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會儒
一直以來,我們都以“理解萬歲”來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但是我多年來卻不曾以“理解萬歲”來處理師生關系,以至于有時自己很生氣,學生卻不理解,工作效率低,個人身體也受到影響。可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個人閱歷的增加,于是,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了。也真正體會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人與人交往中的重要性。
一、理解孩子的正確做法重要,理解孩子的錯誤行為更重要
記得這批孩子在二年級的時候,有一天,學生告訴我某男生拿了五十元錢,到處張揚。我就很納悶,今天學校沒有收錢計劃,孩子不需要帶那么多錢到校,他的錢是從哪來,為什么要帶那么多錢到校呢?我非常疑惑。于是,撥通了家長的電話,了解到孩子的家長根本沒給孩子錢,可能是他從媽媽的包里拿的,因為媽媽對包里的錢管理的不到位,自己也不清楚有多少,平時孩子要錢就讓孩子自己到包里拿。這一次孩子背著媽媽拿了錢。基本了解清楚了事情的經過,我找到這個孩子,問他錢是哪來的?他竟然說沒有錢!很出乎意料!于是我實話實說,同學看到你有五十元錢,不用再隱瞞了。他低下了頭,乖乖的拿出了錢。他告訴我因為以前都是自己拿完錢給媽媽看一下,這一次想買媽媽不給買的玩具,偷偷的拿了媽媽包里的錢。我告訴他,老師很理解你想要買玩具的心情,也理解你能想辦法達到目的,但是,要達到目的,要看目的是否正確,方法是否正確。如果以后大人不答應的事情總想著用不正確的方法解決,就會變成大家都不喜歡的壞人,就會讓大家認為你是小偷,會有很嚴重的后果。孩子終于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后來主動向家長承認了錯誤,而且一直到畢業都沒有再犯這樣的錯誤。
孩子的問題解決了,還有家長的問題。于是,我找來家長,首先說明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犯錯誤很正常,老師不會因為孩子的此次錯誤而帶上有色眼睛看孩子,然后分析孩子出現問題的原因,家長也認識到自己對錢管理的不嚴格,給孩子犯錯誤的機會。
二、注意觀察,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抓住問題學生的癥結所在,對癥下藥
在集體中經常會出現離群索居的孩子,有時性格自閉,如果出現問題總是推給別人,與同齡人的關系不融洽。這樣的孩子說他不正常不對,說他正常又總會出現異常狀況,他們這種矛盾的性格直接影響他們的發展,也影響集體的和諧與發展。對于這樣的孩子,教師既要嚴,更要理解,同時必須與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才能解決問題。
小博性格孤僻,離群索居,好戰,不善與同伴溝通,幾乎是我行我素。這個孩子在剛入學的時候就讓我見識了他的厲害。入學第一天,間操結束時,他還沒玩夠,隨著排走到走廊便不想進教室,在走廊里來回走動,我勸他回教室,他卻抬起一腳踢在我的白褲子上,長長的腳印印在我的褲子上,當時我這個生氣呀!但是能怎么辦呢?他還是個孩子!于是強壓怒火,好說歹說,以許愿的形式結束了這場戰爭。之后的兩個月里,我經常觀察他的一舉一動,看到他并不去打擾同學,只是不和同學游戲,經常看自己喜歡的書,看書時很專注。但是,只要不和他的意便會生氣,發火。經過一個階段的觀察,我給他一個任務,就是把他最喜歡的故事講給同學聽,可是,人家并不買我的賬,并不愿意講給學生聽。為了能讓他與大家交流,我在班級開展了故事比賽。在比賽中,有一個孩子講的故事是我故意安排的,其中出現了他了解的錯誤,他再也忍不住啦,站起來氣憤的指著這個孩子說:“你騙人,故事不是這樣的。”我說:“那你知道故事是什么樣的,你來講一下好了。”他沒有馬上講,而是在下一個孩子講到一半的時候突然站起來講了起來。真是無奈!不過,孩子他能說話了。大家耐著性子聽完,我帶頭給他掌聲。課后,我找到他,告訴他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是不禮貌的,給你機會時就應該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不能總是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眼睛里應該有別人。可是效果并不明顯。就在我幾乎絕望的時候在網上與心理咨詢師進行了溝通,專家告訴我這不是班主任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應該是家庭責任更重。與家長溝通又不能一味的指責孩子,人家會想在家里很好,怎么到你手下就有問題了。我首先說很理解孩子的現狀,他不愿意與伙伴溝通,可能還沒熟悉,家長應該多幫助他想辦法與同學熟悉起來。家長看我很理解孩子,并沒有看不上孩子,于是跟我說了實話,孩子在幼兒園時就已經是這樣了,只是家長與老師溝通的不好,一直僵持著,也耽誤了孩子。我看家長也想解決問題,于是告訴他們網上有相關咨詢,不妨去看一看有什么辦法解決眼前的困境,給了他們相應的網址,讓他們自己去解決。隨后看效果吧。孩子漸漸改變了。家長說,其實是他們的教育方法有問題,才造成孩子的困惑。但是,在五年級的時候,他又出現了反復,不上間操,只想在教室里看書,此時,不是剛入學的孩子,他已經經歷了學校教育,再出現這樣的問題就是犯渾了。于是,當著還在班級沒有走出去的孩子的面,問他是否特殊,需要老師和同學們特殊照顧,他坦然承認自己不特殊。我告訴他,既然不特殊,就應該和其他同學一樣按學校的規定做事情。他依然站著不動,大家僵持在教室里。他不是要看書嗎?好,我吩咐圖書管理員,從即日起,如果他不能按照正常的規定做事,搞特殊化,那么,班級里的書不允許他借閱。
三、課堂教學中允許錯誤出現,抓住尋求錯誤原因的機會,給學生自圓其說的機會,辯論中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在知識上更要理解學生。相信這樣一條:沒有幾個正常的學生故意把題做錯。出現知識錯誤一定原因,我在課堂上經常給接受慢的孩子機會,讓他們出錯,然后給機會說明自己的思路,當他們不能自圓其說的時候自己就發現錯誤所在了。當然,也有自己沒有辯解能力的,這時就會有人主動告訴他錯誤出現的原因是什么。每次測試結束,我都會讓孩子們小組合作學習,把錯誤的題目講一講,說明錯誤原因,大家都理解對方的錯誤,沒有因為成績的差異而笑話別人或者自卑,而是把精力都放在互相幫助上
我們都渴望被理解,被尊重,那就從理解學生的錯誤與挫折開始吧。
(作者單位:通化市東昌區佟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