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的天性本應是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童稚無瑕。根據部分孩子沉默寡言,既不愛說不愛笑也不合群不愛玩的現狀,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經驗,可通過創設寬松、民主的氛圍,為其大膽勇敢表現創造條件;督促孩子多參加活動,關注其表現研究其心理;給孩子提供敢說、想說、愿意說的交往環境;家園共育,幫助孩子積極溝通等途徑,讓孩子學會大膽勇敢的表達。
關鍵詞:幼兒 表達 內向 勇敢
一、創設寬松、民主的氛圍,為孩子大膽勇敢表現創造條件
我們要為孩子創設輕松愉悅、自由自主的氛圍與空間,尤其需要多鼓勵和支持性格內向的孩子,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以激發他們的發展潛力。只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在一個開放、平等的氛圍中,靜下心來、蹲下身來,給孩子一個微笑,摸摸孩子的頭,給他們足夠的信心,等待孩子開口說話。不要隨便責備孩子哪怕他們做錯了,應該多鼓勵、多表揚。教師的耐心是對孩子尊重,也是一份寬容。由于孩子自我判斷的能力不成熟,往往是通過他人評價來認知自己,所以,老師的評價、鼓勵和表揚就很重要。
曾經有個小朋友剛入園時不太愛說話,融入不到小集體當中,顯得膽小,誰也不理,也不參加活動,動不動就哭。后來我主動接近她,并經常鼓勵她:“你進步很快,跟以前相比好了很多,加油,你一定是最棒的。”慢慢地,她開始參加集體活動并敢于說話了,最后逐漸成了班里最活躍的小孩之一,在各方面都有著非常好的表現。因此,讓孩子產生“我也很棒,我不比別人表現差”的感覺顯得很重要。所以,對于性格內向的孩子,堅持每天都多關心他一點,多慰問他一點,每天早上一來幼兒園,就主動向他問好。平時生活中多和他說話,雖然不回應,但也要依然不斷的和他交流。發現優點及時夸獎,并拿小獎品獎勵,讓其感受內心的喜悅,自信心有了,自然也就開始說話了。我們教師的耐心、巧妙的評價,會讓孩子感覺到你對他的信任,從而變得活潑勇敢起來。
二、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針對其活動表現多引導
性格內向的小孩很難融入到集體活動中,他們往往不參加老師組織的活動。所以教師在組織活動時,要格外注意到這類小孩。要引導他們參加活動,大膽的表現自己,積極扮演中的角色,體驗活動的快樂。教師要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認真觀察這些孩子的表現,發現其閃光點,建立民主、平等的師幼關系,研究其心理。要尊重、熱愛幼兒,對他們持肯定、接納的態度,緩解幼兒內心的緊張,只有得到孩子的信任和積極應對,才能有的放矢。
曾經有這樣一個小朋友,她很喜歡跳舞和唱歌但是性格內向,在公眾場合比較自卑。一次開展活動時我問大家:“哪位小朋友愿意為大家表演一個小節目?”很多小朋友都舉手示意想上來表現,但是那位小朋友卻顯得焦慮和不安。于是,我在班上跟大家說:“咱班有位小朋友唱歌很好聽,我們歡迎她為大家唱一首兒歌好嗎?”于是走下去把她請上來,說道:“今天,這位小朋友要給大家唱一首歌,我們歡迎她!”雖然只是應付著地唱了幾句,我鼓勵道:“這位小朋友的表現真的很棒,老師離得近,只有老師能欣賞到,我們鼓掌讓她大聲點再來一遍好不好呀?”她沒有開口說話,但是點了頭。于是,伴隨著我的鋼琴伴奏聲,她大膽的唱了起來。唱完之后,我帶領小朋友們給她熱烈的鼓掌,她非常的開心,露出了燦爛又靦腆的笑容。內向的孩子也很希望得到老師的夸獎,得到老師的肯定,因此在活動中教師要用肢體語言、眼神、表情等鼓勵幼兒,激發幼兒的潛能和靈感,讓幼兒積極主動地向上發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有效的幫助他們。
三、主動給孩子提供敢說、想說、愿意說的交往環境
性格內向的幼兒往往自我孤立,遭到其他小孩的歧視,他們喜歡獨來獨往,別的孩子容易歧視和合伙欺負他們,甚至遭到別的孩子的打罵。所以,老師要主意教育別的孩子主動接近這些孩子,并和他們一起玩耍,決不能放任不管,更不允許別的孩子一起孤立他們。當發現他們被別的孩子欺負時,老師要及時出來制止。要讓孩子多和同伴交往交流,給孩子提供各種機會,讓他從中得到鍛煉。對性格內向型的孩子不能隨意批評和諷刺,這樣會傷害他們的自尊信,因為內向型的孩子自尊心特別強,自我保護的意識也特別強,非常在意身邊的人對他們說的話,而且對于批評的話有很強的逆反心理,加劇內心的焦慮和緊張。所以,在平常與他們交流時,要注意說話的方式方法,注意他們那顆敏感的心。
因此,教師平時要多進行一些說話練習,多開展一些講故事、詩歌朗誦等主題活動,給孩子提供敢說、想說、愿意說的交往環境。多觀察此類幼兒,發現其感興趣的話題,讓幼兒與幼兒交流,小組討論等,教師適時輔導,多與其主動、積極溝通、交流。通過多和小朋友接觸、談話、游戲等,他們會潛移默化中學會了愛說,喜歡說,大膽說、勇敢說的境界。
四、家園共育,積極幫助孩子大膽勇敢與人溝通
一些幼兒的父母經常不在家,老人看管往往造成孩子膽小、內向,不愿與人溝通。因此,這就需要家園共育,共同幫助孩子改變。首先,讓孩子接觸同伴,鍛煉自己。家長們每天至少要抽出半個小時與孩子做游戲。有心理學家強調,性格內向和孤僻的孩子在日常表現和游戲活動中體現的很明顯,通過日常活動和游戲也是糾正和引導孩子的重要途徑。同時,要陪伴孩子游玩中與其他小朋友互相認識,彼此游戲,在玩樂中讓孩子動起來,恢復兒童的天性。家長們要適時地指導孩子在游戲中的不良行為,潛移默化地教會他們待人接物的道理。其次,要學會尊重每一個孩子,不能當眾批評孩子。相對來說,性格軟弱的孩子敏感、內向和孤獨,父母的言行要照顧到這些小孩的自尊心。否則小孩不僅不會接受家長的教育,反而容易刺激到小孩,導致更加孤僻。
所以,我們無論是作為教師還是家長,都要學會與孩子建立平等的、互動式的、朋友式的關系,讓幼兒敞開心扉,大膽、勇敢、主動地與人溝通,獲得真正的學習與成長,不斷自我完善。
參考文獻:
[1]侯偉鳳,岳亞平.5-6歲幼兒語言能力與白謊行為的關系[J],幼兒教育,2016,(18).
(作者簡介:張金平,陽城縣鳳城鎮東關幼兒園小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幼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