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奇蕾,陳炳山
(1.聊城大學,山東聊城 252000;2.聊城市水利局,山東聊城 252000)
聊城市現代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傅奇蕾1,陳炳山2
(1.聊城大學,山東聊城 252000;2.聊城市水利局,山東聊城 252000)
闡述了現代農業的內涵和意義,分析制約聊城現代農業發展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同時,為西部經濟隆起帶城市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借鑒。
聊城市;現代農業;農業經濟
山東省西部經濟隆起戰略是在魯、蘇、豫、皖、冀5省交界的長條地帶,以現代農業為基礎,以區域性中心城市和重點城鎮為骨架,以特色產業為支撐,形成若干發展高地,充分利用后發優勢實現科學跨越發展,現代農業在西部經濟隆起戰略中處于基礎性地位。聊城市是山東省糧食產量過百億斤的5個市之一,當前在農業發展方面也正面臨著科技化和產業化水平低、基礎設施不健全、產品質量監管不到位、缺少品牌優勢等問題,迫切需要以現代農業為總抓手,推動聊城農業“爭先進位、科學發展”,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總體發展目標。
1.1 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加快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可以完善基礎設施,改善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生產要素的使用效率,全面提升糧食生產能力,增強農業市場競爭力,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目標。
1.2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
農業現代化是夯實物質基礎,實現生活富裕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有效措施,對于打造“三生三美”社會主義新農村和脫貧攻堅工作都有重要推動作用。
1.3 我國農業發展的根本方向
當前,我國改革進入深水區,經濟呈現新常態,農業的發展動力和環境條件也在發生深刻變化,各種風險和結構性矛盾正在積累和聚集,農業經濟的好與壞關系到我國最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到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敗,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村改革顯得尤為重要。
2.1 存在問題
一是品牌優勢有待開發,在國內外有較強知名度的品牌相對較少,規模較小、競爭力較弱。二是產業鏈條有待完善,系列轉化產品、精深加工產品比重小,缺乏完整的產業鏈條。三是科技含量有待提升,現有科研成果質量不高,農業科技貢獻率和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四是保障措施有待加強,水利設施不完善,農業機械化水平較低,大型高效配套機械不足。五是監管體系有待健全,農產品質量檢測薄弱,假冒偽劣農資仍未從根本上杜絕。
2.2 問題的成因
1)思想認識程度不高。各級政府部門對現代農業的內涵、意義和推進措施仍缺乏足夠的認識;農民群眾多年沿襲常規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對現代農業生產方式抱有懷疑和觀望的態度。
2)建設資金投入不足。聊城市經濟實力弱,可用于發展現代農業的財政資金有限;農民自身經濟實力不強,沒有擴大再生產、興辦產業和參與現代農業體系建設的能力;金融部門對農業支持不夠,一些農業龍頭企業獲取擔保貸款能力差。
3)文化智力支持不足。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加快,農村人才隊伍呈現“空心化”趨勢,農業勞動者以老人、婦女為主,耕作觀念落后,與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的發展要求不相適應。
4)扶持政策力度不夠。聊城市在扶持和發展現代農業的制度和機制方面,還有許多有待改進和完善之處,導致社會上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及其他各種資源沒有充分的流向現代農業。
3.1 抓住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點
1)在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上實現突破。加快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建設,促進農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2)在加強農業制度和資金保障上實現突破。建立完善現代農業建設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完善投入支農資金管理辦法,提高支農資金使用效益。3)在強化農業科技支撐上實現突破。加大對農業科技研發的投入,加大涉農工業部門的科技研發力度,促進農業技術成果及時轉化為現實生產力。4)在推進農業規模化生產上實現突破。推動農業規模化經營,大力開展農業園區建設,建立起西部經濟隆起帶現代農業信息、技術、品種展示平臺。
3.2 加大政策措施落實力度
1)擴大生產規模,推進糧食高產化。一是要抓好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規劃聊城項目區建設,大幅提高噸糧田比重。二是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大力實施良種工程,推廣糧食增產關鍵技術,著力推進糧食高產創建示范田建設。三是充分發揮涉農部門的作用,積極推廣供銷系統“大田托管服務”,推進郵政系統“萬畝示范田”建設。
2)完善生產鏈條,推進經營產業化。一是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穩步擴大蔬菜種植規模,鞏固“中國蔬菜第一市”的稱號,著力發展生態畜牧業,實施好萬噸甲魚產業鏈項目。二是加快建設聊城農產品物流交易中心。將農產品物流交易中心打造成為全國檔次最高、影響最大、輻射華北、面向全國,在西部經濟隆起帶中占據龍頭地位的農產品物流交易中心。三是推進產品品牌化。以創建“綠色農產品之都”為目標,進一步叫響中國蔬菜第一市、中國阿膠之鄉、鴨梨之鄉等稱號,加大“聊·勝一籌!”品牌宣傳力度。
3)加強基礎建設,推進硬件設施化。一是加快農田水利建設。抓好小農水重點縣、灌區節水改造,推動“旱能澆、澇能排”的農田灌排體系建設。二是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加強耕地保護,支持水肥一體化和有機肥積造設施建設。三是大力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繼續爭取提高農機補貼資金,提高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
4)開展技術研發,推進科技現代化。一是繼續推進產學研結合,構建玉米、小麥、花生、蔬菜、蘋果等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二是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對農業科技推廣人員開展有計劃、系統性的培訓。三是加大農業信息技術研發力度,與西部經濟隆起帶城市搞好合作,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
5)保護生態環境,推進生產持續化。一是科學合理使用農業投入品,鼓勵使用有機肥。二是充分利用戶用沼氣和大中型沼氣工程產生的沼渣、沼液發展有機蔬菜果品,繼續實施生態與農村新能源示范縣項目。三是加強土壤、水體、大氣污染防治,大力植樹造林,建設生態濕地等。
6)增強智力支持,推進農民職業化。一是大力提高農民素質,加強技術技能培訓,培養一大批科技明白人、流通經紀人和致富帶頭人。二是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農村土地流轉,促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三是完善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政策,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設立農村青年創業基金,引導和鼓勵農村青壯年就地就業或創業。
7)著力強化制度保障,推進政策系統化。一是強化財政扶持政策。利用好山東省西部經濟隆起帶資金扶持政策,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建立各級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二是放寬農村金融準入政策,發展小額信貸服務。三是合理引導工商資本進入農業,鼓勵工商資本進入產前、產中、產后的加工、營銷、技術服務等。
[1]鄧蓉.《現代農業基礎知識》[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
[2]蔣和平,辛嶺.《建設中國現代農業的思路與實踐》[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
F323.213
B
1009-6159(2017)-08-0060-02
山東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6 RKB01201)
(責任編輯 崔春梅)
2017-07-01
傅奇蕾(1978—),女,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