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秋
幫助學生不斷提升語文核心素養,不斷成長,是我們中學語文教師的職責所在。培養學生好的閱讀習慣,是提升語文核心素養的關鍵一環。教師應該從興趣入手培養學生好的閱讀習慣,并適時地給予科學的引導,不能放任學生盲目閱讀,培養學生終身閱讀的好習慣,全方位的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語文核心素養閱讀習慣語文核心素養,是學生在語文知識的學習和運用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在認知能力、情感態度、審美情趣、道德修養、行為習慣、思想觀念方面的綜合素養體現。這些素養是學生未來進行其他學科的學習和進入社會與人溝通交往時必不可少的基本素養。幫助學生不斷提升語文核心素養,不斷成長,是我們中學語文教師的職責所在。而培養學生好的閱讀習慣,則是提升語文核心素養的關鍵一環。目前,我們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還保持著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材文本為綱,圍繞有限的文本資源,展示細嚼慢咽的精細化分析講解,從字、詞、句、段、章逐一的分解開來,一篇短短的文章,講解到心力憔悴,分析到支離破碎——生怕學生聽不懂,學不會,最后還要布置一大堆的課后練習鞏固之。本該生動活潑、主題鮮明的母語教學,被我們咀嚼的干巴巴、冷冰冰。教師講著毫無生趣,學生學著沒有興趣。而再看我們的學生那可憐的閱讀量,好一點的,在老師和家長的監督下,勉強把本學段的必讀書目讀完,就初中學段來看,就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水滸傳》《西游記》《魯濱孫漂流記》《格列佛游記》《巨人三傳》等這些,一學年兩三本書,不可否認,這些書都是經典,很有代表性,但還遠遠不夠去完成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這樣艱巨的任務。要知道人類的優秀文明浩如煙海,好的書籍更是燦若群星,哪里能局限在那么小的一部分呢。長此以往,不僅無法實現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更是對我們語文教育的師資方面的人力資源的投入和學生的學習時間分配方面的投入的極大的浪費,沒有效率,何談效益?德國教育家阿·第斯多惠說:“不好的教師是給學生傳授真理,好的教師是使學生找尋真理。在第一種情況下,運動是由上而下進行的;在第二種情況下,運動是由下而上進行的。前者是學生由頂峰開始,努力走向基礎;后者是從基礎開始,學生站在基礎上面,然后進到終點,升到頂峰。”可見,無論幫助學生是尋找真理的過程,還是幫助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都存在著一個從歸納到演繹,或者從演繹到歸納的過程。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也是如此。與其把時間浪費在對教材文本的過度解讀上,不如放手讓學生去到書籍的海洋中任意馳騁。因此,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要從培養學生好的閱讀習慣開始。
一、好的閱讀習慣的培養,從閱讀興趣的培養開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何好的習慣都是可以從培養興趣開始的,好的閱讀習慣也是如此。初中生雖然已經過了探知世界的好奇心最強的階段,但依然會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孜孜以求,這一時期略帶理性的繼續探求知識的行為,渴望被肯定,一旦被賦予外部力量的鼓勵,如父母或老師、同學的肯定,那么無疑會激發他們探索新知的積極性。好的閱讀習慣的培養,需要適時的成果激勵,幫助學生獲得成就感。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你在任何時候也不要急于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例如,可以通過給學生講各國著名作家寫作的故事,讀書的故事,通過讀書獲得人生的成功的故事等等,在培養他們的人文精神,文化素養的同時,幫助他們認識到讀書的價值與意義。還可以通過參觀圖書館,到書店選書等活動,給學生推薦有趣味的圖書來培養學生喜歡讀書的興趣。由學生自發組織好書推介會、閱讀心得分享會等,讓學生自發的組織開展閱讀成果分享,在分享中互相學習,互相啟發,互相促進,開闊視野,并相應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信息搜集能力、閱讀鑒賞能力等多方面的語文核心素養。
二、好的閱讀習慣的培養,需要教師的科學引導,不能放任學生盲目閱讀
新型的師生關系,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但并非放棄教師的主導地位。學生的學習經驗畢竟是有限的,不能放任他們盲目的進行自己的學習活動,需要以教師為主導,通過教師的課堂指導,來完成相關的學習活動。好的閱讀習慣的培養,也是如此。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在《和教師的談話》中說:“凡是學生自己能夠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應當讓他們自己去理解和感受。不過,教師知道應當朝哪個方向引導學生:對于他們的思想,有些加以支持和發展,而有些則機智地予以抵銷——當學生離開了作品的思想內容,陷入一些細節的時候就需要這樣做。”英國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話》中也說:“導師應該記住,他的工作不是要把世界上可以知道的東西全部交給學生,而是使得學生愛好知識,尊重知識,在使學生采用正當的方法去求知,去改進他自己。”培養學生好的閱讀習慣,提升語文核心素養,需要教師的科學引導。首先,教師是學生通過閱讀打開更寬廣知識寶庫的引路人,要不斷通過自身的知識、修養、素質來影響學生,教師應該帶頭讀書,給學生做出表率,起到示范的作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個喜歡讀書的教師,本身就是學生的一個標桿。其次,對學生閱讀范圍的啟蒙是必不可少的。教師應在精心篩選的情況下,把適合初中生閱讀,具有審美價值,內容精彩,富教育意義的優質圖書推薦給學生,讓學生對閱讀書目有所了解的基礎上,進行選擇性閱讀,提高閱讀效率。此外,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堅持寫讀書筆記,達到對所閱讀書籍的深入思考,并可間接鍛煉寫作能力,有著一舉兩得的作用。在這些措施的引導下,學生逐漸建立起良好的閱讀習慣,長期積累,對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大有裨益。
三、好的閱讀習慣的培養,立足于對學生終身的學習習慣的培養
新課標指出,“要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地閱讀”。高超的教育手段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與其把生吞活剝的知識填鴨給學生,不如傳授給他們自己到知識的海洋中去捕獵的能力,幫助他們形成好的閱讀習慣,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方向自由的去選擇,自己去獲取。美國教育家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中說:“如果學生不能籌劃他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自然不是和教師、同學隔絕,而是和他們合作進行),自己尋找出路,那么既使他能背出一些正確的答案,百分之百正確,他還是學不到什么。”同樣,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好的閱讀習慣的培養應該立足于對學生終身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學校教育目的是為社會培養在知識、技能、道德修養等各方面素質都非常優秀的人才,使他們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的需要。而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為學生開辟了廣闊的自主學習之路,這正是培養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方法。
總之,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我一千次地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的全面智力的發展。”教師要適時引導,通過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和閱讀實踐體驗,為學生開啟一段美的歷程,讓語文學習過程變得美好而不枯燥,在潛移默化中完成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是我們中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嘗試的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徐瀟瀟.語文學習習慣養成教育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