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華
【內容摘要】現實教學中,思想政治的矛盾在于學生的認知需要與機械的教學方式之間的矛盾。基于學科理性,尋找出能夠促進學生深度思考并積極反思的情境,可以讓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的知識構建更為有效。
【關鍵詞】思想政治 學科理性 有效教學
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學,似乎一直在講授與啟發、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間沖突,似乎沒有哪個學科在面對這些矛盾的時候,能夠體現得如此充分。這也難怪,面對高中階段的學生,純粹的灌輸肯定是不行的,但即使是面對今天的思想政治課程的評價,不講似乎又是不行的,畢竟事實已經無數次證明:純粹依賴于學生的思考,在時間上不允許,在效率上不顯著。那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究竟何去何從呢?筆者以為,回答這一問題,還是要從高中學生的實際出發。事實表明,高中學生是擅長且喜歡理性思考的,如果從理性角度設計思想政治的教學,那是有探究的價值的。筆者試以“人的認識從何而來”一課的教學為例,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思想政治的學科理性探究
思想政治作為傳統意義上的文科,似乎與理性是沒有太大的關系的,因為后者畢竟更屬于理科范疇。但顯然這是一種經驗性的誤讀,因為思想政治課程中的內容,作為社會領域的人類智慧的結晶,其實正是人類實踐理性的產物。試想,沒有前輩先賢以及當下社會中的精英人物對社會的真知灼見,思想政治是無法形成今天的課程系統的。
就以“人的認識從何而來”為例,其重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對實踐與認識關系的具體闡述。這部分內容一共有兩目:第一目向學生闡述實踐的含義,進而引出實踐所具有的特征;第二目從對實踐的四個理解——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等四個方面,詳細論證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其實只要教師仔細分析,就可以發現這樣的論述絕對不能只停留在對前人論述的層面上,而是要引導學生去認識實踐與認識之間的關系,以通過生動的實例分析,讓學生發現認識確實是源自于實踐,而實踐就是認識產生的唯一重要土壤。而要形成這樣的認識,所需要的恰恰就是學生的主動建構活動,需要的正是學生的理性思維,以及對理性思維結果的更高水平的綜合,這種理性思考的過程,在筆者看來,就是高中思想政治學科天然所具有的理性特征。在教學中如果忽視了本學科的理性特征,那教學就很容易陷入到死記硬背、機械灌輸的情境當中去,這對于學生建構思想政治課程知識,以及對本課程的認識的消極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事實上在上面的分析中,應當已經發現一個規律,那就是學生構建思想政治知識的過程,與思想政治知識的形成過程,應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這種相似性的背后,體現出的也是本學科的理性特征。
二、基于學科理性的思政教學
在“人的認識從何而來”一課的教學中,筆者基于上面的思考,進行了這樣的教學設計,并在實際課堂上進行了實踐。
首先,給學生呈現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材料,讓學生基于原有認識去進行判斷。這些材料分別是:某著名快餐公司用的是長有六只翅膀的雞來炸雞翅的;某著名報刊上說科學家在月球上做實驗,證實了羽毛和鐵球從同一高度釋放時是同時落到月球表面的;牛頓是因樹上的蘋果掉下來才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北京的交通擁堵是自行車太多引起的;食物中的添加劑太多,這是不利于身體健康的。這些問題其實都是高中學生生活中經常聽到的一些說法,而且基本上都是大家認同的一些說法。對于這些說法進行一種審視,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而這自然是學科理性的一種體現。
其次,分析這些說法風靡背后的原因。分析以上事例,可以發現人的認識容易受他人或輿論引導;容易受媒體尤其是權威媒體引導;容易受口口相傳的故事尤其是權威人物說出的故事引導;容易受專家的觀點引導等。在課堂上,這樣的分析過程是由學生來完成的,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自我否定的過程,因為相當一部分學生其實都是認同上述的一些說法的。
再次,引導學生反思:我們的認識為什么會不知不覺地形成——為什么不知不覺地就認同了上面的這些說法?又怎樣有效地形成自己的認識?這兩個問題中,前者是對上面分析的進一步思考,后者是對認識源自于實踐的引導。事實證明,高中學生憑著理性思考與基本的邏輯推理,是可以發現自己認識的不足,就是由于自身的經驗不夠,以及缺乏必要的推理意識形成的。而要豐富自己的經驗,就必須經歷更多的實踐,就必須對自己所經歷的實踐進行更多更深刻的思考,以讓經驗能夠轉化成認識。在這里“認識”不只是純粹的知識,而一種智慧,只有經由理性分析,才能真正實現“轉識成智”。
三、從學科理性走向社會科學
筆者始終存在著一個認識,就是高中的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不能只當知識來教,不能只想著教學生去考試。其實學生也都知道,高中階段的學習除了面對未來的高考之外,更面對著自己人生的成長,他們也希望在高中階段收獲更多的認識。
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要站在社會科學的角度,通過學科理性這條道路,引導學生在事例分析、個人實踐、分析綜合、歸納概括等具體的方式方法上下足功夫,這樣形成的認識才是真正的實踐理性的產物,才是真正的“認識”。
【參考文獻】
[1] 劉丙勝. 試論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的理性精神[J]. 中小學德育,2016(7).
[2] 郭揚. 帶著理性的思考學政治——淺談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J]. 中學政史地:高中政治,2006(9).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搬經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