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妍
“Hello”,這可能是全世界應用的最廣泛的一個詞了。雖然世界各國語言差異很大,但似乎只有“Hello”一詞能夠通行全球,成為人們之間相互聯系的最基本也最有效的表達。以前覺得一聲再普通不過的“Hello”只不過是人們見面時、打電話時的隨意招呼,現在身在德國,卻忽然發現了這一聲“Hello”的不容忽視的分量。
住在BIasewitz的學生公寓里,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分散在不同的房間,德國、美國、中國、烏克蘭、土耳其、波蘭、敘利亞、巴基斯坦、匈牙利、越南……不管來自哪里,不管彼此是否認識,大家見面時總會面帶微笑地伴上一聲“Hello”。開始時我還很不習慣,覺得人家又不認識自己,如果主動打招呼而沒得到回應,該是一件多尷尬的事情啊!于是見到陌生的同學,我總會像在國內一樣低頭匆匆走開。然而很快我就發現自己的擔心完完全全是多余的,很多次就在我打算低頭走開的時候,總能聽到一聲親切的“HelIo”,抬起頭來,看到的是一張張微笑真誠的臉,可能是黑色,可能是白色,可能是男孩,也可能是女孩。于是我也將自己慢慢放開,見到熟悉的或不熟悉的同學,都會自信而大方地送上一聲“Hello”,換來的也都是友好的回應。
在學生宿舍里是這樣,馬路上也是如此。早晨到易北河邊跑步,見到迎面騎自行車過來的年輕人,或者是牽狗散步的老先生,相互之間的“Hello!Guten Morgen(早上好)!”能讓自己一天的心情都充滿陽光。真沒想到,這一聲“Hello!”竟成為了人們相互之間傳遞友誼的信使,能夠讓一個身在異鄉的游子滿心溫暖。正是因為這一聲“HelIo”,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再遙遠,陌生人之間有的也不再是冷漠。不能否認,不同文化之間仍有差異,彼此也還不能做到完全的相互理解,但就是這一聲“Hello”表明了自己友好的態度。
來到德國之前,我就聽一些“過來人”談經驗,說在國外千萬不要每天都待在中國人的圈子里,這樣不僅外語很難進步提高,也不利于自己理解當地的文化風俗。因此我從一開始格外重視結交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而這一聲聲的“Hello”也成為了我認識新朋友的開端。
德國大學的宿舍不像在中國,四人一間或者六人一間,下面書桌上面是床。這里的大學生每人都有一個自己的單間。十幾平方米到二十多平方米不等。里面配有單人床、冰箱、書柜、寫字臺等簡單家具,有些還帶有獨立的衛生間。對于習慣了中國大學宿舍的學生來說。這里寬敞、完善的獨立住宿空間完全是一種享受了。可是隨之而來的,卻還有一種難以名狀的孤單,特別是在異國他鄉……
住在我隔壁間的女孩娜塔莉亞來自烏克蘭,她在德國已經生活了六年多了。我剛剛搬進宿舍的時候,這個滿頭金發的女孩沖我打招呼。說了句“Hello。”我只靦腆地回應給她一個淺淺的微笑。開始的一段時間,我總是覺得她很嚴肅,不太愛笑,也不太容易親近,雖然每次見到她我都會送上一個燦爛的笑容。那時我的德語還不是很好,說點什么總是磕磕絆絆的,因此大多數的時間我都只是閉著嘴不說話,怕跟人家講話會讓自己和對方著急。
有一天晚上八點多,我房間里的網絡故障,電腦不知為何忽然連不上網了。我便鼓足了勇氣敲了敲娜塔莉亞的房門,打開門,娜塔莉亞穿著一身睡衣站在我面前。于是我把在心里默念了好多遍的德語句子背了出來:“HelIo,我的房間上不了網了。我想問問您,您的網絡還是好的嗎?”德語中有“你”和“您”兩種稱呼的區別,對于第一次見面的人出于禮貌,往往都要用到尊稱“您”——這是在中國上第一節德語課的時候老師就強調過的。娜塔莉亞把我請進她的房間,對我說:“我的電腦還沒打開,我打開看看。”這是我第一次走進她的房間,空間雖然比我的房間要小一些,但是被她布置得整潔溫馨。“我的筆記本也上不了網了。”娜塔莉亞的目光并沒有從電腦屏幕上離開。“那怎么辦呢?”我有些灰心地問道。娜塔莉亞從書桌里拿出一疊文件,又從這疊文件里翻出一張滿是電話號碼的A4紙,指著其中的一個號碼對我說:“這是大學生宿舍管理中心的電話號碼,明天早晨如果還沒有網絡的話,我們可以打這個號碼,會有專門的網絡管理員進行檢查維修。”說著,她拿起手邊的一張小紙條,為我抄下了這組電話號碼。
我向她表示了感謝,剛準備告別離開,娜塔莉亞忽然對我說:“我還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呢。雖然房間門上寫著你的名字,你能告訴我你的名字怎么發音嗎?”我忽然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住在這里已經兩個多月了,自己竟然沒有跟鄰居們正式地做過自我介紹,實在是自己太疏忽大意了。“我叫xueyan”,娜塔莉亞學著說了一遍,語調聽起來有點奇怪,于是我又重復了一遍“Xueyan”。娜塔莉亞伸出右手,說:“認識你很高興,Xueyan。還有,以后我們之間都用‘你就好了,不用‘您。”我的心里先是一陣不知所措,但是看到她的真誠明亮的眼睛,我也大方地握住她的手:“好的,娜塔莉亞,認識你我也很高興。我才剛到德國不久,以后肯定還有很多不懂的地方要麻煩你。”不知怎地,我的平時磕磕絆絆的德語忽然變得出乎意料的流暢起來。
娜塔莉亞問我是否還需要一些平時用的小家具,窗簾、桌布什么的,然后給我寫下了幾家在德雷斯頓的物美價廉的家居商店的名字,又為我詳細地寫下了坐車、轉車的路線。對于一個初到陌生國度的人,這樣的幫助實在是既溫暖又貼心。之后,我們又聊起了各自來德國的緣由,聊到了她在德國生活六年的種種經歷和經驗……不知不覺,皎潔的月亮已經升到了夜晚天幕的正中央……
娜塔莉亞是我在德國認識的第一個非中國的朋友。后來,我又陸陸續續結識了來自世界各國的朋友們,我們一起到戶外郊游,一起逛街購物,一起參加大學里的聚會Party……這期間,我的德語不僅得到了快速的提高,而且對德國社會的風土人情也有了更多的了解。有些中國同學問我,你怎么能交到那么多外國的朋友?我微笑著告訴他:“很簡單,不用靦腆,也不要把自己封閉起來,友好地說一句‘Hello,主動把自己的心打開,騰出地方給外國朋友們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