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晉
(陽城縣住建局規劃中心,山西 陽城 048100)
楊腰村采煤沉陷區搬遷安置修建性規劃方案解析
張 晉
(陽城縣住建局規劃中心,山西 陽城 048100)
采煤沉陷是民生之痛,是山西省民生的大問題。按照省、市、縣采煤沉陷區搬遷安置要求,結合楊腰村搬遷安置規劃選址位置,對項目選址地形、搬遷安置需求,進行了修建性詳細規劃方案設計,在安置戶數、配套設施、小區景觀等方面得到了搬遷安置效果,解決了地質災害對楊腰村的威脅,力爭規劃建設宜居、祥和、溫馨的住宅小區。
采煤沉陷,修規,方案設計
楊腰村位于鎮區東南部,根據《山西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規劃編制指導意見》和《山西省采煤沉陷區治理試點工作方案》的有關文件精神,楊腰村被列為2017年采煤沉陷區治理搬遷安置計劃。結合《山西省加快推進農村地質災害治理搬遷工作方案》、《晉城市采煤沉陷區治理2015年行動方案》、《陽城縣采煤沉陷區治理搬遷安置規劃(2014—2020)》以及各級政府對采煤沉陷區治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深化采煤沉陷區治理,盡快解決沉陷區給群眾帶來的居住和生活困難。
該項目選址位置位于鎮東南部的柏山灘地,距鎮政府約5 km。基地南北長約281 m,東西寬約206 m,總用地面積約為3.06 hm2,用地東西各有一條規劃路,規劃路相交于用地南側。基地形狀為東西寬,南部尖的三角形。
項目所在地毗鄰蘆葦河,自然風光優美,生態優勢明顯;用地周邊毗鄰規劃城市道路,交通方便。現狀為農用地,北高南低,平均高差約3.5 m,西高東低,高差約2 m。用地西北角低于現狀道路7 m,北側低于三英陶瓷廠約3 m,東北角高于河道約6 m,南側高于西側現狀道路0.5 m、高于東側河道約5 m。最大高程為551.50 m,最小高程為548 m。
現狀用地以農用地為主,用地南部現狀為養雞場,建筑面積約300 m2。用地西側為連接鎮區現狀道路,道路寬度約4.5 m。
本地區為搬遷安置工程,在符合各種上位規劃的要求下,充分考慮搬遷住戶的意見進行規劃設計。在滿足基本的戶型要求的同時,提供更多“方便”的生活環境,為住戶提供活動、社交的場所。滿足搬遷住戶的物質、文化和環境的需求,做到“搬得出、穩得住”。
項目共涉及416戶,其中68戶要求采用貨幣補償方式搬遷,剩余348戶在規劃區內集中安置。
在規劃布局方面,建筑結合場地地形展開;在空間結構方面,住宅建筑南北布局,符合大眾需求;在戶型設計方面,與搬遷住戶多次溝通,形成精品戶型,滿足各種人群的戶型需求,利于分配。
5.1規劃結構
規劃區整體空間結構可概括為“一環、一心、一軸、兩片區”。“一環”指小區內部外圍結合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停車位設計的環路。“一心”指場地東南部由中心廣場和配套公建形成的公共服務中心。“一軸”指連通用地北側防護林帶與東部蘆葦河結合小區東南出入口布置的景觀軸線。“兩片區”指小區內部被南北向景觀軸線分隔的兩個生活區。
5.2規劃布局
本地塊規劃12棟多層住宅建筑和一棟2層公建,1號,4號~12號樓為地上6層+悶頂,2號樓為地上3層+悶頂,住宅地下均為1層,為住宅儲藏室,公建內部設置小區配套服務網點、物業用房、公廁、日間照料中心、社區衛生站等。建筑平行于場地北側邊界由北至南結合場地地形展開,同時對地塊中心廣場進行精心設計和合理配置,集約利用土地。用地面積約3.06 hm2,總建筑面積約40 834 m2。
結合整個小區的建設情況,以相對集中和最大限度的方便居民使用為原則,在用地南部布置小區公共服務設施,滿足居民的日常生活。以符合居民的活動規律和日常使用為原則,配置休息小廣場和商業網點,同時豐富了小區入口的景觀效果。
小區服務、垃圾收集點等沿小區道路布置,方便小區居民的生活,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垃圾收集點按每2幢住宅設一處,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設垃圾箱。
小區距離本安置區1 km處有義城幼兒園、義城小學,根據規模和上位規劃本安置區不考慮教育公共設施。
本小區住宅日照均滿足一個居住空間大寒日日照不低于3 h的要求。配套公建滿足設置日間照料中心(冬至日日照時間不低于3 h)的條件。
1)規劃區外圍道路。規劃區西側道路紅線寬度24 m,東側道路紅線寬度24 m。
2)規劃區內部道路。用地內部周邊設計環路,為小區主要交通干道,寬6.0 m,東西向為宅間路寬2.5 m。機動車與非機東側設置在小區外圍環路上,最大限度的減小對小區內部的影響,保證小區內部景觀的完整性。項目設置兩個出入口,位于用地東側規劃道路上。
3)道路豎向。規劃區內地勢平坦,豎向設計結合現狀地形,最大限度減少土方量,節約工程投資。最大坡度0.42%,最小坡度0.22%。
4)結合上位規劃和節省投資的原則,機動車停車位按0.415個/100 m2規劃,非機動車按3個/100 m2
規劃。機動車采用地面停車,充分利用住宅空間,可安排約159個停車位。
小區內的綠化景觀布局可概括為:“一軸、一心、多點”的綠化景觀系統。一軸:指連通用地北側防護林帶與東部蘆葦河結合小區東南出入口布置的景觀軸線。一心:指場地南部由中心廣場和配套公建形成的公共服務中心。多點:指兩排住宅宅間形成的集中綠地。小區北部地塊綠地重點考慮選擇有減噪效果的植物。小區南部重點打造中線廣場景觀,南側出入口結合小區南北向次干道設計,在出入口設計小區的配套公建及廣場,豐富了入口的景觀層次,北側出入口結合小區綠化景觀節點設置。根據主題設置文化長廊、夕陽樂園、兒童天地、綠荷小徑、陽光游園等集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活動區,滿足小區內不同人群的生活需求。
規劃區內給水管線由南側浩源供水有限公司供水管網接入。將市政給水管引至小區管網,直接供給用戶。排水體制采用雨、污分流排水體制系統。雨水匯入雨水管道后結合道路坡度排入蘆葦河,規劃雨水管采用雙壁波紋排水管。污水由樓前接戶管收集后匯入小區污水干管,經化糞池初步處理后,排至南側污水處理廠。 該區氣源采用煤層氣作為主要氣源。規劃小區內采用壁掛式箱式調壓站,安裝時應考慮景觀要求。充分考慮近期與遠期相結合、擴建改造與新建相結合,本著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經濟合理、全面安排、分期實施的方針,促進小區全面建設發展。規劃熱源為市政供暖。
合理進行建筑布局,各建筑南北布置,保證各住戶能滿足本地區最小日照要求,同時亦避開主導風向,室外管道根據負荷分級布置,并加強管道保溫及密封。給排水節能選用節水型衛生潔具及配水件。通過對用水系統進行有效的測量和統計,減少水的使用總量。給水系統采用減壓閥等措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供水管網滲漏,減小管網漏矢量。
該區設計過程中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合理設置綠化用地,合理開發地下空間;建筑及照明設計避免產生光污染,場地內的風環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動舒適,和建筑的自然通風;合理設置機動車、非機動車停車場;充分利用場地空間合理設置綠色雨水基礎設施。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Z].2008.
[2] 建設部令第146號—2006年,城市規劃編制辦法[Z].
[3] GB 5050180—93,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S].
[4] CJJ 83—2016,城市用地豎向規劃規范[S].
AnalysisonrelocationandresettlementconstructionplanningschemeofcoalminingsubsidenceareaofYangyaovillage
ZhangJin
(YangchengCountyHousingGroupPlanningCenter,Yangcheng048100,China)
The coal mining subsidence was the pain of people’s livelihood, was a big problem of our province’s people’s livelihood. According to the provincial, city, county relocation and resettlement requirements of coal mining subsidence, combining with the relocation and resettlement planning site selection of Yangyao village, made detailed planning scheme design to project site selection topography, relocation and resettlement requirements, gained the relocation and resettlement effect in resettlement of households, facilities, residential landscape and other aspects, solved the problem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to Yangyao village, strive to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livable, peaceful, warm residential district.
coal mining subsidence, regulation, scheme design
1009-6825(2017)30-0039-02
2017-08-17
張 晉(1986- ),女,助理工程師
TU984.1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