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強 黃義理
(長安大學公路學院,陜西 西安 710018)
?
農村橋梁選址優化設計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探討
丁 強 黃義理
(長安大學公路學院,陜西 西安 710018)
通過分析影響農村橋梁選址的社會、經濟和環境因素,構建了農村橋梁選址優化設計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AHP模型,并闡述了該指標體系模型的應用方法,為農村橋梁選址優化提供了依據。
農村橋梁,AHP模型,評價因素,優化設計
農村橋梁的合理選址能夠有效保證橋梁建設的經濟效益及其在建成后的適用性和耐久性。但是農村橋梁建設是近年興起的重要工程,相較于房屋建筑、公路等行業,還未形成較為完整的優化設計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再者在農村橋梁的選址設計過程中,某些設計人員缺乏對工程全面系統的認知,這不但會使橋梁難以達到預期效果,而且會造成許多安全隱患,將嚴重影響橋梁的耐久性、適用性和安全性。
1)總目標層A:農村橋梁選址優化的綜合評價。此評價體系從“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的理念考慮,并結合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保持三者的動態平衡與協調發展。在保證農村橋梁的耐久性、使用性等基礎性能外,使其具有低碳環保的時代氣息,并且盡可能降低其經濟成本,力求社會、環境、經濟效益最大化。
2)子目標層B中包含B1~B3三個因素,準則層C及其包含的基本指標層D是對子目標層B的細化。其中:
a.B1:社會因素。此影響因素反映農村橋梁的選址對改善交通狀況,方便村民出行和加快新農村建設的密切聯系和重大意義,并由此產生的交通效益和社會效益。所以此子系統優化設計的目標是:充分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加強農村的對外聯系,提高村民生活質量,促進農村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倡導村民參與橋梁設計、建設過程,共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包含:
C1:村民生活。下轄:D1:出行方式。農村橋梁可直接在村落和農產品集散地等人口密集的地方架起對外聯系的通道,特別是可以改變一些特殊地區依靠溜索或擺渡的出行方式,打破以往的出行困境。D2:人身安全。在村民出行必經的湍急河流或高聳的山谷處建造橋梁是保障人們出行安全的有效舉措。D3:民意調查。在進行橋梁的選址時通過深入農戶家中進行調查等方式,廣泛征求村民意見,充分考慮村民需求。
C2:交通因素。下轄:D4:交通調查。為保證行車需要的良好的視距和適宜的橋寬,要對當地的交通流量進行詳細調查,在此基礎上估算橋梁所需空間以便橋址的選擇。D5:路況。農村的一些道路缺乏合理渠化,路況復雜,交叉口沖突嚴重,容易發生交通事故,不宜將橋址選在此處。D6:路線。待建的道路路線與河流、鐵路或高速公路的交叉處,可以考慮設置橋梁,同時也要根據路線的走向和線形綜合考慮橋位。
C3:公共設施。下轄:D7:公共設施規劃。橋址的選擇不宜占用公共設施的規劃建設用地,避免將來產生沖突。D8:地下設施。橋梁應與地下管道、網線等地下設施保持施工、維修的安全距離,保證村民的正常生活使用。
b.B2:經濟因素。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大力發展農業經濟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需要,因此在農村橋梁的選址設計中,必須足夠重視其經濟效益。此子系統優化設計的目標是:強調科學發展觀的應用,注重因地制宜、合理取材,以達到資源的低消耗和成本的合理控制;連接盡可能多的農村經濟發展點,為農村致富和縮小城鄉差距開辟積極有效的途徑。包含:
C4:全壽命費用。下轄:D9:建材供應。本著“因地制宜”和“就地取材”的原則,根據當地原材料供應情況和運輸條件,橋址應選擇在離供應地較近并且運輸方便的地方,減少運輸費用和材料采購費用。D10:拆遷費用。居民住房和公共設施的拆遷不僅會給村民生活帶來不便,而且相應的拆遷費用還會增加橋梁的初始投資,應盡量減少占用這些建筑用地。D11:建造成本。農村地區的地理環境相對復雜,橋梁在不同地段上的工程量和施工難度不盡相同,橋位選擇應避免大的工程量和施工難度,以達到合理的建造成本。D12:維護費用。應充分考慮不同地段的自然地理和社會生活對日后橋梁維護費用的影響。
C5:政策法規。下轄:D13:農用地保護。盡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園地等農用地,保證農民的經濟利益不受損失。D14:農村水利設施保護。為保證農用地的灌溉和農民生產生活的需要,當路線穿過農村水利設施時,應考慮以橋梁方式跨越。
C6:經濟效益。下轄:D15:商品運輸。商品運輸難是長期阻礙農村發展的原因之一,橋位應靠近農產品集散地和鄉鎮企業,方便商品運輸,解決農民后顧之憂。D16:旅游文化產業。橋位應盡可能靠近有助于開發農村旅游文化資源的地段,對于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增加就業崗位和農民收入有重要推動作用。
c.B3:環境因素。此子系統優化設計的目標是:在農村橋梁的選址過程中,考慮原有的自然生態環境,因地制宜,巧妙地進行農村橋梁的設計。始終貫徹綠色環保的理念,保護當地的自然景觀和生物;注重農村橋梁與周圍環境的和諧統一,使之能夠恰當地融入環境之中;對于一些有濃厚歷史文化的農村地區,應當強調保護當地的人文環境。包含:
C7:工程地質。下轄:D17:地形地貌。橋位應盡量選擇在地形較為開闊,起伏較小,且視野無遮擋的地帶。D18:地質構造。橋位應選擇在地質構造簡單、地基穩定的地段;同時需要避免斷層、滑坡等不良地質地段。D19:河段選擇。橋梁選址應選在河床穩定、河流平穩順直、沖刷較小且洪水時影響較小的河段;同時,橋梁軸線應盡可能與河流流向垂直。
C8:環境保護與美化。下轄:D20:動植物因素。橋位選在植被覆蓋好的地段不僅可以在建設橋梁的過程中減少噪聲、灰塵,還可以美化橋梁。但要注意在建設過程中對原生態進行保護,這也將保護野生動物擁有適宜的生存環境。D21:融入周圍環境。橋梁并不是單獨存在,選址應考慮橋梁與周圍環境景觀相協調,使二者巧妙融合,相得益彰,營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意境。
C9:文化環境。下轄:D22:文化遺產保護。橋梁選址時在保證交通便利通暢的情況下,盡可能遠離文化遺產區域,以免珍貴遺產在橋梁建設或使用過程中遭到破壞。D23:文化延承。對于具有深厚歷史文化的農村地區,可以通過協調農村橋梁與歷史人文景觀的色彩、材料和風格,合理布置橋位,使橋梁成為當地人文環境中具有獨特魅力的新亮點。
在利用AHP模型構建“農村橋梁選址優化設計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后,將各種評價因素明確地表達出來,在此基礎之上通過調研獲得有關數據來構建判斷矩陣,再利用已開發的AHP程序進行單排序及總排序計算,從而得到各因素相對于總目標的組合權重值。我們可采用聚類分析方法,將各地區依據社會、經濟、自然地理等重要特征的區別或相似程度劃分為幾大類,同一類的地區可采用相同的權重體系。最后結合各選址方案中各指標的“評價值”,應用“改進的TOPSIS方法程序”直觀地計算出各方案的優劣程度,以選出最優方案。同樣,通過本方法,也可對已建成的農村橋梁進行綜合評價,定量化地評判其優劣程度。
[1] 王勇軍,高 輝.淺談農村公路橋梁的養護與管理[A].第二屆世界農村公路大會論文集[C].2010.
[2] 張 磊,黎洪萍.公路橋梁選址優化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探討[J].基建優化,2007(3):62-63.
[3] 王子峰.農村公路小橋涵位置選擇方法[J].遼寧交通科技,2004(6):30-31.
[4] 沈平剛.淺談山區農村公路橋涵位選擇[J].民營科技,2009(3):68-69.
[5] 劉啟波,劉士鐸.改進的TOPSIS方法及程序在綠色建筑綜合評價中的應用[J].基建優化,2001(5):92-93.
Discussion 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ural bridge location optimization design
Ding Qiang Huang Yili
(CollegeofHighway,Chang’anUniversity,Xi’an710018,China)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location of rural bridges, 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ural bridge location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e AHP model. It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methods of the index system model. It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rural bridge location optimization.
rural bridge, AHP model, evaluation factor, optimization design
1009-6825(2017)13-0027-02
2017-02-21
丁 強(1995- ),男,在讀本科生; 黃義理(1995- ),男,在讀本科生
U442.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