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鳳美
新時代教育背景下,我國大力發展素質教育,對于教學活動和教學管理模式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大環境和大要求下,為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增進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親密關系,對小學班級的管理問題做出了一些思考和研究。
小學班級問題管理策略在一般的教學實踐調研中,許多老師反映當今學生難教難管理,開放式管理的班級,一些比較調皮的學生無法做到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工作,既不能好好學習又不能做到“安分守己”,而過于嚴苛的管理方式,涉及到的問題又比較“敏感”,一些學生和家長有時候可能會反應過度,認為老師是“體罰”“人身攻擊”等,這就給老師正常的班級管理工作增加了難度,因此,新的課程要求標準下,要積極探討關于如何展開小學班級管理活動。
一、小學班級管理的主要理念與概況
(一)班級管理的概念
從字面意思理解,小學班級管理就是班主任對于班級教學活動和一般的班級事務進行有序的組織、安排,是以全體的班級學生為管理對象,結合自己本班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辦事能力,進行工作上的劃分、安排,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培養辦事能力。
在小學教育階段,學生的各項活動都是以班級為主要組織形式,班主任作為其中的主要領導者和教育者,要積極參照教育要求和教學目標,協調控制班級秩序,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實現管理目標。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學生的班級管理更加側重的點是促進學生的合作意識的增長和培養其獨立自主的辦事能力,使“德”“智”“體”“美”“勞”全面、綜合性的發展。在進行小學班級管理的一系列工作時,老師要運用科學、合理方法,做到民主、公平,在除了日常的學習以外,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動手合作機會,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做好小學班級管理的意義
做好小學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學生的班級管理也是老師和同學日常學習、工作的基礎,管理工作做的好與壞直接關系到師生之間和諧、友好關系的建立,關乎老師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的學習任務能否正常完成。搞好小學生的班級日常事務管理工作主要益處有以下:
1.教學環境方面
做好小學生班級管理工作,可以為學生創造更好地學習環境和學習氣氛,學生之間做到相互配合和協作,不但能夠積極促進班級各項活動的有序展開而且利于增強學生的團結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實行科學、有效的班級管理策略能夠及時發現班級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排除阻礙學生之間友好合作的不良因素,從而進一步營造出一個更適宜學生良好身心發展的環境,實現教師日常教學、管理工作的科學性、民主性。只有創造一個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的學習環境才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成績。
2.教學任務方面
制定有效的班級管理策略,可以使老師和學生之間相互信任、相互依賴,關系更加融洽,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積極實行有效的班級管理辦法還可以為老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構建起一個溝通的橋梁,增進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建立起一個良好的人際交往關系,可以消除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誤會和矛盾,老師也能夠對自己學生的性格特點有一個了解,有所針對地發現學生學習或是生活中的不足和缺憾,有效掌握學生學習情況。老師的教學并不是一味地教授知識,一定意義上的教學并不是“一視同仁”,不同學習基礎的同學對于新知識的接納和吸收程度是不同的,老師都必須有效地掌握他們各自的特點,進行科學的具有針對性地輔導,然而這些發現學生、了解學生的機會都可以在平時的班級管理活動中創造。
3.整體效果方面
制定有針對性地班級管理策略,改進小學班級管理工作,將進一步影響整個學校的教學、教務管理。班級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管理好一個班集體,可以使內部關系協調,提升教學質量,這對整個學校的教學管理都是具有借鑒意義的。個體與整體之間都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管理好每一個班集體,進一步就能管理好整個學校,因此做好每一個班級的管理工作,才能從整體上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學習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
1.觀念老舊、經驗不足
我國是人口大國,這一點從各方面都可以體現。人口數量眾多,教育資源等有限,教學都是以大班級體形式出現,一個班級少則幾十人,多則上百。班級人數如此之多,老師一個人帶領多人,難以有足夠的精力去關注到每一個學生,而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又實在有限,為更好地實現教學效果,老師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彌補教學或班級管理上的不足。對于如何系統地進行班級管理,我國相關部門現在還沒有投入足夠的關注,班主任一般都是借鑒以往經驗進行班級管理,然而時代在發展,不能一直固步不前。一味停留在陳舊的思想和方法上不能滿足教育的需求。
2.目標模糊、主觀片面
我國的教育工作都是圍繞學生和家長的需求展開的,堅持“以人為本”,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要多方面、多角度的展開教學管理。一般教師在班級管理上存在管理目標不夠明確、管理方法過于主觀、片面等問題,因此不能只從學生學習方面入手。一味地強調學習管理,只會讓學生產生更多的壓迫感和緊張感,要更多地從學生的心理訴求出發,客觀了解學生具體情況,明確管理目標,再實施具體的班級管理辦法。
三、小學班級管理主要策略
1.培養班干隊伍
培養班級管理干事,可以為老師自己培養一批小助手,共同協助班級事務管理,老師也就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充實自己、完善教學,同時又可以增進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感情。班委作為老師的得力助手一方面鍛煉了自己的辦事能力和溝通、協作能力,另外,又極大地增強了自己的自信,找到了自己在班級中的存在價值。畢竟,小班委是老師和其他同學之間的溝通主體,關于選擇班委方面,老師可以多聽從班級其他同學的意見,可以采用集體投票等方法選舉。選擇大家信任的同學擔任班委才能更好地開展班級管理工作。
2.實現老師主導、人人參與
班集體是大家的班集體,任何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班級管理工作應該是做到人人參與、個個盡責的。老師應該起到積極的主導作用,不斷提升自己,學習和研究新方法、新經驗,要努力做到善于向他人請教、學習,及時發現自身的不足,改進班級管理。另外,還要讓學生都參與班級管理,積極發揮每一個學生的能力和優勢,加強交流、學習,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和合作意識,從而更好地管理自我、管理班級。
四、結語
新的課程教育背景下,主要推行的教育理念就是平等、民主,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努力做到自覺自律,實現自己和班級管理的共同發展、共同進步。這就需要積極轉變管理理念、加強相互交流合作,創新管理辦法,制定切實可行的小學班級管理策略。
參考文獻:
[1]李雯婧.論新課改背景下小學班級管理策略轉變[J].文學教育,2014,(08):135-136.
[2]《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年總目錄[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03):120-168.
[3]《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年總目錄(一)(2012年第1期~第21期)[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01):126-144.
[4]《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年總目錄[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01):120-142.
[5]《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年總目錄[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03):99-116.
[6]《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年總目錄[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01):149-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