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天宇
(遼寧省大伙房水庫輸水工程建設局,遼寧沈陽110166)
我國輸水工程信息化建設的難點與對策
姜天宇
(遼寧省大伙房水庫輸水工程建設局,遼寧沈陽110166)
針對我國輸水工程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建設資金缺乏、信息化基礎設施及軟件配套建設滯后、信息系統間銜接及綜合集成障礙等難點,筆者探析了實施拓寬建設融資渠道、通信網絡改造等一系列信息化建設對策,在提升工程實時監控與調度運行效率的同時強化了工程信息綜合集成能力,相關建設舉措可為同類輸水工程信息化建設提供決策依據。
輸水工程;信息化建設;難點;對策
輸水工程擔負著區域防洪、發電、城鎮供水及農業灌溉等一系列重要任務,是流域的骨干控制性水利工程。如今,信息化已成為社會生產力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新的強大動力,信息化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國際竟爭力和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1],而水利信息化建設正在成為改造傳統水利、發展民生水利、推動水利部門職能轉變的迫切需要,成為水利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輸水工程建設單位相繼實施了為期多年的水利信息化建設工作,建設過程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和廣泛利用工程運行中的信息資源,促進信息資源的交流與共享,實現水情、工情信息采集與處理的數字化、網絡化、集成化、智能化,有效提升了工程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水平和能力。在分析近年來輸水工程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面臨的諸多難點基礎上,針對性地提出相應解決措施,有利于該類工程信息化建設的持續推進。
長期以來,我國輸水工程信息化建設欠賬嚴重,信息基礎設施薄弱,信息采集與傳輸手段較為落后,覆蓋工程系統的信息網絡不夠完善,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 資金缺乏
輸水工程服務的主要對象為防洪、城鎮供水,農業灌溉等相對弱勢的產業,一般私人資金因低回報率而不愿向工程信息化建設投入資金[2]。但是,輸水工程信息化建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不僅前期基礎信息站網建設、計算網絡建設、專業應用系統建設等缺乏可靠的資金來源,一些建成后的系統運行管理費用也無法落實,嚴重制約著工程信息化建設的持續推進。
1.2 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我國輸水工程在自動化實時監控系統、數據自動采集系統建設等方面相對滯后,信息化網絡配置及應急通信保障設施尚不夠完善,大部分觀測站點信息傳輸與監控設施仍舊比較落后。同時,工程在網絡化通信傳輸、辦公信息網絡化、自動化信息監控系統等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存在不足,無法實現水情、工情信息的實時監控與傳輸,直接限制了工程信息化建設步伐[3]。另外,大型信息數據庫的缺失,致使工程部分重要數據難以被整合,無法向外界用戶提供有效的服務。
1.3 重硬件建設,輕軟件開發
我國輸水工程信息化建設普遍存在重視硬件建設而忽視軟件開發的問題,且已開發的軟件又未能較快推廣應用,這嚴重制約了工程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具體表現如工程通信信息綜合自動化業務系統不完善,各類生產統計報表缺乏自動生成功能,且仍舊依賴于工作人員手動填報。城鎮供水系統水費收繳程序繁雜,缺乏供水收費系統終端,無法有效解決供水預繳費管理、防止水費丟失和水費拖欠的問題[4]。軟件應用的匱乏,致使無法充分發揮硬件的效力,從而降低了信息系統為水利業務服務的效率。
1.4 信息系統間接口及信息集成障礙
區域輸水工程各子信息系統之間及子系統與流域、省級、地市級、縣級等5個層次間系統的接口銜接困難。各子系統間的信息化建設規模、重點及實施時間、技術方案也不盡相同[5],這些均致使系統間的信息接口銜接出現障礙,影響了信息間的高效轉換傳輸。同時,輸水調度與水情信息采集管理等子系統相互獨立,尚未集成為一體化的綜合信息系統,未能科學高效地為輸水工程的調度運營管理提供集成化信息。
1.5 信息化建設工程市場有待規范
目前,我國輸水工程信息化建設工程市場尚不完善,未形成規范的市場機制。大多數輸水工程在實施信息化建設之前,未對用戶的需求以及工程的可行性進行準確、全面的論證分析,業主單位對于信息化工程承建方的信譽、資質以及能力不能有效認定,從而為部分信息化建設單位弄虛作假創造了可乘之機。另外,業主單位在信息化建設進程中,常因無法對工程的資金以及進度實施有效掌控,從而無法保障工程信息化建設的周期與質量,因此,輸水工程信息化建設市場秩序亟待規范。
針對我國輸水工程信息化建設存在的不足,近年來,輸水工程有關建設單位相繼采取如下措施,深入開展了輸水工程信息化的建設工作。
2.1 多元化籌資渠道開發
面對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設資金投入大、科技含量高的實際情況,近年來,輸水工程各有關建設單位積極開發各方面籌資渠道,正在逐步形成“政府投資、政策引資、社會融資、民營出資、銀行貸款、引入外資”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資格局[6]。輸水工程正逐步實行分級負擔、逐年投入、分項建設、逐步完善的投資模式,將工程信息化建設納入各級部門的基本建設計劃預算,在強化了資金監管的同時也為工程信息化建設持續發展提供可靠的資金保障。
2.2 信息化網絡構建
近年來,為加強對工程水情、工情信息的監控力度,部分輸水工程建設單位實施了通訊網絡升級改造項目,具體措施包括:架設了全面覆蓋輸水工程的通信光纜線路及配套設備,構建以230MHz頻段超短波為主信道,以GMS公網信息傳輸為輔助信道的信息遙測系統;構建涵蓋自動化監控中心系統、水文測報子系統、大壩監控子系統、閘門監測子系統、視頻監視子系統、供水調度、防洪搶險、災情評估、水質監測等子系統的綜合信息化網絡[7];建成覆蓋渠系的視頻監控系統,實現對輸水工程及配套變電站內現場作業情況、變壓器、開關站、電機水泵、主控室等設備的運行情況、渠系輸水情況等重要現場的實時遠程監控。
相關信息化基礎設施網絡的構建,形成了以輸水工程調度中心網及水庫辦公管理中心網為核心的綜合業務通信平臺,實現對工程各子系統的遙信、遙測、遙控、遙視等功能,為科學合理配置用水、防洪搶險等業務提供了實時決策數據奠定堅實的基礎,實現了對工程水情、工情的全方位實時監測。
2.3 信息化建設硬件、軟件一起抓
輸水工程信息化建設搭建了覆蓋輸水渠系的通信網絡,引入了高性能計算機及各類傳感監控設備,用于集成監控工程水情、工情等數據庫,利用數據庫技術實現對工程數據的智力支持與數據共享[8]。同時,在具體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堅持硬件、軟件一起抓,一方面繼續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另一方面組織科研機構進行聯合攻關,在軟件研發和應用系統集成方面加強投入。
2.4 統一系統接口,強化系統集成
經過多年的信息化建設,我國輸水工程已經普遍構建若干信息孤島,但是,各級信息孤島間并無直接的控制關系,因此須按各級部門的職責與隸屬關系提供統一標準接口,通過通信及微機連接構成骨干信息網絡系統,進而實現整個工程信息成果的共享。為實現工程信息化系統集成,各輸水工程建設單位根據工程各取水用戶的需求特征,將各子系統連接為完整、可靠、高效且經濟的整體,從而達到協調集成工程系統間工作、充分發揮信息化系統的整體效益的目的。
2.5 加強信息化工程建設市場規范化管理
為保障輸水工程信息化建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我國輸水工程信息化建設主管單位宜在以下方面強化信息化建設市場的規范化管理力度。第一,依據水利部于2003年9月頒布的《水利信息化建設管理暫行辦法》,各級輸水工程在實施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應結合部門實際引入培養一批信息化建設監理工程師人才隊伍,在健全安全監管機制的同時,逐步形成輸水工程信息化建設監督管理體系。第二,通過加強工程信息化建管制度化建設,構建有效的市場監管機制,落實工程信息系統監管人員,明確崗位職責,從而確保信息化系統工程建設市場的的正常運轉。第三,積極培育鍛煉工程信息化建設管理人才隊伍,全面提升從業人員整體素質,造就一批既懂水利業務又懂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營造較為完善的工程信息化建設制度環境,從而保證信息化建設工程在項目準備、招投標、項目實施、項目試運營以及驗收后評價等各個階段工作的順利開展,從而保證輸水工程信息化建設的實施周期與建設質量。
輸水工程信息化建設是提高工程運營管理水平、實現工程服務效能的重要途徑,也是水利發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趨勢。以水利信息化帶動水利現代化,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設的步伐,對促進當地經濟與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管理好、使用好、規劃好輸水工程的信息化平臺,使工程更好地發揮服務社會的功能,為區域的防洪及工農業輸水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實現輸水工程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1]胡四一.全面推進水利信息化八大重點工程建設[J].中國水利,2008(19):8-9.
[2]武建,金幫琳,張小青,于淼淼.水利信息化技術在灌區節水灌溉工程中的應用分析[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5(01):63-64 +75.
[3]馬志偉,翁白莎.沈陽市水利信息化建設的現狀與發展思路[J].人民黃河,2011,33(09):65-67.
[4]陳子丹.水利信息化工作中若干問題的探討[J].水利信息化,2012(02):1-4+9.
[5]趙令劍.大伙房輸水工程視頻監控系統的高清化改造[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4(06):101-102.
[6]張璇.大伙房水庫工程觀測設備設計分析[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4(11):76-77+82.
[7]王維成,吳茂云,李玉梅.水利信息化建設促進水利現代化[J].水利技術監督,2014(03):35-37.
[8]吳優,王樹海,王祖印.基于Internet網絡水利信息化管理平臺的設計與研究[J].水利規劃與設計,2009(05):59-62.
TV222.2
B
1008-1305(2017)01-0032-03
DO I:10.3969/j.issn.1008-1305.2017.01.011
2015-08-11
姜天宇(1985年—),男,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