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明

華夏幸福近日發布年報,營收同比增長40.4%,凈利潤同比增長35.2%,業績表現亮眼。此外,華夏幸福的固安 PPP項目也作為首批PPP項目之一獲準發行。
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PPP這個字眼已是連續第三年被提及,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我國有1400個項目通過PPP進行投資,總體規模達2.4萬億元,預計2017年PPP項目落地規模或達3.8萬億元,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PPP市場。
日前,這一備受政府重視及社會各界矚目的模式,第一批項目終于落地。而此次PPP資產證券化的正式落地,被業界認為對企業乃至我國PPP領域的發展無疑有著重大的積極影響,并能夠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PPP項目。
固安PPP項目首批獲準發行
3月10日,據上交所官方網站顯示,華夏幸福固安工業園區新型城鎮化PPP項目供熱收費收益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取得交易所無異議函,成為首批正式獲準發行的PPP項目之一。
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縮寫,通常譯為“公共私營合作制”,是指政府與私人組織之間,為了合作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項目,或是為了提供某種公共物品和服務,以特許權協議為基礎,彼此之間形成的伙伴式合作關系。
該模式通過驗證具備種種優勢,比如可以使民營企業更便利的融資,將更先進技術帶到項目中,提高效率及服務質量,并可得到政策扶持更好地發展自身;同時還減輕政府初期建設投資負擔和風險,實現多方共贏。因此PPP模式一開始就受到政府高度重視。
而首先落地與推行的重任就落在了國內產業新城運營商華夏幸福身上。華夏幸福自成立之時,就堅持“以產興城、以城帶產、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的理念,致力于成為全球產業新城的引領者。其圍繞三大國家戰略重點區域,積極布局京津冀區域、長江經濟帶及珠江三角洲,聚焦十大重點行業。
2016年業績亮眼
據最新公布的2016年年報,華夏幸福依舊取得了亮眼的成績。公司2016年業績再創新高,營收538.2億元,同比增長40.4%,凈利潤64.9億元,同比增長35.2%,高居行業前列。與此同時,2016年銷售額超過1200億元,同比增長66.43%,增速大幅跑贏行業絕大部分公司。
此外,公司業務結構不斷優化,產業園區實現收入172.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76.9%,占比超六成。且全年納稅近百億,同比增幅39.9%,積極肩負起更大社會責任。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在公司得到發展的同時,堅持高比例現金分紅,現金分紅占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的30.04%,持續積極回饋股東。
而取得這些成績,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華夏幸福把握住了PPP模式在國內大力推廣的發展機遇,2015年作為創造性典型經驗,還曾被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
華夏幸福固安PPP資產支持專項計劃,不僅最先被獲準發行,還是首批PPP項目資產證券化中唯一一單園區PPP項目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發行人為下屬全資子公司固安九通基業公用事業有限公司,發行規模7.06億元,總期限為6年,其中1年期優先級資產支持證券票面利率僅為3.9%,亦創出同期資產支持證券最低發行成本。
為何華夏幸福的PPP項目能夠脫穎而出,原因眾多。首先,華夏幸福作為國內領先的產業新城運營商打造的“固安產業新城”已成為行業標桿,這為在固安推行PPP模式打造了深厚基礎。此外,此計劃為供熱項目,而供熱屬于剛性需求,項目盈利模式較為成熟,無論是計算收益還是在還款保障上都有一套成熟可行的標準,持續穩定的現金流將令其本身對PPP項目資產證券化具有較強的示范意義。
回顧華夏幸福與固安的“合作緣分”,早在2002年,固安縣政府與華夏幸福簽訂協議,設立三浦威特園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作為雙方合作的項目公司。項目公司為投資及開發主體,負責固安工業園區的設計、投資、建設、運營、維護一體化市場運作;固安工業園區管委會履行政府職能,負責決策重大事項、制定規范標準、提供政策支持。雙方很好地實現了權責分明。
而在利益共享上,華夏幸福提供規劃設計、土地整理、基礎設施建設、公共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城市運營等六大類業務,且對上述服務的投資回報有明確約定。而為體現風險共擔,若財政收入不增加,則企業無利潤回報,且不形成政府債務。
參與PPP示范項目的專業人士稱,“十幾年來,華夏幸福趟出來的這條土生土長的PPP道路,是市場化運作城鎮化建設的典范,為我國新常態下新型城鎮化的模式創新,提供了全新而具有方向性和可復制性的發展樣本與價值理念。”
由于其重要性及標桿意義,距離首批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獲準發行僅僅一周的時間,國家發改委便前往固安調研,這也標志著華夏幸福的PPP項目再次獲得了國家關注。
華夏幸福相關人士指出,盡管公司融資渠道已經非常豐富,但國內首個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產品完成發行后,將推進產業新城模式在融資渠道以及模式認可度上進入一個新層級,同時會大大提高產業及城市的運營能力,加快華夏幸福產業新城的業務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