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照 博
(中國民航機場建設集團公司西北分公司,陜西 西安 710075)
談嘉峪關機場改擴建的必要性
劉 照 博
(中國民航機場建設集團公司西北分公司,陜西 西安 710075)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深入實施,嘉峪關機場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的交通節點,近幾年機場旅客吞吐量和貨運吞吐量快速增長,機場現有運行保障能力已經不能滿足機場快速發展的需要,新的內外部環境變化對嘉峪關機場新一輪改擴建提出了迫切要求。
嘉峪關,機場,改擴建
嘉峪關機場位于甘肅省嘉峪關市東北9 km處的戈壁灘上,機場海拔1 558 m。機場現跑道長3 000 m,寬45 m,飛行區等級為4D,兼顧E類飛機備降。現航站樓建筑面積8 330 m2。嘉峪關機場旅客吞量從2007年6.09萬人次到2016年39.94萬人次,增加了6.6倍,年均增長率為30.8%。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推進,嘉峪關市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嘉峪關機場旅客吞吐量未來仍會保持快速增長的趨勢,而快速增長的旅客人數對機場的軟硬件設施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訪問哈薩克斯坦時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實現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的戰略構想。
2014年5月,甘肅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建設總體思路,要發揮甘肅省的地理區位、歷史文化、資源能源等優勢,圍繞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把甘肅省建設成為絲綢之路的黃金通道、向西開放的戰略平臺、經貿物流的區域中心、產業合作的示范基地、人文交流的橋梁紐帶。
2015年3月甘肅省委、省政府又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6873”交通突破行動實施方案》,明確提到實施嘉峪關機場改擴建工程,積極打造嘉峪關國際航空口岸,加快開辟嘉峪關至境外的航線。
交通運輸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先決條件。沒有高度發達的交通設施,很難發揮嘉峪關市在“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重要節點城市的支撐能力。嘉峪關市作為河西最重要的工業旅游城市,是甘肅蘭州至新疆烏魯木齊之間重要的交通樞紐,甘肅省向東承接產業轉移、向西對外開放的重要節點,積極建設嘉峪關國際航空口岸,將為促進嘉峪關地區的經濟發展、加快對外交往帶來難得機遇。作為服務于地區發展的航空運輸設施的嘉峪關機場,需要開辟更多的國內外航線、改善現有設施。國際新航線的開辟和較大機型的使用以及航班業務量的增加,對機場跑道和航站樓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為充分發揮嘉峪關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的區位優勢、適應機場旅客吞吐量的快速增長,嘉峪關機場改擴建是十分必要的。
近年來,面對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和艱巨繁重的發展任務,嘉峪關市經濟發展保持緩中趨穩、穩中有進的態勢。到2016年,全市生產總值為153.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全年增長7.3%,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5.6%,3.1%,13.4%。通過堅持不懈做精一產、做強二產、做大三產,三次產業結構由上一年度的2.2∶57∶40.8調整為2.9∶39.3∶57.8。固定資產投資160.4億元,增長11.3%。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步增長,分別達到33 540元、16 462元,增長9.2%,7.1%。城市經濟發展與當地的基礎設施條件,尤其是交通設施建設水平是密不可分的,提升和改造嘉峪關機場,將直接影響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和未來。
嘉峪關目前已探明礦產資源有21個礦種,其中鐵、錳、金、造型粘土、重晶石等為優勢礦產。鏡鐵山礦鐵礦石總儲量為4.83億t,已建成500萬t的生產能力,為國內最大坑采冶金礦山。鄰近地區還有儲量可觀的芒銷礦及可供開采的鉻、錳、瑩石等礦藏。豐富的礦產資源給嘉峪關市的工業經濟發展帶來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在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把嘉峪關市的資源優勢轉換為經濟優勢,加快工業轉型的步伐,改擴建機場、拓寬空中航道,建設高效快捷的立體交通體系無疑是強有力的助推器。隨著國家對中西部城市開發政策的加強,嘉峪關市礦產資源開發和工業發展的速度會越來越快,嘉峪關市和國內外各地的聯系也越來越密切,因而需要更為便捷的交通條件,以便國內外專家、投資商到嘉峪關市進行考察、調研、指導工作和洽談業務。航空運輸在加強生產指揮、運送生產物資等任務中具有高效、快捷的優勢,因此,改善嘉峪關市對外的“空中通道”,不但是改善嘉峪關市的投資環境、加快當地礦產資源開發步伐的需要,同時也是加快甘肅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的需要。
嘉峪關市旅游資源豐富,文化元素多種多樣,有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嘉峪關關城、西部八達嶺之稱的懸壁長城、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魏晉墓群、萬里長城第一墩等文物古跡和景區景點,還有近年來新建的東湖生態旅游景區、迎賓湖生態旅游園區、嘉峪關大劇院等一批人文景觀。利用有利的資源優勢,嘉峪關成功舉辦了多屆中國國際滑翔節、甘肅省第十一屆運動會、國際鐵人三項賽等諸多體育賽事以及首屆絲綢之路(嘉峪關)國際房車博覽會。
借助甘肅省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平臺的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的建設,作為絲綢之路交通要沖和商埠重地的嘉峪關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為嘉峪關機場設施的保障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隨著機場旅客吞吐量的快速穩步增長,這種壓力將更加明顯。為保證機場持續健康發展,未雨綢繆及早謀劃機場未來的發展藍圖,適時根據機場自身及周邊環境的變化,對機場的軟硬件設施進行改造升級,為機場營造適度寬松的發展空間,將有利于嘉峪關市航空業與旅游業的互動發展。
目前機場跑道與聯絡道為2006年機場擴建工程和B215航路備降場改造工程中進行的跑道延長及道面加寬、加鋪改造,使用距今已有10年多時間,現道面表面特性較差,出現瀝青老化、粗集料脫落、道面裂縫嚴重等病害,對機場安全運營產生了一定影響。
現站坪可滿足4B4C1D1E共10架飛機停放,近年來機場高峰日備降架次經常保持在10架次(C類機型居多),緩壓機位不足制約了機場的發展。同時,機場現有部分保障設施已接近設計使用年限,急需更換或更新。例如,現助航燈光系統為2006年機場改擴建內容,經過多年運行,主電纜絕緣組織下降嚴重,32號,14號進燈光系統情況突出,已接近標準邊緣,且32號進近主電纜穿越進場公路,2次出現電纜接地故障,存在安全隱患;部分中線燈燈箱出現不同程度沉降、上鼓、傾斜燈變形現象,形成道面錯臺,也存在水平、垂直方向光強不均情況,存在安全隱患;現機場辦公、休息等用房為1995年投入使用,歷經2006年、2009年2次改擴建,均沒有增加配套用房,現機場生產規模逐年擴大,人員、設備設施增加,用房矛盾突出。
嘉峪關市社會經濟宏偉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基礎配套設施提供的有力保障。民航作為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助推器,機場的建設需要與經濟發展相匹配,而且要放到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機場作為城市門戶,是當地對外開放的窗口,是當地經濟融入全球經濟的橋梁。對于嘉峪關這樣一個地處祖國西北內陸,蘊涵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及旅游資源的地方,依托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實施,將成為我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口岸,這樣一個蘊藏著無限的活力和潛力的城市,更需要一個適用于城市發展、適用于對外開放的現代化航空港。因此,在目前外部宏觀環境以及機場本身的運行狀況均發生較大變化的情況下,對嘉峪關機場進行改擴建十分必要而且迫切。
DiscussiononthenecessityofrebuildingandexpandingJiayuguanairport
LiuZhaobo
(TheNorthwestSubsidiaryCompanyofCACC,Xi’an710075,China)
With the national “The Belt and Roa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Jiayuguan airport as an important transport nod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in recent years, the airport passenger throughput and cargo throughput of rapid growth, the existing airport operation support capability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airport, the chang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the new urgent request for a new Jiayuguan airport round of expansion is proposed.
Jayuguan, airport, expansion
1009-6825(2017)28-0238-02
2017-07-23
劉照博(1988- ),男,工程師
TU248.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