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華
自信心是一個人對自身力量的認識和充分估計,是一種良好的心理品質,也是一個人克服困難、自強不息、取得成功的內在動力。幼兒期是個性品質處在可塑性較強的時期,從小培養幼兒相信自己力量的心理品質,無論對個體的身心健康發展,還是提高群體素質,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那么,如何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呢?從七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自信心幼兒賞識信任因材施教一、給予幼兒支持和期望,樹立其自信心
幼兒自我評價能力差,大多數是靠他人的態度,尤其是教師的言行對幼兒自信心的樹立有很大的影響。教師的微笑、點頭、撫摸、親吻等都是給予幼兒的期望和支持。幼兒也會在老師期望的目光下,支持的話語中,重新樹立起自信。記得一次上體育課,膽小而又較弱的夢夢小朋友在平衡木前戰戰兢兢不敢走,我走過去,微笑著對她說:“老師知道你能行!”然后,我用溫暖的手牽起她那顫抖的小手,走上了平衡木,孩子成功了,我高興地撫摸著她的頭說:“你真勇敢!來,你自己走一次好嗎?一定會像剛才一樣棒的。”沒有了我的牽手,卻多了一番支持和期望,在我支持和期望的目光下,袁夢終于順利地走完了平衡木。
二、給予賞識和信任,激發其自信心
心理學家認為;人在滿足了生理需求后,人性中最本質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賞識。就其精神而言,每個幼小的生命仿佛都是為賞識而來到人間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奧秘就是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近來有學者把這句話概括為賞識和信任孩子。記得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例子,說是美國大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到一個學校去,在一個班級點名冊上,圈出了幾個學生的名字,告訴老師,這些學生是最聰明的。幾年后,他們的成績果然出類拔萃,但這時羅森塔爾卻說,當初他只是隨便圈出了幾個學生的名字。那為何這些學生會有如此出色的表現和成績呢?原因是他們生活在一種被賞識的環境中,賞識讓他們產生了自信,自信激發了他們的潛能。
三、創造自我服務的機會,培養其自信心
幼兒無論在家或在幼兒園,我們都應該為其創設一些自我鍛煉的機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我班開展的“小小值日生”活動,每位幼兒都有當值日生的機會,給他們帶上值日生的標志,要求他們分發餐具、圖書,協助老師擦桌子掃地,收拾玩具,擺放桌椅,培養他們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優點和長處的能力,從而提高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培養其自信心。我班還在語言區開展了“我做什么最棒”的活動,讓幼兒互相交流,向同伴介紹自己喜歡做什么,做什么最好,內容包括學習、生活兩個方面。該活動主要是使幼兒進一步明確意識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并在同伴中交流,師生共同選出小擂主,下次開展活動時,讓更多的幼兒向他挑戰,讓幼兒逐漸形成我能干,我比他能干的自信意識。
四、因材施教,增強其自信心
針對幼兒發展水平及個體差異,不同的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教師在教育幼兒的過程中,要面向全體,因材施教,激發每個幼兒的內在動力,使幼兒以飽滿的情緒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在活動中,要讓每個幼兒發揮優點,克服缺點,從而認識自己,評價自己,證實自己的能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教師要兼顧不同層次的幼兒,讓每個幼兒在各自的發展水平上得到提高,盡自己的所能,證實自己的實力,增強自信心。如在折紙活動中,對待能力差的幼兒,教師可以先折出印來;對待能力一般的幼兒,只需在難點上加以指導;對待能力強的幼兒,先引導幼兒看示意圖,再學習折紙。這樣,在活動中,教師針對不同的幼兒給予不同的要求,并經過幼兒自身的努力,幼兒都完成了任務,看到自己的能力及作品。
五、體驗成功的快樂,建立其自信心
1.適當地放開孩子,給孩子適度的自主權,讓孩子自由的做一些選擇,是培養他形成快樂性格和成就感的重要因素。尊重孩子自主擁有的獨特權利,是父母教師的責任。
2.幫助孩子獲得能力,使孩子實現成功的愿望。由于幼兒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是有限的,有的事情他們經過努力能做到,有的事情就算怎么努力,也暫時做不到,在這個時候,我們不要勉強孩子,適當的時候還幫他一把。如我班劉今東小朋友,他平時總愛穿一雙系鞋帶的旅游鞋,可是經常看到他不系鞋帶到處走,我問他為什么不系,他干脆地說:“我不會”,我說:“來,老師教你”,“媽媽教我好多次,我都不會。”后來,我把“教”改成“幫”,我先讓他試著系第一下鞋帶,然后我再幫他系第二下鞋帶,逐漸的使他掌握了系鞋帶的技巧,獲得了系鞋帶的能力。而這種發自內心的動力,將激勵孩子勇于探索,積極進取獲得成功。
六、在表揚和鼓勵中,提高其自信心
每個孩子都需要表揚和鼓勵,就像植物需要陽光和雨露一樣,對幼兒來說,父母、教師就是重要人物。如果成人經常隨意批評他,否定他,以訓斥甚至挖苦的態度對待他,那么幼兒就會感到自己很笨,或者行為很不好,這樣消極的自我體驗幾經反復,就會固定下來,從而破壞幼兒的自信心。
著名的教育家蓋杰說過,表揚是一種最廉價、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們忽視的一種激發學習動機的方法。還有一為教育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將一個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當作優秀班的學生來對待,而將一個優秀的學生放到問題班來教,一段時間下來,發現原來成績距離相差很遠的兩位學生,在實驗結束后總結測驗中,平均成績相差無幾,原因是差班的學生,受到不明真相的老師,對他們所持信心的影響,學習積極性大長,而原來優秀班的學生,受到老師對他們懷疑態度的影響,自信心被挫傷,以至轉變態度,影響了學習成績。如我班葛嘉惠小朋友,不喜歡畫畫,有一次春游后,我讓孩子畫出春游中見到的景象,交畫時,我看到她的作業本上畫了一片綠色,亂糟糟的,我問她:“你這畫的是什么呀?”她居然說:“大海”,我驚訝地問:“大海為什么是綠色的呀?”“小朋友們在海邊吃黃瓜時,把黃瓜扔進了大海,把大海染綠了。”多么富有想象力啊。于是,我把她的作品掛在展覽欄里,向全班小朋友介紹了她的作品,肯定并表揚了她豐富的想象力,希望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向葛嘉惠一樣,要充分展開想象力,畫出與眾不同的作品,而葛嘉惠呢?從此也非常喜歡畫畫了,在展覽欄前,也總能看到她自信地向小朋友介紹她的作品。
七、家園合作,獲得自信
幼兒自信心的培養,必須做到家園同步。在家園共育工作中,教師起主導作用,教師通過開辦家長園地、家長會、家長學校等形式,向家長宣傳,使家長認識到幼兒自信心培養的重要性及其正確的教育原則和方法。同時,教師還要經常與家長保持聯系,了解家長的教育態度,并針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給予指導。此外,還要鼓勵家長及時向教師反映幼兒在家的自信心的表現,以利于教師了解情況,更好地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新的世紀需要高水平的人才,新時期的孩子,應該是祖國的未來,人們的希望,而自信心又是幼兒成長道路上的基石,是學習過程中的潤滑劑,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勇氣。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通過各種活動,使幼兒學會辨證的認識自我,既看到自己的優點,又發現自己的不足,使他們在一次次地嘗試、探索、創造中,不斷地證實自己,增強自信心。
營造心靈綠色是我們幼兒園環境教育研究的一個切入點,所謂心靈的綠色意味著健康的心理。自信心培養是心理品質提高的重要方面,從小為幼兒樹立自信的品質,實際上是給予了幼兒一把開啟成功的金鑰匙,本文從自信心的重要性及自信心的培養上做了精辟的論述,希望給予您啟迪,同時與您共享幼兒園環境教育的點滴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