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小妹
讓詩歌陪伴我們慢慢老去
記者 張小妹
中國詩詞大會的走紅,詩人北島攜手十余位大師級的詩人在豆瓣開課,越來越多現代人,甚至老年人,樂于去發現詩歌之美。
——題記
“東沙湖水碧連天,櫻花小島嵌中間。周圍樓高超百尺,岸邊奇花四季鮮。燕舞鶯啼歌聲脆,鴨嬉魚躍水濺蓮。人間天堂蓬萊境,神仙羨慕爭喬遷。”一首七言律詩,描繪出東沙湖優美的景致,這等神仙艷羨的好居處,必然是住在這里的人才能體會到。這首詩便來自于星辰南社區的李發軍所寫的《仙人居》一詩。
東沙湖畔,一群詩興大發的詩歌愛好者聚集在一起,時常切磋“詩藝”。這群人就是星辰南社區的異地離退休黨員,李發軍也是其中一員。
星辰南社區的離退休黨員眾多,很多都來自其他省市,這些老年人離開生活了大半輩子的故鄉,來到蘇州,身處他鄉的孤獨不是子女的陪伴能夠化解的。于是,社區便將這群老人聚集在一起,成立了星辰南社區黨總支樂齡支部,來自全國各地的老人們也能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平日里大家聚在一起,或是線上,或是線下,有說有笑,載歌載舞,一起參加義工活動,偶爾也一起寫打油詩。

新年伊始,樂齡支部書記楊建民牽頭成立了星辰南詩社,同為社區書記的吳曉慶也積極響應加入到其中來。在前期準備了大半年的情況下,社區內也是一呼百應,有不少人積極地加入詩社中來。1月5日,在蘇州工業園區星辰南社區居委會內,星辰南詩社成立大會正式召開。
“我們水平也不是很高,主要寫七言五言律詩,有一些基本的創作要求,但并不苛求,詩社的宗旨就是大家開心快樂就好。”詩社負責人楊建民這樣告訴記者。詩社寫作有押韻、平仄等等古體詩的要求,但也不苛求形式,詩歌的主題需要正能量,不可以傳播反社會、違背道德等等的負面情緒。詩社不拘泥于格律,比較注重韻律,詩歌讀起來朗朗上口即可。
楊建民告訴記者,最早的時候,大家都是在各自的朋友圈發作品,詩社成立后,愛好寫詩的這群人聚集在一起,就能通過相互之間的交流提升彼此的水平。詩社的成員平時還會一起徒步,每天環東沙湖走一圈,寄情于景,觸景生情,在徒步的過程中,經常有人有感而發,靈感蹭蹭蹭,一首詩就寫成了。
如今,詩社三十多人,活躍在線上線下。微信群內,有詩作的互相品閱,每天都有一群人活躍其中;線下,每個月舉辦一次集體“曬詩”活動,將線上優秀的詩篇拿到線下,一起切磋,斟酌細節。同時將詩社內部成員的詩詞進行評比,居委會予以獎項支持。此“曬詩”,也謂“賽詩”。
常言道,能者為師,詩社里對詩詞有所研究的老先生,偶爾還會開講座,給大家講韻律、格律、平仄等等。半年為期,到時候詩社還將出版一本詩集。目前詩集已經在籌劃中,社區還為此專門成立了編輯部,負責收集優秀的詩作,整理排版成冊。預計下半年,詩集就能面世。
據了解,詩社成員大多來自五湖四海,跟隨子女來到蘇州生活,雖是以照顧孫子輩為由,卻不能丟了自己的生活,如果可以,不如讓詩歌陪伴他們一起老去,也算是幸事。如今,星辰南詩社每個成員都有不少作品,在詩社負責人楊建民的帶領下,詩社的幾位比較活躍的骨干紛紛曬出了自己的拿手好詩。
楊建民來自湖南,曾在文化部門工作,任文化館館長、文物所所長等等職位,長期與文化工作打交道,也讓他對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頗有興趣。楊建民曾經有這樣一首打油詩,描述樂齡支部退休老黨員的生活,不難看出,大家都樂在其中:“東沙湖水靜幽幽,湖畔樂齡心無愁。跑步蹦舞哼歌曲,棋牌摜蛋乒乓球。聚會寫詩順口溜,休閑飲酒拋魚鉤。照看孫寶盡己責,知足逍遙無他求。”
吳曉慶來蘇州已經五年了,在老家安徽蕪湖,他曾是中國人壽蕪湖公司總經理。在老家,也有退休黨員進社區,但一般進了社區之后,就無人問津,沒有什么事情,整日閑著。在蘇州就不一樣了,剛來蘇州的時候,吳曉慶也會局促不安,而現在,他從早到晚的安排都滿滿的,徒步、太極拳、樂隊、詩詞社、交誼舞等等忙的不亦樂乎。漸漸的,他把平凡的日子過得充足又有趣。常年居住在東沙湖,他見慣了這里日出日落的美景,便寫下了一首《沙湖春曉》:“清波千頃碧,隔岸聞鶯啼。紅梅怒吐蕊,綠柳輕拂堤。橋下垂絲綸,島上盤太極。旭日磅礴出,東風催蘆荻。”
李發軍在老家徐州市一名高中化學老師,酷愛政治,他平日里最大的樂趣就是收看《海峽兩岸》和《今日關注》等等節目。平時,李發軍也比較關注身邊的新聞,春節期間,蘇州市政府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他就即興寫詩一首:“年年慶新春,歲歲景不同。未聽鞭炮響,不見煙花紅。迎來天藍藍,送走灰蒙蒙。遍地梅花香,到處聞歌聲。”
丁詩豪來自湖北,曾是鄉村企業家,他告訴記者,詩社的詩都比較通俗易懂,接地氣。元宵節他就應景來了一首詩:“天高風靜水無鱗,星繁云淡人有情。最是令人動感處,莫如皓月戀朝云。”看到社友李發軍寫的激情澎湃的愛國詩,他也大筆一揮,寫下《讀李發軍詩有感》:“李家發軍劍光寒,何懼美帝聯日韓。克敵利器緊緊握,護國忠心昭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