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東華,岳現美,夏修迪
(濟寧市洙趙新河管理處,山東濟寧 272002)
談行政強制執行在水行政執法中的運用
呂東華,岳現美,夏修迪
(濟寧市洙趙新河管理處,山東濟寧 272002)
通過分析強制拆除濟寧市洙趙新河違章建房案例,探討在水行政執法過程中如何用好行政強制執行權,充分發揮水行政執法效力,為促進水利事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洙趙新河;強制執行;水行政執法;研討與運用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經濟利益的驅動,水事違法案件逐漸增多,在查辦案件的過程中,行政強制執行已成為了水行政執法過程中的關鍵環節。本文以洙趙新河依法強制拆除違章建房案為例,探討在水行政執法過程中如何用好行政強制執行權,充分發揮水行政執法效力,為促進水利事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洙趙新河是南四湖流域湖西一條以防洪、排澇、灌溉為主的大型骨干河道,自西向東流經東明、菏澤、鄆城、巨野、嘉祥、任城6個縣(區),于任城區劉官屯村入南陽湖。洙趙新河屬淮河流域南四湖水系,流域面積4 206 km2,保護面積3 047 km2(濟寧800 km2),主要保護京九鐵路、105國道、王樓煤礦、新挑河煤礦等廠礦企業。
2012年汛期,嘉祥縣5戶村民在105國道洙趙新河金屯橋兩側上下游堤防500 m范圍內違章建設14間房屋,從事經營活動。此違章建房,建在堤內肩、防汛公路一側,位置險要,給河道行洪造成了障礙,嚴重威脅著河道堤防安全。經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水行政處罰的一般程序進行立案查處,依次對違法當事人調查取證、案件討論、下達水行政處罰告知書、水行政處罰決定書,違法當事人逾期未能清除違章建房,且有向周邊蔓延的趨勢。在主汛期內,該違法行為未能有效制止,阻水障礙未能清除,水行政主管部門果斷采取有力措施,成立了聯合執法小組,由濟寧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經請示市政府同意,對其下達了《濟寧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責令限期拆除通知書》,在違法當事人逾期未能拆除的情況下,聯合執法小組組織水利、公安、縣水務局、鎮政府、派出所聯合,動用鏟運機械強行對洙趙新河內堤肩14間違章建房予以全部拆除,保障了河道行洪暢通,確保了堤防安全。
本案屬于典型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強制拆除違章建筑案。在該案執法過程中,最初是按照水事違法案件的一般程序進行查處的,即由立案、調查、水行政處罰告知、聽證告知、水行政處罰決定、行政復議、行政應訴,直到該水行政處罰決定發生效力,再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可能造成執法成本高、執法時間跨度長,執法過程中涉及到水利、公安、法院、政府法制辦等多個部門,操作難度較大,又由于本案發生在主汛期,違法行為仍在繼續、且有向周邊村鎮蔓延發展的趨勢,若不及時強制拆除,違法戶有可能發展更多,將會給河道行洪造成嚴重障礙,給沿岸人民群眾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
鑒于此,濟寧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經請示市政府同意,采取了多部門聯合、上下級聯動的執法形式,在最短的時間內,強行拆除了違章建筑,及時遏制了違法行為的發展,確保了堤防安全和河道行洪暢通,為水行政執法營造了良好氛圍。本案在案發地的沿河周邊村鎮影響較大,對水行政執法起到了一個很好的宣傳效果,發揮了水行政執法的威懾作用,維護了法律的尊嚴,樹立了水行政執法的良好形象。
3.1 注重水法律法規的宣傳
面對新形勢,要把加強宣傳水法律法規作為水行政執法的基礎工作,充分利用廣播、報紙、網絡等媒體,廣泛深入地開展水法規宣傳,打破每年一次水法宣傳周的格局,堅持常年不間斷宣傳,利用日常執法巡查時機開展法制宣傳,形成在執法中抓宣傳,在宣傳中促執法的全方位宣傳模式,使廣大人民群眾樹立水法制觀念,增強水憂患意識,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覺性。同時,要加大案件的查處力度,以案釋法,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環境,震懾不法分子,為水利執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3.2 抓好執法隊伍建設
法律法規的落實要靠過硬的執法隊伍,執法隊伍的建設要在執法工作中結合水行政執法的實際,選好、用好水行政執法人員,并注重執法人員的業務學習和集中培訓,可采用集中學習、定期培訓、以案說法、觀摩交流等形式,增強執法隊伍的戰斗力和執法活力,提高執法水平。
3.3 加強水行政執法網絡體系建設
2016年底,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在部分省、市區近10年實踐基礎上,各級黨政主要領導負責的“河長制”將在全國推行。特別是中央決定在2018年底在全國全面建立“河長制”更進一步體現了黨對河湖管理、水污染治理、改善水環境的高度重視和治水的決心。要以在全面推行“河長制”為契機,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全面建立起省、市、縣、鄉、村五級水利執法網絡體系,落實各級行政首長負責制的水行政執法模式,建立大案要案制度、一案一議制度,對重點管理對象跟蹤督辦,確保管理效果。同時,注重向農業、林業、公安、國土、司法等多部門延伸,形成縱向、橫向的聯合執法運作機制,實現“網格化、全方位、無縫隙、全覆蓋”的水行政執法模式。
3.4 建立執法機制,落實巡查制度
將各項涉水事務管理分類,細化責任分工,結合實際,建立“分類巡查、分工負責、集中執法、重點案件聯合督辦”的執法機制。落實三項制度,對涉水事務進行日常巡查、集中巡查,對重點進行專項巡查,確保水事違法案件不發生、少發生,杜絕重大水事違法案件的發生,維護良好的水事管理秩序。
3.5 理順與職能部門的關系
水行政執法應理順水行政執法機構與政府各職能部門的關系,營造良好的外部執法環境。在全國大力推行“河長制”的大背景下,將保護水資源、防止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等涉水工作納入各級黨委政府責任制,由河長牽頭,強化了水利、環保、國土、林業、公安、法院等部門聯合執法力度,解決同一案件相互推諉問題,形成多部門聯合執法、齊抓共管的執法格局。
3.6 慎用強制權
行政強制執行是行政機關或者申請人民法院,對拒不履行行政決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強制履行義務的行為。前提是在行政機關履行行政管理職責的過程中,行政管理相對人拒不履行行政決定,而為了制止違法行為、防止證據滅失、避免危害發生、控制危險擴大的緊急情況下,可以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實施的行政強制措施。由于強制執行直接施加于人身或財物,造成對公民人身自由、財產權侵害的可能性較大,且具有不可恢復性,且對行政管理相對人的權益影響較大,一旦疏忽或不當,易引起巨額國家賠償。因此,適用行政強制執行必須十分慎重,嚴格遵守法律、法規的規定。
依法強制執行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強制措施提升執法效能,促進業務管理,保障工程安全運行、效益的發揮,同時樹立水利執法權威,保障水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在水利執法工作中,要做到執法檢查常態化,對工程做到網格化、全覆蓋檢查,及時遏制違法行為的發生,同時要結合工作實際,努力探索、大膽創新、逐步摸索出適應本部門或本單位實際的綜合水行政執法模式。
(責任編輯 崔春梅)
D922.66
B
1009-6159(2017)-08-0042-02
2017-06-08
呂東華(1973—),男,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