團隊擴大,內容也在越來越多元化。目前主要提供圖文、音頻、視頻的內容,接下來會更多涉足直播,但都會堅持“民謠與詩”原有的調性,傳達給讀者更多有價值的內容,不斷沉淀品牌。
目前民謠與詩公眾號每天會定時推送3至5條內容,電臺每周一期。“我們在深夜推出為你讀詩,發動喜歡詩歌的年輕人自己讀詩,夜深人靜時,很能引起共鳴。”
到現在,我們的后臺已累計用戶50多萬。網易、新浪、騰訊上的聽眾也有10萬左右。但這些數字在王小歡看來,還是太少。“雖然我們的用戶黏性較高,但還是要繼續在媒體屬性和內容屬性上發力,計劃今年年底做到做到100萬。”
“看‘民謠與詩’,更像是在和知己聊天。他會講述一些音樂人、詩人的故事,一些作品的故事,亦或是作者與那些詩歌和民謠的故事……里面充溢著真切情感和犀利的觀點。”這是一位讀者的感受。的確,民謠與詩的內容不像是硬性的輸出,倒像是不經意的分享,很容易讓人產生共鳴。
“喜歡民謠與詩的人,一般都有自己的特質。他們喜歡民謠與詩,但不止于此。例如他們也一定喜歡某一類電影,某一類旅行方式等等。”因此,民謠與詩的內容會按T字形發展,在垂直民謠與詩歌領域,繼續深挖下去。
內容變現可以說是自媒體發展的必經之路。目前民謠與詩已經開始接入一些有利于品牌曝光的廣告投放,書籍銷售,以及音樂節等項目,這些都是盈利的初步嘗試。
在商業模式上,王小歡有自己的思路。橫向會做延展,提供更多服務。現在王小歡還推出了民謠與詩生活館,在線出售一些頗有調調的文創用品,這是民謠與詩未來重要的盈利點。
自媒體一般有兩種生存狀態,一種就是呆在自己的舒適區,收收廣告費,自給自足;另一種則是拿投資,選擇更好的資源和機會做些不一樣的事情。而王小歡選擇了后者,他已經獲得首輪近千萬元的天使投資,他希望打造的是一個人人皆知的美好生活品牌。
大海直播間,是王小歡正在開發的又一個全新的直播。他希望通過直播大海,行走全世界最美的海岸線,讓更多人熱愛美好的生活。目前,這個直播已經進入測試階段。“我們將去澳洲直播、日本直播、地中海直播,我們也將行走中國的海岸線。每天晚上11點到夜里1點,是都市年輕人一天里最寂寞,心里最需要安慰的時候,我們要送上最美的大海,來慰藉每一個心靈。”
“深夜,讀著一本詩集,看著我們的大海直播,配合我們的民謠,是不是更有感覺?”王小歡眼睛里充滿光芒地說。
生活還在繼續,然而民謠與詩歌里傳遞的那種簡單的生活態度,卻如海浪一般,一陣陣持續地蕩漾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