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振宇
一、培養與提高中學生體育能力的意義
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中學生則是祖國正茁壯成長的樹苗,因此中學生的培養關乎到國家未來的人才儲備。進入二十一世紀后,隨著全球經濟和科技的高速發展,全球競爭越發激烈,全球競爭歸根結底就是人才的競爭。要適應激烈異常的全球化競爭,就必須保證人才具有健康的身體以及擁有充足的精力。因此,積極培養中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使其在日后漫長的職業生涯中,能夠依據自己所處行業的特點及行業性質、不同年齡階段的身體和心理狀況,科學地選擇適當運動的項目和方法。并在參與運動項目的過程中能夠自我鑒定自我身心狀態、身體機能水平,能夠及時對參與運動的計劃和進度進行調整,從而達到充分享受鍛煉的樂趣,促進身體和心理健康的目的。
二、探析當前中學生體育能力的現狀
以班級為單位對現時中學生的體育能力進行分析,我們發現當下存在這樣一種情況:A班和B班兩個班級中,A班文化科目成績較差的同學,其在體育方面的表現要比文化科目成績較好的同學要更為出色一些。B班文化科目成績出色的同學,其體育科目的成績就比文化科目成績不好的同學要遜色一些。從上述的介紹可以看出,A班和B班的情況比較近似,再了解一下其他班級以及其他學校的成績,這方面的情況也是相似的。
為什么中學生在文化科目和體育科目的成績會出現倒掛的情況呢?這是與我國現時的教育環境息息相關的。在學業繁重的情況下,文化科目成績好的學生把大部分精力都投注在文科科目的學習,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可謂少之又少。而不太注重文化科目學習的學生,則是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參與體育鍛煉,其體育成績相對會比較好一些。
三、中學生為什么需要具備基本的體育能力
前文提到,提倡中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賠償中學生的體育能力,主要是為了提高中學生的身體素質,使之在日后漫長的職業生涯中,能夠以充沛的精力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生存,甚至脫穎而出。
現時很多人都未能認識到提高中學生體育素質的重要性,事實上體育素質是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現行教育一再要求提高中學生的綜合素養,但卻忽略了提高中學生的體育素質。只有提高包括體育素質在內的綜合素養,中學生才能夠真正成才,才能夠在日后的生涯中披荊斬棘,創造屬于自己的成功!
四、培養體育能力的內容
體育能力是“能力”這個范圍內較為特殊的一種,是指一個人以掌握一般性知識為基礎,逐漸掌握體體育方面的知識、技能,參與到體育實踐中逐漸達到并提升起來的一種能力。
1.自我鍛煉能力
自我鍛煉能力,顧名思義就是指中學生運用已領會的體育基礎常識、運動方式和技巧,在沒有老師或其他體育專業人士的指導下,獨自參與體育運動,并達到促進身體健康發展的能力。
2.自我評價能力
自我評價能力是指中學生能夠在參與體育運動前、中、后,自主地對自身運動的狀態以及身體機能進行評測的能力。只有領會了這種能力,中學生才能夠對自身的身心狀況進行及時的評價,才能夠對體育鍛煉計劃進行進一步的調整,使得運動更加科學合理。
五、培養體育能力的方法
1.加強體育理論課教學
要想提高中學生的體育能力,最為基礎的一步就是要加強體育理論知識的傳授。只有通過傳授全面的體育理論知識,才能夠使得學生能夠掌握全面的體育知識,對體育鍛煉有更為科學的認識,使得他們能夠更為科學合理地參與體育運動,能夠科學選擇適合自己身體狀況的體育項目和運動方式。
2.改進教學方法
現時的教學改革中常常強調的一點就是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也要著重強調改進教學方法。因此,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必須要改進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因材施教,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盡可能地創造條件來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
3.多開展課外體育活動
要培養和提中高學生的體育能力,僅僅依靠學校每周2節體育課是不足夠的,因此一定要多開展適合中學生參加的課外體育活動。尤其是各個體育館和體育運動協會,要多開展體育競賽運動,通過競賽來激發中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這樣才能夠在運動和競賽中,不斷地培養和提高中學生自主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和能力。
綜上所述,中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要以中學生為主體,提高其參與體育運動的自主意識,以改進培養體育能力的方法為手段,積極創造利于中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條件,多管齊下培養中學生的體育能力,提高中學生的身體素養,讓其成長為一位國家棟梁!
【參考文獻】
[1] 趙立霞. 我國青少年體育政策文本量化分析——一個分析框架及其應用[J].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 (01).
[2] 王庚勇、劉澤林. 我國青少年體育政策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 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3(05).
[3] 胡奇、趙海濤. 體育態度研究進展[J]. 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11(01).
[4] 惠建華. 對我國青少年體育政策的探析[J]. 體育世界(學術版),2012(08).
[5] 馬思遠. 我國中小學生體質下降及其社會成因研究[D]. 北京體育大學,2012.
(作者單位:江西省上饒市萬年縣教育體育局高招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