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傳芳
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語文教學方方面面的改革也在深入開展。可是,在農村中學,文言文教學的情況仍然不盡人意。教師原本設計好的教學過程最終還是不得不以滿堂灌結束。教師的一腔熱情卻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對文言文的自主學習能力遠遠不夠,從而影響了文言文教學和語文教學的質量。分析了目前農村初中文言文教學的現狀,分析了初中生的文言文學習低效的原因,并試圖通過“五遍九步法”的自主學習能力訓練,培養學生文言文自主學習能力。相信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文言文教學改革也會迎來煥然一新的一天。
農村初中生文言文自主學習五遍九步法《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要求:“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長期以來,農村初中生對文言文的學習不感興趣,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那么,作為農村中學的語文教師,我們又該如何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呢?
一、農村初中文言文教學現狀
筆者在農村初中從教近20年。一直以來,我發現教師教學文言文的一般做法是:上課時,教師通常先讓學生讀一遍課文后,正音。接著,教師逐句翻譯,讓學生照著記。最后,分析一下課文,就算完事了。結果,老師越講越累,學生越聽越沒滋味。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能力得不到鍛煉,一篇文言課文學習過后不多久,不少學生就會忘掉許多;翻譯文言句子,不能準確到位;背誦困難;默寫中錯別字多等,從而,導致初三總復習時對文言文手忙腳亂。對于課外文言文,學生更是望而生畏。在課外文言文的具體語境中不知做何解釋;不能理解文言文內容,難以把握作者要表達的主旨。如此,文言文教學的質量總體低下,嚴重制約和影響了農村初中教育教學的發展。這樣的現狀與“課程標準”的要求相去甚遠。這一現狀,著實讓人擔憂。
二、農村初中文言文教學低效的原因
筆者通過分析觀察,覺得初中的文言文教學低效有以下幾方面原因:一是文言文與學生所處年代相隔較遠,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相差較大,造成學習上的困難。二是是農村初中生基礎薄弱,文言積累量少,學習上的障礙大。此外,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僵化。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往往不顧學生已有的實際水平,尋找最近發展區,而是按照現代文教學方法,遵循“讀課文——作者背景介紹——逐詞逐句串講——課文內容分析——朗讀背誦”的固定程式,總是認為文本串講完了,文章翻譯過了,教學目標也就達成了,學生無可奈何地被動接受知識。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農村初中文言文教學的低效。
三、授之以漁,提高效益,培養學生文言文自主學習能力
筆者認為,要改變農村初中生文言文學習的現狀,關鍵是培養農村初中生的文言文自學能力,提高文言文教學課堂效益。我認為,可以從培養興趣、授之以法、課外延伸方面進行改變。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要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興趣是一種社會性動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態度或感覺不同,自然學習效果也就不一樣。因此,要增強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培養閱讀興趣至關重要。這就需要老師在教學方式上多下功夫,根據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如激情朗讀;編演課本劇,再現古人古事;講故事,提高學生素養等,凡可激發學生興趣的方式盡可采用。
還可以適當褒揚。老師應及時指出和表揚學生的點滴進步,讓他們覺得通過一定的努力,有了一些成效,學習的積極性就會長久保持下去,而這正是文言文學習的動力所在。
(二)教給方法,把課堂還給學生
文言文教學應“授人以漁”,教會方法,讓學生終身受益。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為此,我總結了自己的一些經驗——五遍九步法,即一篇課文讀五遍,完成九項任務。
1.準備工作:讓學生準備工具書,包括古漢語詞典、教參材料等。
2.具體訓練過程與方法:
第一遍:粗讀。完成任務:識記作者、弄清文體等常識;弄清生字詞的讀音、分清句子的朗讀節奏。
第二遍:“注讀”,即邊注釋邊讀。完成任務:把重點詞的大意簡略地記于書本詞語上方。可采用紅色等彩色筆記,更為突出。重點詞句歸類,包括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等。此步可先讓學生試著歸類一下,而后再看參考書對照。這兩項任務須借助工具書來完成。而學生的學習層次的高低可看得出來,當然,要求不要過于嚴格,讓他們量力而行。后進生需要老師的指導和鼓勵。
第三遍:譯讀。完成任務:根據注釋翻譯課文于筆記本上。把參考書收起來,不看,只看課文上的注釋。只要第3點能做得好些,這步是水到渠成之事。課文分析,可根據練習題的提示思考分析一下,并把想法寫在筆記本上,不宜面面俱到。
以上的步驟是學習文言文的重點和基礎,需要落實訓練,讓學生學習文言文都有這種習慣,特別是課標要求的重點篇目。對于略讀課文,要求可低些。
第四遍:精讀,品讀。完成任務:抓重點詞句段,深入分析其含義及作用,進行品味。這一步對于后進生來說比較難,一開始可以讓其自愿做。
文言文一般較為短小,加之文言文的韻味十足。因此,讀文言的速讀不宜過快,相對慢些,細細品味,慢慢感悟,效果更好。
(三)課外閱讀延伸,訓練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學習知識是為了運用知識,而知識的運用又必須建立在知識積累的基礎上。有目的、有計劃地積累,不僅可以極大地豐富學生的古漢語知識,并使之系統化,而且能轉化為能力,提高閱讀水平。要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必須注意運用綜合、比較、歸類的方法,讓學生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教師要善于啟發學生聯系舊知識,結合具體語境,去推斷新的語言現象,這樣既鞏固了舊知識又學會了新知識。
“教是為了不教”。古文化知識浩如煙海,教師是永遠講不完的,只能教給學生方法,培養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讓他們運用所學的知識去閱讀新的課文。
學習課文時,教師當有目的地找些,或內容或主題或寫法等相關的淺易課外文言文,以供學生課外閱讀訓練。從而提高其閱讀興趣,檢驗其文言文的閱讀能力和自學的效果。這同時也是中考考查的題型。如《馬說》可與《驥遇伯樂》比較閱讀;《出師表》可與《隆中對》或《后出師表》的片段比較閱讀等。
當然,中考文言文閱讀材料取材于課外,不是說課內文言文的學習就不重要了,課內文言文的學習必須得到足夠的重視。因為中考文言文閱讀材料雖取材于課外,但考點卻在課內,而能力只能在平時扎扎實實的課堂學習中逐步形成,切不可本末倒置。
文言文是古代書面語言,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積淀下的瑰寶,是幾千年來先賢智慧的結晶。只有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文言文的能力,才能使他們真正參與學習、領悟文言作品的內涵,才能繼承發揚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雖然目前文言文教學現狀不盡如人意,但相信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農村初中文言文教學改革也會迎來春天的!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2]魏書生.魏書生談語文教學.
[3]百度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