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一 帆
(天津市薊州區上倉中學,天津 301906)
低碳視角下的村莊空間布局規劃研究
趙 一 帆
(天津市薊州區上倉中學,天津 301906)
圍繞減少農村能源消耗、碳排放和構建低碳生態空間的現實需求,從自然地理環境、產業發展環境和生活居住環境三方面,闡述了影響村莊空間布局的重要因素,提出了涵蓋產業空間、生活空間和生態空間的全方位規劃策略,有利于推動農村可持續發展。
低碳,村莊規劃,空間布局
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碳的消耗與排放量與日俱增,鄉村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凸顯。目前,學術界對低碳城市規劃進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但對低碳村莊空間規劃都少有涉及。本文將低碳理念運用到村莊規劃和空間布局中,剖析村莊規劃布局的關鍵要素,提出低碳理念下的規劃策略,以期為農村合理布局、生態環境改善提供借鑒。
1)低碳化發展是農村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目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逐步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加之農村生態環境日益惡化,使低碳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和村民的迫切愿望。我們要堅持低碳經濟的發展理念,利用先進技術和生產手段,淘汰落后產能,推廣節約型能源和原材料,最大限度地減少石油、煤炭等能源消耗,減少碳排放,建設低碳鄉村,實現農村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調整村莊空間布局是節能減排的必由之路。我國城鎮化步伐不斷加快,帶來了農村人口迅速減少,大量村莊房屋閑置與農民對物質環境迫切要求的矛盾越來越明顯。合理調整村莊空間布局,促進散落的村莊向中心鎮、中心村有序整合,既可減少交通出行,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又能集中財力實施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推動農民生活方式不斷革新。
3)低碳理念在村莊規劃布局中的實際運用。在城鄉統籌發展的背景下,研究低碳村莊規劃可以借鑒低碳城市規劃的研究成果,但是二者在規劃內容、規劃深度等方面存在差異,不能完全照搬。筆者認為,在低碳視角下,村莊空間布局規劃的內容主要包括:充分利用農村資源環境和產業基礎制訂產業空間規劃。通過倡導低碳理念、轉變生活方式,布局低碳生活空間。采用生態保護、分類管理、增加綠植等方法,打造完整的綠色生態系統,構建低碳的生態空間。
在低碳視角下,研究村莊空間規劃,必須對土地、資源、人口等諸多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對碳進行敏銳捕捉和有效監測,構建完善的生態循環系統。筆者認為,影響村莊空間布局的因素主要有三個:自然地理環境、產業發展環境和生活居住環境。
2.1自然地理環境
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河流湖泊、生物分布等。絕大部分村莊都具有良好的自然地理和空間特色,居民生活穩定,區內村莊空間結構的調整不需要大的改變。如果破壞了傳統村莊的空間肌理,比如開山填湖、拆后重建等,不僅會迫使村民改變生產、生活方式,而且會導致村莊原有的空間特色消失。
2.2產業發展環境
產業是人們賴以生存的重要支撐,也是影響村莊空間布局的主要因素。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生產效率較低,限制了農民的活動范圍。受工業發展理念影響,一些鄉村紛紛謀劃建設了農副產品加工園區,但是規模不整,發展不一,少有對區域產業結構形成影響。部分農村地區依托良好的自然環境,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和休閑農業,為村莊建設帶來了新的需求,也給農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空間格局帶來了變化。
2.3生活居住環境
近年來,各地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在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同時,對改善生活空間提出了新需求。村莊道路綠化、景觀風貌改善,農村垃圾、污水集中處理,要求農村居住空間也相對集中。同時,國家實施擴大內需鼓勵政策,農村擁有汽車的數量驟增,分散的村莊布局增加了居民出行的頻率,帶來了諸多交通問題。
科學利用自然環境,妥善處理好生產與生活、開發與保護、傳承與發展的關系,在順應發展規律、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經過科學謀劃、充分論證,從產業空間、生活空間和生態空間等方面提出了規劃策略。
3.1產業空間布局
低碳視角下研究村莊產業布局,主要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在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產業聚集發展。
第一,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研究鄉村產業和經濟發展的現狀和規律,利用村莊現有的資源稟賦,編制符合自身條件、凸顯特色優勢的產業規劃,合理布點農業生產區、工業聚集區、商貿居住區等,調整產業發展帶來的人員就業、生產占用空間,從而集聚人口、發展經濟,改善社會結構。
第二,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目前,我國鄉村工業過于分散,集聚度不高,土地浪費明顯,環境污染嚴重,表現出諸多弊端和問題,其中工業三廢的排放成為環境污染的一個重要因素。實施產業結構調整,主要是通過對傳統工業進行轉型和改造,使碳排放量下降;通過新上耗能較低、污染較小的綠色工業項目,降低碳的來源。同時,要推廣使用太陽能、水能、風能等綠色能源和新能源,實現產業結構的有效調整,構建低碳產業結構。
第三,規劃建設低碳園區。把小城鎮建設與發展農村低碳工業園相結合,擴大產業集聚的經濟效益,既能夠促進低碳企業的發展,又可以促進農村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為此,應當以農副產品加工、保鮮和運輸等服務業的發展作為主攻方向,規劃建設農村二三產業聚集區。同時,引導鄉村企業向工業區相對集中、連片發展;鼓勵支持鄉村企業通過資產重組推進規模化、集團化,促進資產流轉和保值增值,增強鄉村企業的競爭能力。
3.2生活空間布局
規劃的根本宗旨是為原住村民服務,因此,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突出田園特色,促進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
第一,充分尊重群眾意愿。人在規劃中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在制訂空間規劃中,要研究人與人之間的親緣關系、分布狀況和生活意愿,開展細致翔實的民意調查,了解村民的真實需求,廣泛聽取廣大村民的意見和建議。在規劃編制和實施中,接受群眾的全過程監督。
第二,加強中心鎮村建設。按照“組團式”發展的原則,加強中心鎮、中心村的規劃,確保居住單元具有功能多樣和人口密集的特點。如果居住單元比較分散,就會使交通距離比較長,不僅會造成土地利用的浪費,而且會給居民出行帶來負擔。因此,必須對一個城鎮組團的村莊密度進行有效控制,進行緊湊型布局。對于每一個居住單元來說,構建必要的綜合功能區,減少距離比較遠的出行量,提升步行幾率。
第三,構建綠色交通體系。建立綠色交通體系是減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徑。除了對車輛、燃油等進行技術管控外,要減少交通工具在單位區域內的數量,同時還要站在村莊規劃的角度,對私人交通出行的具體數量加以控制。要利用軌道交通以及快速公交專線作為主干,建設多條次常規公交線路,實現公交客流的有效銜接。要結合公交線路對路網結構進行密集化調整,強化公交和居住區之間的有效聯系,方便人們的出行。
3.3生態空間布局
合理的空間布局是營造良好生態環境的重要前提。在區域內部的不同地區,由于生態環境和資源組合特征不同,人類活動的適應范圍和承受能力也存在著很大差異,對村莊空間的布局規劃也就各不相同。
第一,維系良好自然生態。利用自然生態既是對環境的保護,又是對自然的享受。村莊空間規劃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態,為城鄉建設提供績效的生態屏障。規劃中必須將農田、水系、森林等生態要素進行綜合評價,構建一個完善的服務城鄉發展的生態體系。
第二,科學設計功能分區。根據區域內環境承受能力和環境開發活動對人居環境的影響程度,我們可以把整個區域劃分為農田保護區、資源開發區、生態敏感區和生活居住區等不同的功能區。農田保護區要有效控制環境污染,建設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資源開發區要利用地區生態現狀、自然景觀特點,建設融生態景觀與資源開發為一體的綠色經濟區;生態敏感區要通過水源保護和污染治理使水質達到飲用水或農業用水的標準和要求;生活居住區要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營造人與環境和諧統一的可持續發展空間。針對上述不同的功能分區,明確規定不同內容和強度的開發管制要求。
第三,適度增加綠植面積。本著宜林則林、宜葦則葦、宜草則草的原則,利用區域村莊的間隙,建設綠地以及綠色生態單元,最大限度的增加綠量,使村莊綠化達到美麗鄉村的標準。同時,在周邊規劃設計森林公園、街頭公園或綠化帶,從而對村莊無序擴張加以控制。
對村莊空間進行規劃,要全面了解和把握區域自然生態狀況和具體發展實踐,堅持將低碳理念運用到規劃設計之中,整體提升空間規劃水平,促進農村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
[1] 梅耀林,許珊珊,楊 浩.實用性鄉村規劃的編制思路與實踐[J].規劃師,2016(1):119-125.
[2] 張玉芳,邢天河.縣域村莊空間布局優化的探索和實踐——以河北省武安市域村莊空間布局規劃為例[J].城市規劃,2009(11):88-92.
[3] 李 華.村莊規劃與建設基礎知識[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
Studyonspatiallayoutplanningofvillageunderthelow-carbonperspective
ZhaoYifan
(ShangcangMiddleSchool,JizhouDistrictofTianjin,Tianjin301906,China)
Around the real needs of the reduction of rural energy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low-carbon ecological space, the paper elaborated important factors of affecting spatial layout planning from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living environment. The study showed that omnidirectional planning & strategy covering industrial, living and ecological space could promote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ow-carbon, village planning, spatial layout
TU982.29
A
1009-6825(2017)27-0029-02
2017-07-14
趙一帆(2001- ),女,高三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