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小 麗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新疆 昌吉 831100)
提升建筑結構抗震性能的策略
孟 小 麗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新疆 昌吉 831100)
主要針對目前主流的房屋建筑結構抗震性能技術進行闡述,正確地進行結構抗震設計,掌握好結構設計的抗震機理,不斷提升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可以使我國房屋結構設計中的抗震技術走得更遠。
建筑結構,抗震性能,結構設計優化
目前有一些建筑自身的布局還存在著較大問題,并且因為無法對已經建成的建筑進行抗震性能檢測,如何提高建筑結構抗震性能已經成為建筑領域發展應重點思考內容。隔離地震技術和抗震防震技術應用是通過預測和消解地震所帶來應力,以保證建筑結構應用的安全性。對如何提升建筑結構抗震性能進行分析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提高建筑結構抗震性是十分重要的問題,相比被動的面對不知會何時到來的地震,應當提前主動地做好預防工作,尤其是地震多發的時期,更應該從根源上減少對于人民生命財產的威脅。
2.1合理使用結構性預制件
房屋結構的預制件布局對于整個房屋的結構強度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在鋼筋水泥構造的建筑物中更加是如此,其本身構件的排列方式決定了房屋的橫縱抗震抗扭曲能力,因此對于預制件的安裝應當盡可能以豎向或平行的結構進行布置,從而切實的提升房屋強度,有效地面對地震的橫波與縱波侵襲,提升房屋的建筑結構抗震性能。
在實際建造過程中,應當確保施工精度進而使得工件的布局盡可能均勻,注意抗震縫隙以及整體布線規劃,盡可能做到抗震時間長、抗震能力好,并盡可能在不影響房屋美觀的情況下進行設置。
在房屋的強度檢驗以及施工過程中,抗震部件應該多使用現澆混凝土樓蓋,這種結構的混凝土具有綜合性能全面、抗震性能極佳的特性,因此使用此種結構可以大幅的增強房屋的整體強度。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中一定要確保抗震墻體的水平,從而減少可能出現的移動或者散落等一系列問題,并加以構造柱和鋼筋的輔助,從而提升建筑整體的結構抗震性能。
2.2橫縱向墻面布局
在整個建筑的承重分布中,橫向墻與縱向墻承擔了房屋穩固的大量重量,因而有著橫縱向墻的房屋在地震時會比沒有橫縱向墻的房屋堅挺很多;在地震發生的時候,由于地震的力量常常會改變房屋自身承重部位,因此應當仔細的考慮如何使得橫縱向墻的布局更為合理,從而減少房屋的局部應力。
承重墻結構是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墻體構造,本身的強度可觀,但在施工中應當盡可能做到橫縱布局勻稱進而使得整個房屋受力均衡、美觀實用。當建筑由于自身特點從而使得其無法滿足橫縱墻的互通,就應當采取措施通過其他方法來提升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了,比方說較為常見的方法就是在兩者的交接處使用鋼筋與水泥使其進行連接,這種構造將會大幅的彌補由于無法貫通所導致的安全性下降。
2.3墻體的面積以及相應材料的質量
在制造房屋的時候合理的處理鋼結構與水泥結構,使之受力均勻可以大幅的提升房屋的建筑結構抗震性能,而眾所周知由于墻體自身是由多種材料混合而成的復合建筑本身的強度很高,因而盡可能擴大墻體面積并嚴格把控施工材料質量是提升建筑抗震效果的有效辦法。
2.4房屋圈梁以及構造柱的設置
房屋建筑的圈梁,特別是水平圈梁對于內外墻的連接功能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并且由于這一連接部分自身對于房屋的整體性能提升較大,所以在實際建筑過程中這種構造設置很常見。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對于圈梁的安置需要格外重視,確保按照圖紙進行了合理的安放構建,從而確保每一面墻自身的抗震性能過關。由于在地震時圈梁的合理布局可以提升整體的抗剪切能力,從而使得墻體在地震時很少出現裂縫,即便是在出現裂縫的時候也可以保證不進一步的擴展,從而避免了房屋的塌方。因此,在實際的施工中圈梁以及構造柱的布局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隨著人類文明千百年來與自然災害的斗爭,人們對于其防治措施一直有所提高,而對于地震自然也不例外。隨著建筑的制造水平日益提升,我們有了更多的選擇去對房屋進行各種形式的加固,目前最新的抗震技術已經制造出專門應對地震的概念性房屋,其抗震能力強于普通建筑百倍;而其中的許多技術對于普通建筑來說也是適用的。但是不能滿足于現狀,還需要找尋新的技術和策略不斷提升建筑結構的抗震特性,為我國建筑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3.1加強先進抗震技術的推廣
作為最近研制出的建筑結構抗震性能提升方法,一般是通過安裝可以消除動能的有一定記憶性、可變形的消能阻尼原件來對地震所造成的動能加以卸力,進而達到保護建筑本身的效果。隔震技術雖然誕生較早,但是隨著工程實踐中的應用,以及眾多科研工作者的努力,隔震技術也在不斷的創新和突破。受到經濟、技術條件等眾多因素限制,導致最新的隔震技術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推廣和應用。因為隔震技術應用會較大程度提升工程造價,所以很多建設單位對該技術應用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也導致先進的抗震技術無法在實踐中得到應用。應通過政策、宣傳等眾多手段加強先進抗震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這樣才能將先進抗震技術具有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不斷提升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
3.2優化建筑結構設計
越是高聳的大樓對于地基的要求越是堅固,可是在地震的面前,一體化建筑的地基堅固性反而成為了絆腳石,其力量將會直接作用于樓體,使之與地基“同甘共苦”。因此,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將建筑的外露部分與地基分開的懸浮結構應運而生,由于在地基與建筑之間的物理屬性,使得地震難以傳達到樓體,進而提高了大樓的抗震性能。
當然,在地震頻發的日本,懸浮結構應用更是登峰造極——在地震發生并傳到傳感器的0.5 s之內,樓體與地基之間會瞬間充氣,從而使得建筑真正的懸浮于地基之上,并且在地震徹底結束之后啟動壓縮裝置進行泄壓,整套操作行云流水無需人工干預,地震過后仿佛什么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3.3對建筑結構設計模式進行創新
BIM技術是目前比較先進的技術,該技術在建筑領域中的應用促使建筑設計領域有了新的突破,建筑結構設計也是如此。所以可以應用BIM技術與建筑結構設計進行融合,通過三維立體可視化模型建設對建筑結構抗震性能進行可觀、綜合評判,模擬地震受力情況,對結構應力進行全面化的分析,找尋建筑結構地震應力薄弱環節,有針對性的進行優化和改良。這樣的建筑結構設計模式可以將抗震設計理念與建筑結構設計進行有效結合,從而使得建筑結構抗震性能得到質的提升。
現代化的房屋建筑施工設計必須本著保護人民生命和人民財產安全的初衷,有關部門和建設監督單位應該為了不斷地提升房屋建筑的抗震和減震能力,做出更多的積極創新和有效嘗試。如何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一直是房屋建筑學的重要研究之一,結構抗震性能的提升能夠明顯改善房屋的整體抗震性能,因此,必須正確地進行結構抗震設計,掌握好結構設計的抗震機理,不斷提升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使我國房屋結構設計中的抗震技術走得更遠。
[1] 李加樂,肖同亮,宗 蘭,等.FRP筋混凝土結構抗震性能的研究現狀綜述[J].江蘇建材,2017(3):25-27.
[2] 董作超,王洪嶺.限制屈曲支撐布置形式對結構抗震性能的影響[J].山西建筑,2012,38(4):138-139.
[3] 劉立軍,賈明明.能力譜法在建筑結構抗震性能評定中的應用[J].建筑結構,2011(S1):64-65.
Thestrategiesforimprovingtheseismicperformanceofbuildingstructures
MengXiaoli
(XinjiangAgriculturalVocationalCollege,Changji831100,China)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current mainstream housing structure seismic performance technology, to correctly carry out the structural seismic design, grasp the seismic mechanism of the structure design, constantly improv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house building, protect the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safety, can make the seismic technology in our country’s housing structure design go further.
building structure, seismic performance, structural design optimization
TU352.1
A
1009-6825(2017)27-0056-02
2017-07-12
孟小麗(1982- ),女,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