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興好
《落花生》給予人的啟示是多方面的,對社會人生的感觸是立體性的。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四個主要環節來寫,顯示出高超的教子、育人藝術。主要體現在如下四個方面:一是父親的育人藝術;二是母親的教子藝術;三是課堂的“辯論”藝術;四是把學生引向多元藝術。通過這四種育人藝術的論述,旨在向孩子們揭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用處的人”的做人藝術。
《落花生》育人做人藝術《落花生》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講了種花生、收花生以及嘗花生的事情,還講了收獲節上一家人談話。其中種、收、嘗三件事都說得比較簡略,著重講了一家人在收獲節上的談話。談話中又把父親的話作為主要來談。由此看來,父親是收獲節上的主要角色,是“議花生”的策劃者和主持者。父親借助于“議花生”不露聲色地對孩子們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顯示出父輩的良苦用心和高超的教子、育人藝術。課文中體現了父親的育人藝術、母親的教子藝術;同時,還把論辯引入“課堂”藝術,把學生引向多元藝術等。
一、父親的育人藝術
“對話教學是指師生在尊重信任和寬容關愛的氛圍中,以言語理解、反思互動等方式在經驗共享中創生知識和教學意義,提升人生品味價值的教學形態。”父親的育人藝術正是通過對話教學來實現。
(一)明知固問,激發興致
作為一家之主的父親,和孩子們生活在一起,對孩子們向來愛吃花生的嗜好了如指掌,因此在后園荒地上早已種上了許多花生。這雖然是孩子們早已知曉的事情了,但在收獲節上,父親卻明知故問“你們愛吃花生么?”表面上一看,如此簡單的問題,也許是父親漫不經心的一問。其實父親這一問有它的微妙之處,它一下子問到了孩子們的心底了,孩子們都爭著回答“愛”,一個“愛”字卻把孩子們對花生的喜愛之情顯露出來,同時也活躍了收獲時節的氣氛,激發了孩子們莫大的興趣。
(二)再次追問,展開議論
孩子們的興致被父親一下子激發起來,有關議論花生的話匣子也被打開。這時,父親把握好這一時機,進一步追問“誰能把花生的好處說出來?”孩子各抒己見,有的說花生味美,有的說花生可以榨油,有的說花生價錢便宜等等。換個角度說,父親這一問,是想從答話中知道孩子們對花生的認識水平,以便針對相關問題進行現實教育,同時展開相關討論,并讓孩子們從中獲益。
(三)進行對比,揭示特征
在孩子們各抒己見后,父親及時收住話題,以“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愛”一言以蔽之,然后把話題自然地轉到花生的可貴之處上,父親拿花生同桃子、石榴和蘋果作比較,運用“矮矮的”和“高高的”“埋在地里”和“掛在枝頭”“必須挖起來才知道”和“一見就生愛慕之心”等對比話語,揭示出花生果實的生長特征:外表不好看,果實不顯眼,但很有用。一席話,使孩子們對花生的可貴品質深深地扎入心靈深處。
(四)借物喻理,寄予希望
父親的話,形象生動,由表及里,揭示了花生果實的生長特征,深化了孩子們對花生的認識。不僅如此,父親還趁熱打鐵,借題發揮,由花生的特點進而闡明做人的道理,由物及人,借物喻理,使意思更遞進一層。“我”已領悟了父親的話表示要做有用的人,不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拔摇钡脑掽c明了收獲節的主題,是父親循循善誘教育的結果。父親甚感滿意,并以此作為寄予孩子們的希望。
二、母親的教子藝術
母親也參加了收獲節,雖在“議花生”時一言不發,但她的行為無時不在向孩子們透發出教子的信息,其教子的藝術真是愛而無痕,潛移默化。她親自帶領孩子們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收獲,讓孩子們體驗了勞動的艱辛。在享受勞動成果的時候,她精心策劃了收獲節,讓孩子們在嘗花生的同時,也得到了父親給予的精神食糧。為籌辦收獲節,她特意把花生做成好幾樣食品,把時間確定為收獲的當天晚上,把地點定在后園茅亭這個曾經付出過勞動汗水的地方,并請父親也來參加。在這樣的氛圍中,孩子們聆聽父親的教誨,體會該是多么深刻??!
三、把論辯引入“課堂”藝術
“對高年級來說,把辯論引向課堂,進行辯論式學習,是培養口語交際能力一條行之有效地途徑”。這種課文理應抓住產生分歧的問題來進行論辯,《落花生》中父親最后講的那句話:“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老子曰:“上善若水?!闭f道德高尚的人像水一樣。水善于施利于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安居與眾所討厭的低洼之地,所以說它的行為差不多符合道德原則。
水的境界就是為人的最高境界,我想其中很重要的是水把自己放在最卑微的位置卻能成就大海的廣博。它最卑微,卑微到將它放入任何材質、任何形狀的容器中,它都毫不介意,并與之“相處融洽”,但它卻能滋養萬物,這個世界有什么能離開它呢?水利萬物而不爭卻能成其大,先賢們從不同的事物卻看出的相通的道理,對我們今天怎樣待人,怎樣為人是否也應該有一點啟發呢?
四、把學生引向多元藝術
“是什么讓他們的思維走向多元呢?我在備課中沒有安排即興辯論與練筆,是因為學生的置疑點燃了思考的火花,創造了爭鳴的契機。”人生也像一盤游戲,它更需要我們堅持,游戲中的卡關很多,全是靠自己闖過去,第一個闖過去的就是冠軍,可能是你,可能是他,可能是我……人生這盤游戲雖然很長,但是重點依然在,可能就在眼前,你走過去,可終點卻消失了;可能就要你堅持一分一秒,冠軍就是屬于你的了;可能這個重點很漫長,長得看不見邊了,但你要相信堅持就一定會成功。沒有希望,就不會有失望,誠誠懇懇做事,踏踏實實做人,付出的時候不要太計較回報,這樣如果真的有回報的話,會是意外之喜。我們都是平凡的草根,不要去羨慕枝上的榮耀,日子會變得坦然而快樂?,F今的大學生找工作依舊想追求高薪,卻從未從自身出發,放低姿態考慮自己的能力如何,究竟有幾斤幾兩,在一次大學生招聘會上也打出“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我想,當代的大學生們真的要好好學習花生的品格,不輕浮,不狂燥,一直都以低調的態度而對世間的一切,這樣會走得更遠、走得更加輝煌!
我們該是要穩一穩,好好沉淀一下的時候了,不再一切“向錢看”,不再一味沒頭沒腦地追求高薪,不再在感情中做“拜金主義者”,我們應該做自己最愛的事,去最需要我們的地方,以自己的真正實力開辟一片新天地,實現創新夢!
參考文獻:
[1]鄧玉秀.賦予對話張力品味花生魅力——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落花生》教學例談.2011.
[2]吳建舟.把辯論引入課堂的實踐與思考[J].教學月刊,2005,(7):25-16.
[3]張松輝.老子譯注與解析[M].岳麓書社,2008.32-33.
[4]趙摯.把學生引向多元——《落花生》教學案例評析[J].湖南教育,2009,(04):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