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富源++趙金蕾
對于教師來說,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通過科學的數學運算準則,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分析外界事物的能力,這就是所說的“數學化”。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化有利于形成其對數學的認知,進一步培養學生數學能力,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加快創新和改革力度。不過,在實際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化問題缺失嚴重。結合工作經驗,針對數學化缺失的具體分析。
數學化小學生形式教學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年齡段比較特殊,是處于懵懂狀態的小學生,所以通常情況下他們是被動接受知識,在一定情況下吸收知識,內化成自己的理解。而數學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學生解決問題,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如果沒有數學化,那么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會受到很大影響。
一、小學數學教學“數學化”現狀
通過對現實生活中對各種各樣的數量關系和空間組織形式的抽象概括形成的形式化的思想材料稱之為數學事實性知識,這是數學“形式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對于小學數學來說,通常情況下是利用現實背景作為依靠,通過學生可以理解的方式呈現出來,這就是生活化數學??陀^地講,“數學化”就是引導學生利用數學思維組織世界的過程。
數學事實性知識是對現實世界中各類高度抽象,這是一種形式化的思想材料,也是數學“形式化”的主要緣由.小學數學則通常以現實背景為依托,采用學生能理解的直觀組織方式呈現,常稱之為“生活化數學”?!皵祵W化”則是數學地組織現實世界的過程.從小學生建構數學知識的角度來看,數學化可以更好地溝通生活數學和形式數學,而從數學教學過程的角度來看,數學學習的核心就是“數學化”。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化水平可以衡量學生的學習能力,如果失去了生活數學,那么知識就失去了原有的意義。如果把數學停留在生活數學上,沒有把其上升為形式數學的高度上,那么數學和生活失去聯系,“數學味”缺失,很難真正體現數學教育的實際價值,而對于傳統數學教學來說,過分關注后果而忽視教學過程,過分關注數學化后的結果會影響教學質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多用習題進行演練,堅持“熟能生巧”的原則。對于生活數學來說,小學數學教師要適當控制,通過分析數學知識的產生背景引出話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現實生活中,數學教學的“數學化”缺失是現在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
由于新課改的影響,數學和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在課堂中數學生活化成為課堂發展的必然趨勢。不過,現在的很多小學數學教師把課堂變味了。舉例來看,有的教師在開展計算課時把一整節課的時間保留在“商店購物”的游戲中;在學習“角的認識”一節中,整節課的時間都在尋找實際生活中的角。這樣的課堂盡管和實際生活的聯系比較密切,但是沒有實現“生活數學”向“形式”數學的過渡,這樣的課堂忽視了“形式數學”的現實意義,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很難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
二、小學數學教學“數學化”缺失的原因
1.教師未明確教學目標,情景設置不合理
在小學數學教師教育小學生的過程中,有一些教師為了實現學校的教學目標,進一步和新的教學模式相適應,在實際的教學過程里過分關注教學形式,沒有注重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忽視了對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與此同時,在為學生創造學習場景的過程中,很多教師過于關注激發學習興趣,忽視了在將生活中的事物之間的聯系和規律上升到數學的層次,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也不利于達到教學目的和教學效果。
2.注重傳統教學方式,忽視創新實踐的效果
在新課程改革的引導下,學生的學習知識能力提高,教師們可以更高效的傳播知識,不過很多教師目前依然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影響下,沒有真正理解新課程概念,導致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不強,學生很難真正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舉例來看,在為某一知識點建構場景時,教師使用的方式依然是一問一答的形式,通過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形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難以被激發,教學過程失去創新意識,導致學生的思考問題能力降低,學生失去了思考問題的能力,學生的觀察力很難提高,難以正確的發現問題的關鍵。
3.對小學生數學學習方式理解片面化
在教育界對于小學生教學的數學化的觀點比較多,很多學者認為小學生的學習階段是直觀的,所以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在進入中學階段要著手于抽象思維的培養,如果在小學階段就注重數學化是很難發揮實際效果的。還有一些學者認為學生不需要數學化意識,這是因為學生本身就是通過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這比“數學化”教學更有現實意義。不過,這兩種觀點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事實上,小學生的“數學化”意識可以幫助學生未來數學學習,對其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4.過早考慮人的社會分工,實用主義教育觀抬頭
在數學教育觀眾有一種基本的對立觀,就是小學數學教育應該培養學生成為數學家還是培養學生成為普通公民,這其中存在一定的誤解。對于數學家而言,他們是利用“形式”數學發展來的,,對于普通公民來說,他們需要的是“生活數學”?,F在人們對于數學持有的觀點是不同的人要學習不同的數學,所以教師會通過多種方式實現數學和實際生活的結合,在評價教學效果時關注的是數學是否可以解決實際問題。而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傳統的知識中心、課堂中心、教師中心的教育觀逐漸被新的時代形式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學校即社會、教育即生活、兒童中心論。事實上,我們可以通過實踐發現,如果向傳統教育理論發出挑戰,那么就會有新的教育理論出現,不過我們必須承認的是“三中心”的課堂依舊是現在的主流,需要時間和人力去改變這一現象,不過從歷史的角度來說,實用主義教育實踐并沒有真正成功,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注重的是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并不是和技術有關的生存能力。
5.過分追求教學形式變化,忽視打基礎
通過新課程改革,小學數學課堂更有活力,同時和小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越來越密切,這是新課改的主要特征之一,在現實生活中,數學學習的主要途徑是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進一步提取信息,通過經驗解決實際問題,不過這樣的教學方式產生了一些弊端,舉例來看,很多數學教材的主題圖過于情景化,如果教師沒有正確調控,那么學生就很難真正進入“數學化”的學習,另外,如果教師的教學設計過于強調創新,強調形式的多樣化,如對教材中技能形成性練習,總要想方設法配上現實情景,這樣的教學過程貌似是增加了學生的學習的有趣性,但是沒有進行形式化訓練。一方面,會導致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不夠;另一方面,還會導致學生把握不好技能型基礎知識,導致小學數學教學效率降低,形式教學難以發揮作用,數學化的教學難以落實到實處,這會喪失我國學生數學基礎扎實的優勢。
三、結束語
在新課程改革的影響下,小學數學教學“數學化”的重要性越來越高,而現在的“形式數學”和“生活數學”的沖突對立的局面下,“數學化”缺失不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需要各個數學教師充分注意,文章通過和自身工作經驗結合,探究了小學數學教學“數學化”缺失的原因,為相關人員提供思考,在這一基礎上實現“形式數學”和“生活教學”的有機結合,為小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弗賴登塔爾.作為教育任務的數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2]劉祥偉.對弗賴登塔爾“數學化”的再認識[J].重慶師范學院學報,2011,(06):82.
[3]數學課程標準研制組.數學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