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齊艷華,李靜
(德州市水利局,山東德州 253014)
德州市推進水行政執法工作的主要做法
李華,齊艷華,李靜
(德州市水利局,山東德州 253014)
分析了德州市依法推進水行政執法工作取得的成效和亮點,并針對水行政執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措施。
德州市;依法行政;水政執法
近年來,德州市水利局按照上級有關部門要求,高標準、強力度地推進水利法治建設,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1.1 加強組織領導,不斷增強依法行政意識
1)加強領導,周密組織。根據市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考核標準和要求,德州市水利局制定了實施方案,成立了以局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抽調業務骨干為成員,負責日常具體工作。使依法行政工作有主管、分管,有具體執法科室,有實施執法責任人,從上至下建立了職權與職責相統一的良性運行機制。
2)強化措施,健全制度。一是建立了重大決策事項法律咨詢論證制度。聘任專業律師為局常年法律顧問,在關系到全局性、長期性、綜合性的重大水利事項決策前,除組織有關技術專家進行合理性、可行性論證外,還請有關法律專家進行合法性論證,以提高決策質量。
二是規范了行政審批許可制度。制定了《德州市水利局水行政許可實施細則》。明確了市水利局水政法規科的職責和內部科室聯動機制的責任分工,以及“信息公示”、“統一文書、專家評議、窗口受理、首席代表、限時辦結、一次性告知、考核評議、責任追究”等10項制度,強調了對行政審批工作辦理過程中的監督檢查和責任追究。
三是完善了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制度。為了規范執法行為,結合實際,編制了《德州市水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標準》,使水政執法人員在執法中做到了不越權、不越界,執法尺度“心中有數”,防止出現徇私枉法現象。
1.2 完善規章制度,為水利執法提供良好保障
為了方便熟練掌握使用法津法規,收錄了近年來水利一線執法、管理人員經常使用到的公共法律法規、水法律法規、地方性法規以及水利部、山東省政府規章及規范性文件,匯編成《政策性文件匯編》,以規范執法行為、推進依法治水。
在規范性文件配套上,2010年以來,德州市水利局已經在河道、水庫、水資源管理等方面出臺了《德州市農村公共供水管理辦法》等7項規范性文件。與此同時,指導和督促各區(縣)結合當地實際,制定了20余件縣級規范性文件。全市基本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水利政策法規體系。
1.3 加強水政監察規范化建設,樹立良好形象
1)專職水政監察隊伍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經編辦批復,市水利局組建成立了水政監察支隊,11個縣(市、區)全部建立了專職水政監察大隊,全市專職水政監察人員達到207人,執法力量明顯增強。
2)執法體制機制進一步理順。實行了綜合執法和聯合執法,集中了水利局多項職能職權,改多頭執法、分散執法為綜合執法、統一執法。目前,全市都建立了水利派出所、水利警務室等各種形式的水利與公安聯合執法機構,有正式警員24人、警車8臺。大力推行聯動執法和協同執法,執法力量得到整合和強化,執法效能顯著提升。
3)延伸構建水政執法網絡體系。樂陵、臨邑等縣(市、區)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建立了水政監察中隊,鄉鎮(街道)辦事處設立了水管站,水管站增設水政監察員;河道沿岸村莊設立執法聯絡員,具體承擔本轄區的執法巡查任務。全市基本形成了市有支隊、縣有大隊、鄉有中隊、村有聯絡員的四級執法網絡。
4)配齊水政執法裝備。齊河、禹城等縣克服困難通過各種途徑配備執法車輛。據統計,目前全市共有水利執法車輛36部,為規范執法車輛管理,全市統一了水政監察車輛外觀標識。
5)積極推進水政執法規范化建設。為全面提升綜合執法效能,在全市開展以執法隊伍、執法能力和執法機制三個建設為重點的新一輪水政執法規范化建設。德州市水利局和樂陵、臨邑、齊河水務局通過了省廳規范化試點驗收,并進行了命名掛牌。
1.4 深化水行政審批管理,全面推進政務公開
1)加快“三張清單一張網”建設。完善行政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審批事項清單,并全部網上公示。
2)推進“兩集中兩到位”建設。選調業務能力強的工作人員成立行政審批服務科,包括水資源論證等所有9項行政審批項目全部進駐政務服務中心,實行“一個窗口進、一個窗口出、內轉外不轉、充分授權、限時辦結”的工作模式。保證了工作的流暢性、嚴密性和準確性。
1.5 加強宣傳引導,進一步增強全社會節水意識
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深入開展群眾性水法制宣傳活動。“七五”普法期間,印發宣傳彩頁1.2萬份,出動宣傳車210車次。在交通干線路口、居民點街道等醒目位置,制作宣傳牌521塊。
設立了水事管理投訴舉報電話,受理違規鑿井、非法取水舉報線索52件,查實處理34件,維護了良好水事管理秩序。建立了德州市水資源網,及時發布涉水信息,開辟了網友留言欄,搭建了公眾參與、交流平臺。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多種形式,在全社會廣泛、深入、持久宣傳,全社會的水法治意識得到了明顯增強。
目前在行政執法過程中仍然存在政出多門,容易扯皮等現象。主要表現在執法對象上的交叉,如地下水與礦泉水,砂與礦,國土和水利部門都可以管理等。而各縣(市、區)水行政執法工作存在發展不平衡,執法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執法經費不足,裝備滯后等,為此,建議如下:
2.1 政策調研,為依法行政工作提供法制保障
結合實際,加強調研,抓緊制定配套地方政府規章,對相關法規進行分解、量化、細化,明確執法范圍、權限、程度、標準和責任,使水法律法規更具實用性與操作性,為依法治水提供法制保障。
2.2 宣傳普法,為依法行政工作提供輿論保障
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進行水法律法規宣傳教育的新途徑和新辦法,綜合運用現代傳媒手段,采取符合實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分步實施。并堅持執法與宣傳相結合。在每一次專項執法活動開展時,均應注意大造輿論聲勢,通過宣傳,減少違法行為,同時也減少執法成本。
2.3 保證裝備,為依法行政工作探索機制保障
當前,要做好水政執法工作,除了要有充足的經費和裝備,并且還要取得公安、法院等有關單位的支持和配合。經費是基礎,裝備是保證,公安、司法是手段,三者之間,相輔相承,缺一不可。要與公安、司法等有關部門建立密切的聯系,只有取得他們的大力支持和積極配合,才能使一些復雜、難辦的重大水事違法案件受到查處。
2.4 加強監督,為依法行政工作提供制約保障
研究建立良好的工作運行機制。一是矛盾調處機制,要堅持把水事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二是監督制約機制,推行水政執法公示制,增加透明度,讓人民群眾監督,讓全社會監督。同時要認真做好行政復議工作,加強水行政主管部門內部的層級監督,從而更好的規范行政權的使用,樹立水利執法威信。
總之,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水利是一項長期工作,不能一勞永逸,也不會一蹴而就。在今后的工作中,應始終堅持依法治國方略,不斷學習新的法律、法規,認真履行法定職責,為加快水利法治建設、創建“法治德州”做出積極貢獻。
(責任編輯 趙其芬)
D922.66
B
1009-6159(2017)-08-0038-02
2017-01-12
李華(1974—),女,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