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陽
(東北林業大學園林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
談丹麥當代風景園林設計發展趨勢
劉 陽
(東北林業大學園林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通過解析丹麥當代風景園林實例,從自由的平面圖形、人文與自然的融合以及歷史傳統烙印等角度,探討了丹麥景觀設計特性,了解了丹麥景觀的風格,為我國園林景觀創作提供了思路。
園林設計,景觀,自然環境,藝術作品
丹麥位于歐洲大陸西北端,地勢低平舒緩,是北歐五國中面積最小的國家。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丹麥設計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在世界上展露光芒。丹麥風景園林設計作品中體現出的民主、人文思想以及在外來思想影響下對民族傳統的繼承和發揚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1]。丹麥著名景觀設計師G.N.Brandt在1930年曾說過這樣的話:“我們想象中未來的花園應該是現代城市中石頭、木頭、鋼鐵等的融合。未來的城市居民由于良心和道德上的不安,將會要求公園完全由綠色覆蓋……因而那個時代的人會擁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一種灰暗的城市生活和一種綠色的花園生活——未來的花園將會是百分百純綠色的。”
2000年以來隨著金融形勢發生改變,建筑和景觀設計活動逐漸減少。但是丹麥在風景園林發展領域仍是十分成功的。丹麥風景園林雜志Landskab組織編輯出版的《丹麥園林指南:1000-2003》《丹麥園林指南:2003-2008》介紹了一批優秀的丹麥園林設計項目,涵蓋私家花園、公園、現代空間、住宅發展、城市規劃、開放空間規劃以及城市戰略規劃等諸多方面。通過研究實例,丹麥當代風景園林發展呈現如下趨勢。
丹麥人本性自由,就像抒寫童話故事一樣,思維不受拘束,富有浪漫情懷。丹麥風景園林似乎來源于藝術,而不是景觀或自然。其設計平面通常是由一個圖形的概念塑造,從而用強烈的圖形效果帶來豐富有趣的審美效果。丹麥SLA事務所創始人史蒂格·L·安德森說過:“一個優秀的花園或者一個優秀的設計必須能夠讓人感到驚奇,這是啟發人們興趣的方式,是對人類自身以及所處環境的一種全新的認識和洞察”[2]。埃塞克斯濱水區是位于令人向往的哥本哈根藍色城市Teglholmen的一片住宅區。6 000 m2的庭院被設計成一條濱海景觀帶。白色和綠色的曲線在丹麥海濱的沙丘上構建了一條飄動的歐濱草的景觀。
白色區域鋪設了堅硬的壓縮大理石塊,在顏色上與周圍建筑相匹配。綠色區域包括升高的草坪和灌木叢。白色混凝土鋪筑的筆直的小路打破了這些不規則的曲線,大型海洋石散落著,形成了非正式的座椅。
自由靈動的曲線一改丹麥傳統的方形、圓形等幾何形體的應用,伴隨著蜿蜒的海岸線形成了與自然共舞的自由的景觀。
現今的丹麥園林設計師受其本土文化及其思維方式的影響,其設計著眼于人,有著濃厚的人本思想,重視人的自由意志尤其是使用者的體會和感受,從而形成了獨一無二的人性化、人本化的自然風格。自然景觀和文化景觀在丹麥西海岸相遇。在大海和耕地之間,霍爾姆斯蘭沙丘的邊界綿延數百公里。沙丘邊界作為一條狹窄的峽谷分隔開了靈克賓海灣和北海。由于小鎮處于不停變化移動的沙丘景觀中央的獨特的地理位置,丹麥藝術協會和霍爾姆斯蘭市政當局在2003年組織了由畫家、建筑學家和景觀設計師組成的藝術家團體在沙丘的邊界進行藝術創作,通過設計使人們能從容的到達沙丘,同時在北海和維澤桑訥鎮間形成一條自然的分界線。2006年,Vestled景觀建成。
Vestled位于Dakmolevej的末端。Vestled景觀主要是由一條由瓦片構成的地面雕塑,像馬鞍一樣坐落在沙丘上,還有一條28 m長的古銅色雕塑綿延到地平線。燒焦的紅色瓦片組成的地面雕塑邊界用一個就地鑄件的混凝土框架固定在移動的沙丘上,同時使用了先進的基礎設施和排水系統。瓦片使用當代先進技術創作的,這種技術還被應用于當地農場的建設。
當地人通過步行、騎自行車或開車到達這里。帆船運動員和游客從更遠的地方來到這里。道路盡頭的沙丘,遮擋了到大海的視野。翻過沙丘,人們可以看到一條清晰的像畫出來一樣的海平線。
Vestled創造的第一個特征是將基地看成一條線而不是一個邊界,它是反映著周邊地區的線性風景。霍爾姆斯蘭沙丘被水環繞。兩邊的線是相似的。天空和大海之間的海平線,隨著移動而不斷變化。邊界并不單單是大海或者天空,而是由它們共同形成的。
公共空間的藝術創作對創作者和觀賞者都是一個挑戰。人們可以用不同的視野和感覺去理解藝術作品。Vestled并不是一件每個人都能理解的藝術作品。但是,每個人在這里都能得到一種獨特的體驗,因為藝術和景觀設計以簡單、直接的“地方特色”為原型,將其融入在了作品之中。Vestled將沙丘看做無聲的藝術品,這些沙丘被堆積成了奇異的詩;一個作品注定會消失,最終只有埋葬在沙中的某些記憶會永存。
丹麥設計師在景觀創作中通常對場地歷史給予極大的關注。場地歷史的傳承和民族的傳統會對設計產生一種潛在的影響,成為具體設計的一個切入點。在丹麥當代景觀設計中,風景園林設計師總是在探索用不同的方式將場地的歷史文化展現出來,并與現在的功能、形式等相融合,創造出符合其自身特色的新景觀,從而使設計作品中多了一份含蓄和內斂。
Tarup-DavindeI/S項目始建于1989年,目的是為了在Tarup-Davinde的格拉弗爾礦場建造和實現最大可能的自然和休閑融合區,占地總面積200 hm2。Tarup-Davinde開采碎石的傳統已經一百多年了。在近幾十年中,人們從水位之下開采砂礫,改變了景觀,創造了許許多多或大或小的50 m~60 m深的清澈的湖泊。基地的重建根據對原材料的挑選,留下了許多粗糙的未經雕飾的材料,比如石礫、樹木、花草、水洼等等。在這片新的景觀中,多種多樣的植物和動物在這里扎根,經過細致的規劃設計,這里同樣能開展多樣的休閑娛樂活動。
由于對基地自然環境的保留和預算的緊缺,設計師杰克布森(Tobias Jacobsen)和本迪克斯(Tea Bendix)提出了10條原則:1)追求簡單的造型和材質,漂亮并且耐用。2)使用當地的材料。3)土壤只被移動一次。4)使用本土樹種:本地榿樹、甜櫻桃、櫻桃李、黑刺李、山楂樹或橡樹等,少量栽植其他樹種。5)評估當地植被,根據生長情況和景觀需要選擇是否保留。割掉巨大的豬草。最終保留山林中的橡樹、落葉松、歐洲赤松。6)空曠的地方將被用來放牧牲畜以營造一個豐富的生態環境。7)在牧場外建造娛樂活動區。通常這個區域都是耐寒的。8)必須給行人和騎車的人建造不同的道路。9)只在特別需要的地方建造標識。10)不浪費。
俱樂部、學校和公共機構在這里開展自然學習、避難露營、釣魚、獨木舟航行、引導之旅、騎行、訓狗、角色扮演等多種多樣的活動,每年都吸引著大量游客私人徒步旅行。
與北歐其他國家地區園林設計相比,丹麥園林更專注于為人和人的生活而設計,人性化設計的實現主要得益于設計師的思想和理念。簡潔、平和,卻又無比的從容優雅、耐人尋味,在與世界的對話中吸收、創新和改革的勇氣,這正是丹麥景觀設計的魅力所在。但是近些年為了無摩擦的融入國際趨勢中,不可避免的問題是丹麥特性逐漸從風景園林設計中消失,同樣緩慢消失的還有花園式生活方式。種種發展趨勢在我國許多城市景觀中同樣存在,因而,丹麥當代園林景觀發展探索將給我們塑造景觀帶來重要啟迪。隨著社會不斷發展,風景園林需要處理的社會和環境問題趨向復雜化,我們要汲取丹麥園林中對于人文的關懷、對于自然和歷史的尊重以及各種新的設計技術手段,以建設適應性更廣泛、生命力更旺盛的中國式園林。
[1] 南 楠,林 箐.丹麥當代景觀設計小覽[J].風景園林,2007(1):10-15.
[2] 訪丹麥SLA事務所創始人史蒂格·L·安德森[J].風景園林,2010(2):127-129.
[3] 蒙小英,王向榮.北歐景觀設計的發展與特征[J].風景園林,2007(1):16-21.
[4] 趙晨旭.哥本哈根城市景觀設計對于當代中國景觀設計的借鑒意義[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26):29-30.
[5] Lund,Annemarie.Guide to Danish Landscape Architecture2003-2008[M].Copenhagen:The Danish Architectural Press,2008.
Discussion on current landscape garden design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Denmark
Liu Yang
(CollegeofGarden,NortheastUniversityofForestry,Harbin150040,China)
Through interpreting current landscape garden example in Denmark, starting from aspects of free plane figure, integrating culture with nature, and historical tradition impact, the paper explores landscape design of Denmark, and knows about landscape style of Denmark, which has provided some concepts for domestic garden landscape creation.
garden design, landscape, natural environment, artistic work
1009-6825(2017)13-0216-02
2017-02-28
劉 陽(1990- ),女,在讀碩士
TU98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