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就國有企業在經濟法中的法律主體問題展開討論,辨析和探討了新形勢下我國國有企業、經濟法和法律主體這三個概念,并認為國有企業在經濟法中法律主體地位確立過程中,應該遵循以下三個思路:第一是依據不同類型行使不同的權利;第二是依據職能要求從事經濟活動;第三是區分合法壟斷和非法壟斷的界限。本文意在通過有益的探索和討論,為探討國有企業在經濟法中的法律主體地位提供一定的思路。
關鍵詞:國有企業;經濟法;法律主體
中圖分類號:F276.1;D922.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08-0203-02
作者簡介:宣鵬程(1997-),安徽利辛人,就職于博鰲育星國際教育咨詢(北京)有限公司,研究方向:經濟法總論。
國有企業是我國經濟的命脈,國有企業在經濟法中的法律主體問題的確認,能夠最大限度地幫助國企在實際的經營和運營過程當中,在法律上占據主動,對于保證國企在整體運行當中的健康和順利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一、國有企業、經濟法與法律主體
(一)國有企業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有企業監事會主席市場經濟的整個體系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程當中的重要力量,為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支撐。國有企業在整個國民經濟整體體系當中一直扮演著主角,無論是從質量還是從整體的上來看,都是處于絕對的引導和領導地位,特別是在關鍵行業和重要領域,國有企業占據著絕對的優勢,很大程度上來說,國企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命脈,是我國整個經濟運行的過程當中不可被忽視的一個重要側面。
不過從當前我國國有經濟發展的整體角度上而言,國企日常經營的過程當中,一方面需要在經濟法中規定的權利和義務范圍之內行使自己的經營活動,同時由于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法治的相關建設方面仍有一定的缺陷,同時考慮到我國整體的法治進程,也存在著相對落后的現實狀況,因此當前我國國有企業在經濟法中法律主體問題的確認仍然面臨著一定的困境。
(二)經濟法
經濟法是我國法律體系當中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經濟法的設立的最初目的是為了保證國民經濟在整體發展運行過程當中能夠明晰權責關系,對于解決我國經濟糾紛而言,經濟法是重要的依據和準則。應該認識到,經濟法的創設對于我國整體法制化的進程而言也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從我國經濟發展的歷史上看,我國經歷的計劃經濟時期,我國一切的經濟都處于國家整體的調配當中,缺乏應有的市場活力,企業也無法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實現自身的跨越式發展,面對這樣的現實狀況,在我國經歷了改革開放和計劃經濟的破除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內完全建立的一個整個過程當中,我國國民經濟整體運營的過程當中,就需要一種法律來對市場運營過程當中市場主體的各種行為進行有效的規范和管理,經濟法應運而生,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當前我國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國有企業只是我國國民經濟整體運營過程當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如何判斷和界定國有企業在經濟法中的法律主體地位,就成了當前我國經濟法領域學者和相關的法律工作者所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三)法律主體
法律主體是一個法學概念,在本文中而言,探討國有企業在經濟法中的法律主體問題,本質上是在探討在經濟法實際的運轉和發揮效用的過程當中,國有企業在整體國民經濟運行的過程當中扮演著怎樣的地位,應該承擔怎樣的責任等等。由上面的討論我們可以知道,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命脈,它是在漫長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整個進程當中,由國家出資興舉的、與其他多種形式所有制經濟主體進行公平競爭的一個經濟主體。這就意味著,國有企業需要在市場競爭當中以一個獨立的姿態來參與市場競爭,同時擔負法律責任,依據經濟法行使自己的各項權利,履行自己的各項義務。
在認識國有企業在經濟發展中法律主體的問題上應該認識到應該從特殊性和一般性兩個角度來著眼分析,首先從特殊性的角度而言,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命脈,是由國家興舉的一項有關于國計民生的公益性事業;其次,從市場競爭的角度上來看,它具有一般性,由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加偏向于市場的作用,將市場競爭放置在一個決定性的地位,這就意味著國有企業不管是從法律層面還是從現實層面都需要在公平的角度和層面上來參與市場競爭。
二、國有企業在經濟法中的法律主體的相關問題辨析
(一)依據不同類型行使不同的主體權利
辨析和看待國有企業在經濟法中法律主題地位,首先應該依據不同的企業類型來行使不同的主體權利。因為不同類型的國有企業在國家的整體經濟規劃當中做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樣的,在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事關國防、軍工能源等領域,國有企業是因為政策的原因應該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但是對于那些非重要行業而言,國家一方面有可能國家在整體經濟規劃當中會允許和選擇用公平競爭的方式來界定國有企業和民營經濟,同時在一些服務行業的,與己與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相關的不太重要的行業,國家往往就是采用了國有企業撤出、國退民進的方式來促進我國整體經濟發展的活力。基于對以上情況的考量,在判定國有企業在經濟法中的法律主體地位相關問題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做到依據不同的類型形式,不同主體權利這樣的一個根本遵循來看待,國有企業在經濟法中法律主體地位的相關問題,具有不同職能的國有企業在法律上也是占據不同的地位,因此在這個問題上一定要區分對待。
(二)依據職能要求從事經濟活動
分析國有企業在經濟法中法律的主體問題,第二天還是要依據國有企業的不同職能要求來從事自己的經濟活動,并且在經濟法規定的范圍之內來進行和從事自己的經濟活動,一方面為國民經濟發展和國家市場活力的提升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同時也為整個國家國民經濟的良性運行作出應有的貢獻。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之下,當前我國的國有經濟依然是在整個的市場環境當中運行的,市場在國民經濟中的運轉當中占據決定性的地位,特別是考慮到改革開放以來外貿經濟在我國的蓬勃發展,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在面對著國民經濟和國民消費水平升級的當下,當前我國的國有企業在整體市場競爭的過程當中,不僅面對的是那些民營企業,更有可能需要與國外有實力的企業進行競爭。但是歸根到底,我國的國有企業在遵循經濟法法律規定的相關前提之下,需要依據自身的職能來從事經濟活動,一方面,對于那些事關國計民生的領域和行業一定要牢牢占據主動地位,乃至于占據壟斷地位,同時對于那些非重要的產業和行業一定要強調退出。
(三)區分合法壟斷和非法壟斷的界限
分析國有企業在經濟法中法律的主體地位,第三天還要區分合法和非法壟斷的界限,由于在實際操作的過程當中,國有企業往往占據了更多的政策優勢和資源優勢,因此很大程度上一旦國有企業進入到幕后,或者在先天就占據了母嬰行業的運營權和經營權那么在今后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民營經濟和外資經濟財稅領域往往就不能夠有很大的建樹,這是歷史和現實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前提之下,特別是隨著我國法治化進程持續加深,當前我國國有企業在行使自己的權利、遵循自己的義務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區分合法的非法的界限,國企在軍事,能源等方面,一定要毫不猶豫地根據國家的整體經濟規劃來占據主動的地位,但是在其他行業一定要重視遵守市場規則,遵守法律規定。
三、結語
國有企業在經濟法中法律主體地位問題的確認,需要法律工作者在實踐當中不斷地去探索和界定。
[參考文獻]
[1]趙蕾蕾.經濟法主體范疇之探析[J].社科縱橫,2014(4):12-13.
[2]呂志祥,辛萬鵬.再論經濟法的基本原則[J].理論月刊,20(15):45-46.
[3]盧澤芳,王安潔.論經濟法的主體——對經濟法主體研究的回顧和反思[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