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友志,王紅英
(德州市水利局引黃工程維修施工隊,山東 德州 251200)
潘莊引黃灌區信息化建設存在問題與對策
鄭友志,王紅英
(德州市水利局引黃工程維修施工隊,山東 德州 251200)
通過對潘莊引黃灌區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分析,指出了灌區信息化建設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灌區信息化建設的發展對策。
德州市;潘莊引黃灌區;信息化建設
德州市潘莊引黃灌區于1971年10月動工興建,1972年5月開始提閘引水。潘莊引黃灌區是山東省大型灌區之一,位于齊河、禹城、平原3縣境內,全線長91.3km。灌區承擔著德城區、經濟開發區、齊河、禹城、平原、武城、夏津、陵城區、寧津9縣(市、區)77個鄉鎮、336萬人的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用水的供水任務,年均引黃河水10.7億m3,是德州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命脈。
自2009年開始,潘莊灌區管理局對灌區進行了信息化建設,搭建了覆蓋整個灌區8個管理所的網絡信息平臺,先后建成了灌區網絡信息中心系統、遠程閘控系統、水位自動測報傳輸系統、水情自動化測報手機客戶端系統、視頻監控管理系統、遠程自動化測流系統,該項目的實施,有力推動了潘莊灌區水利信息化發展進程。
1.1 潘莊灌區網絡信息中心系統
潘莊灌區網絡信息中心系統是潘莊灌區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是實現水情數據及信息匯總、分析及信息交換、資源共享的中心平臺。灌區8個管理所為分中心,負責采集和接收轄區內各測站點的水情數據及信息、監控視頻。為保證水情數據及信息、監控視頻高質量、穩定、快速傳輸到潘莊灌區管理局,采用了光纜作為載體進行連接,再通過互聯網寬帶進行數據及信息傳輸。
1.2 遠程閘控系統
該系統以S7-200PLC控制器為核心,超聲波水位計、閘位計為采集設備,遠程計算機、觸摸屏為控制設備,限位開關、繼電器、接觸器為執行設備。利用信息化網絡遠程控制灌區各分干閘門的啟閉和運行,利用變頻技術合理調節提降速率,保證閘門快速、準確開啟和關閉。
1.3 水位自動測報傳輸系統
該系統利用管理局自主研發的超聲波水位測量端機,對灌區總干及支干16個測點的水位實施24h在線監測灌區測點的水位變化情況。通過自主開發的軟件,將采集到的水位數據按照設定的更新時間,每6min一次的速度自動傳輸到管理局和管理所。該系統還具備對超設計水位運行及監測點水位升降過快自動報警的功能。
1.4 水情自動化測報手機客戶端系統
該系統是管理局自主開發的灌區水情自動化測報手機客戶端,他是基于安卓平臺的APP軟件,只要在智能手機上安裝上水情APP軟件,打開手機客戶端便可以隨時隨地在線查看潘莊灌區8個管理所,16個測點的水位情況和查詢歷史記錄。
1.5 視頻監控管理系統
該系統是在各管理所或支干建立視頻采集點。灌區節制閘采用有線傳輸,無電源點采用無線傳輸,利用太陽能做動力。各采集點配備專門設計的照明系統,實現24h在線監控,采集數據通過光纖傳送到管理所控制服務器,再通過網絡寬帶傳至管理局。通過搭建視頻監控網,管理局和管理所可以實時監控各測點現場水情情況,可避免惡劣天氣或夜間去現場觀察水情,減少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1.6 遠程自動化測流系統
該系統在崔莊管理所得到應用,他是利用微機和相應軟件建成的自動化測流系統,通過遠程控制實現全自動測流,包括測流門的自動打開,測流過程的全程監控,測流垂線自動布設及垂線點的自動定位等程序,測流數據自動生成報表。
2.1 信息化建設資金投入不足
目前,灌區信息化建設資金投入主要是在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中列出,占很小的比例,加上地方配套資金到位率低,導致灌區信息化建設和維護經費缺乏。
2.2 信息化建設系統功能不完整
灌區信息化建設目前只是根據灌區需要,建成了灌區網絡信息中心系統、遠程閘控系統、水位自動測報傳輸系統、水情自動化測報手機客戶端系統、視頻監控管理系統、遠程自動化測流系統。這些系統僅僅在總干及支干少數監測點實施,未能覆蓋整個灌區,遠遠不能滿足灌區的現代化發展要求。
2.3 信息化建設缺乏復合型人才
目前,灌區信息化建設迫切需要既懂業務又懂信息化技術的復合型人才,灌區信息化建設的人才狀況與信息化建設所需專業技術人員存在明顯差異。在信息化建設中由于專業人才缺乏,針對灌區信息化建設的重點,信息化的需求分析,缺少頂層設計,統一規劃,將會造成灌區運行管理成本增加,灌區管理也會處于被動局面。
3.1 灌區信息化建設科學規劃
灌區信息化建設要根據灌區實際業務的需求,在總體規劃上,突出重點,在項目建設上,選擇效益明顯的應用領域。灌區信息化建設要根據自身的基礎、工程條件、管理狀況、資金情況,合理規劃建設目標,可先規劃急需問題,然后逐步完善實際需要。要落實好信息化建設維護費用,保證信息化設施建成后長期有效運行。
3.2 加大灌區信息化建設的資金投入
灌區信息化建設科技含量高,資金投入大,要盡可能地在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項目中多列支出,要積極調動多方面因素籌集資金,要依靠政府引導,社會共建的投資格局。
3.3 加大灌區信息化建設專業人才的培養
灌區信息化建設專業技術人員是灌區信息化建設的重要保障,針對當前灌區信息化建設專業人才缺乏的問題,需要加強對灌區人才的培養,利用信息化知識培訓,來加強灌區干部職工的信息化知識水平和計算機應用水平的提高。除了加強干部職工培訓外,還應引進相關專業的大學生,培養跨行業的復合型人才。
3.4 加強灌區信息化建設系統管理
灌區信息化建設的系統,設備多,分布廣,使用的設備精密,操作流程嚴格。因此,系統管理和使用必須明確責任主體,規范管理職責,嚴格操作規范流程。很多設備設施在野外,易受火災、地震和人為破壞,應在日常管理中重視。
3.5 加快灌區綜合信息數據庫系統的建設
灌區綜合信息數據庫系統在灌區信息化建設過程中處于核心地位,是灌區信息化建設完整鏈條中重要的環節,采用數據庫儲存信息是信息存儲、處理和利用的最佳途徑。包括實時水情、歷史水清、土壤墑情、降雨量、蒸發量等綜合數據,并具備數據定義、輸入、查詢和統計功能。
3.6 加快灌區綜合信息采集系統的建設
灌區的灌溉范圍涉及面廣,各縣(市、區)土壤狀況、氣候、降雨、農作物長勢等存在差異,為保障灌區水資源平衡,科學配水實施,必須加快灌區綜合信息采集系統建設,實現灌區渠道水情、氣象、田間水情、農作物長勢等各要素的監測。
3.7 建立灌區辦公自動化系統
灌區辦公自動化是提高灌區管理機構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灌區現代化發展的趨勢。他是黨政公文、信息收發、檔案管理、會議管理、新聞宣傳、灌區數據監測、控制系統、視頻監控系統、各類灌區信息、灌區業務處理于一體的綜合性信息處理平臺。
(責任編輯崔春梅)
S274
B
1009-6159(2017)-02-0040-02
2016-09-19
鄭友志(1978—),男,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