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潤澤
(夏津縣水務局,山東夏津 253200)
夏津縣高標準農田水利建設探析
任潤澤
(夏津縣水務局,山東夏津 253200)
介紹了夏津縣積極探索加強高標準農田水利建設、管理的各種措施和方法,深入分析了當前存在的問題,并結合本縣實際,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夏津縣;高標準農田;建設與管理
農田水利是農業的基礎和命脈,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對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增強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持農業生產持續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1 領導高度重視,措施得力
夏津縣始終把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作為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了黨委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合作的工作協調機制,按年度工作計劃,逐年下達目標任務分解到鄉鎮、村委會及相關部門。同時,出臺了《夏津縣扶持農田水利建設的意見》,加大了公共財政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扶持力度,每年的投資規模、工程數量保持了持續增加的良好勢頭。為提高各鄉鎮、有關部門的工作積極性,建立健全了農田水利建設獎罰機制,對完不成建設目標,名次落后的鄉鎮通報批評,對工作力度大,任務完成好的,給予一定的獎勵。在各項工作措施的推動下,夏津縣連續3年超額完成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年度規劃。近年來實施的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涉水涉地資金整合農田水利建設項目、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水網建設工程等,由于工程建設質量好,建后管理措施到位,工程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均得到了較好的發揮。
1.2 高標準規劃,前期工作準備充分
在高標準農田水利規劃工作中,夏津縣堅持因地制宜、高標準、嚴要求切實做好水利項目前期規劃工作,并成立了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由專人負責抓好督促、督辦工作,保證了規劃質量,結合全縣實際,夏津縣精心編制了《夏津縣農田水利建設規劃》《夏津縣農田水利項目縣建設方案(2016-2018年)》,同時還編制完成了《夏津縣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夏津縣水網建設規劃》、灌區末級渠系改造、城北水系建設、節水灌溉等方面的專項規劃,這些規劃及建設方案為夏津縣實施高標準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提供了科學、可靠的依據。
1.3 技術力量較強,具有一定的管理服務能力
多年的農田水利建設培養了一大批從事農田水利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的專業技術人才和施工隊伍。同時聘請省水利科學研究院專家為水利技術顧問,對全縣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進行指導,幫助夏津進一步提高農田水利設計、施工、管理和服務水平,保證所實施工程不出現任何質量與安全問題。
1.4 農民積極性高,參與工程建設意愿強
縣基層水利服務體系組織健全,具有組織農民承擔建后管護責任的能力。夏津縣大力發展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基層水管站的作用,各項工程建成后,根據機井、泵站等不同的灌溉形式,按照“鄉鎮水管站+村級灌溉服務隊”的組織管理體系,充分發揮農民參與工程的積極性,真正讓農民成為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受益的主體。
1.5 有較強的資金整合能力和工作經驗。
夏津縣不斷加強涉農資金整合力度,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優勢互補、形成合力”的原則,其中2016—2017年涉水涉地項目整合了水利、農業綜合開發建設資金6 600多萬元,集中連片建設白馬湖、鄭保屯、雙廟3個鄉鎮3 000 hm2高標準農田水利項目,做到了集中力量辦大事。在涉農資金使用、管理上,夏津縣按照上級有關文件要求,一是加強資金運行監督,簡化資金撥付環節,提高資金運行效率;二是實行公示制度,在工程建設前對項目建設內容、工程量、投資、項目參與單位等在項目村、項目區進行張榜公示,接受群眾監督;三是農業專項資金的安排使用按照“統籌規劃、適當集中、突出重點、注重效益”的原則,更好地發揮財政資金的效益。
2.1 資金問題
根據夏津縣編制的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將要把全縣85%的耕地建成為高標準旱澇保收農田,規劃總投資13.8億元,資金壓力較大,目前所建高標準農田僅占總耕地的30%,靠縣級財政和群眾投資投勞無法解決,需要上級部門給予大力支持。
2.2 占地問題
高標準農田水利工程,涉及項目區每家每戶,部分農戶自覺性不強,短期利益較重,不愿占用自己的田地,協調難度大,占地成為主要制約因素。
2.3 水源問題
夏津縣雖有潘莊引黃、引衛、位山引黃、南水北調引江水等優勢,但夏津縣位于引黃末梢、衛運河水量水質不穩定、南水北調行水期短,因此夏津縣適時用水條件差,保證率低,調引客水無保障。
3.1 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高標準農田水利建設關系國家糧食安全和現代農業發展,責任重大,任務艱巨,各級政府要將其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績效考核機制,強化工作責任,加強組織領導、規劃銜接和工作協調,形成工程建設的整體合力,同時加強同引黃、引衛及上游用水縣(市)的聯系,大力引進外來水源,解決水源緊缺短板。
3.2 強化政策,建立標準
一是加大規模化節水建設投資力度,增加地方財政對高標準農田水利建設的投入;二是建立社會資本投入激勵機制,結合土地依法有序合理流轉,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工程建設;三是加大科技支撐力度,制定不同區域、不同耕地類型的規模化節水建設標準和技術規程;建立健全基層水利服務體系,鞏固和完善管理服務機構;結合農業生產實際和耕作制度改革,積極探索高標準農田水利建設的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降低建設成本,提高技術水平和工程效益。
3.3 精心組織,周密實施
工程建設項目區要選擇在水源有保證,防洪有保障,排水有出路,地塊集中連片、開發潛力大、帶動示范作用強,項目所在鄉村干部和農戶有建設意愿,積極配合工程建設的地方。要在統一規劃基礎上,根據省市審定的編制規劃和年度計劃,編制年度實施方案。嚴格按照建設標準進行項目設計、施工建設和管理,實行整體推進,綜合治理,實現田成方、渠相通、路相連,達到旱能灌、澇能排的要求。
3.4 整合資金,加大投入
一是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投入,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目前夏津縣小農水重點縣建設面積尚不到全縣總耕地面積的30%,建議上級部門對夏津縣投入予以傾斜。二是創新管理機制。涉水涉地有關部門要按照“三不變”(即管理主體不變、資金性質不變、管理渠道不變)、“六統一”(即統一規劃布局、統一水源配置、統一技術標準、統一稽查驗收、統一管理體制、統一調度運行)的原則,建立務實高效的部門協調推進機制,建立全縣統一規劃、部門分頭實施的聯動機制,做到高起點規劃、大規模示范、高標準建設。三是創新建設機制。大力推行民辦公助、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的建設方式,引導和鼓勵企業大戶、民間資金和廣大農民群眾建設高標準農田水利項目。
(責任編輯 遲明春)
F323.4
B
1009-6159(2017)-08-0062-02
2017-07-04
任潤澤(1972—),男,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