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德志,侯大偉,段洪勛
(威海市文登區水利勘測設計院,山東 威海 264400)
文登低山丘陵區河道治理措施及建議
于德志,侯大偉,段洪勛
(威海市文登區水利勘測設計院,山東 威海 264400)
對威海市文登區境內水旱災害成因及河道治理措施進行分析,并提出今后工作建議。
威海市;河道;水環境;生態治理;行政管護
自1984年起,威海市文登區持續進行骨干河流治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中小河流重點縣綜合整治工作,以“河暢水清、功能健全、岸綠景美、人水和諧”為目標,通過水土保持、河道疏浚、生態化護坡等措施,著力恢復河道生態功能,提高行洪排澇能力,強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城鄉水環境得到較大改觀。
要全面研究擬整治河段和毗連的上、下游河段治理開發問題。規劃時要調查了解社會經濟、河勢變化及已有的河道整治工程情況,進行水文、泥沙、地質、地形的勘測,分析研究河床演變的規律。要上下游、左右岸統籌兼顧,依照河勢演變規律因勢利導,山丘區河道受地形、地質條件影響,河槽、灘地綜合治理時,預留適當河灘寬度。根據實際需要,有計劃、有重點地布設沿河建筑物。除必要的險工段、攔水建筑物外,盡量減少硬質化材料護岸。建筑材料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節省投資。
文登區境內河道整治除滿足區域防洪排澇要求外,要兼顧灌溉引水、休閑健身功能。在設計中首先必須標明設計流量下堤線的位置。設計堤線應與河流主流方向相適應,并與最大洪水的主流線大致平行,在平面上,一個河段兩岸堤防間距大致相等,不易突然放大或縮小。在縱向上,堤線應力求平順,各堤段平緩連接,不得采用折線或急彎。堤線布置應少占耕地,考慮現在實行的基本農田紅線指標,盡量做到占補耕地平衡,同時,堤線布置要考慮便于防汛和工程管理。
2.1 加強水土保持建設,從源頭上改善河道生態
自1949~1985年的37年間,全區整修 “三合一”水平梯田 25 920 hm2,壩頭地 146.67 hm2,水平梯田4 340 hm2,深翻整平小平原耕地13 693.3 hm2,共整治農田44 100 hm2,占總耕地面積的60.14%;發展林地 42 017.9 hm2、草地 14 120 hm2,森林覆蓋率達24.2%,建成谷坊工程5 000座。通過采用水平梯田、陡坡退耕還林、開發經濟林、水保林、疏林補植、封山育林、興建蓄水攔沙谷坊等措施,至2013年文登區公布的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中,文登區輕度水土流失417.19 km2,占文登區1 645 km2的25.36%;中度以上水土流失229.07 km2,占文登區1 645 km2的13.93%。治河先治坡,治理上游,控制水土流失、減少河道淤積、在雨季充分利用河道上游植被涵養水源,枯水期對下游河道形成補充,改善了河道生態環境。
2.2 建設水庫、塘壩蓄水工程,有效調節洪峰
文登區目前擁有大型水庫1座、中型水庫3座,?。?)型水庫 19 座,?。?)型水庫 51 座、塘壩917座,總計興利庫容達到22 395萬m3,相當于全縣多年平均徑流總量的51.1%。大量水庫塘壩蓄水工程成為水庫洪水承泄區,洪峰得到很大削減。庫塘不僅為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提供可靠的用水保障,又極大減輕了下游河道行洪壓力。
2.3 貫徹生態建設理念,提升河道系統修復能力
目前,傳統的“改造自然,征服河流”的河道治理觀念已成為歷史,代之以人水和諧,可持續發展的新理念。2013年,在威海市文登區實施的64.79 km中小河道重點縣建設中,統籌考慮防洪除澇、水系溝通、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要求,在長達80.09 km的河道護坡建設中,采用漿砌石護坡4.49 km,干砌石護坡4.55 km、生態袋護坡12.18 km、生態混凝土護坡14.5 km、植物護坡50.37 km,漿砌石護坡僅占5.6%,取得較好的河道治理效果。
2.4 增加攔蓄水面,打造水文化景觀
抱龍河是文登區東母豬河的主要支流,橫貫文登城區。文登區在保證城市防汛安全的同時,發揮抱龍河橫貫城區的優勢,按照生態化、景觀化的要求,邀請上海同濟大學進行整體規劃設計。規劃河段總面積73萬m2,其中水面面積為42.68萬m2,河段全長10多公里,景區建有9座橡膠壩。沿河建有大型音樂噴泉和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抱龍河公園。2010年文登區水利局挖掘整合沿河兩岸附近散布的“文登學”文化主題公園、召文臺古遺址、萬石山摩崖石刻、峰山公園等景點,將抱龍河風景區申報國家級水利風景區。2010年12月,文登城區的抱龍河水利風景區通過水利部評審,被正式批準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成為威海市首個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2.5 規劃濕地公園建設,解決洪水出路
在母豬河、昌陽河河道入海口地區,由于地勢較低,在洪水和海潮的作用下,兩河入??诤佣谓洺J艿剿疄摹N牡菂^規劃在該區域修建濕地公園,給洪水出路,降低洪水位,降低洪峰壓力。2013年12月,經山東省林業廳批準,香水河省級濕地公園正式成立。濕地公園總面積1 811.55 hm2,濕地面積為1 105.96 hm2。公園內動植物資源豐富,有維管植物74科198屬301種,淡水浮游植物232種,海水浮游植物84種,苔蘚類植物3種;各種野生動物1 721種(含淡水、海水浮游動物和淡水魚類)。同時,濕地公園中還開發了河道休閑、親水功能,為居民提供了娛樂、健身、游玩場所。
文登區河道管理所主要負責管理文登區轄區內母豬河、東母豬河、青龍河、昌陽河4條骨干河道的日常管理工作,確保河道行洪安全,并負責全區河道采砂及采砂場設置的審批工作,對全區河道采砂實行統一收取管理費。按規定權限,審批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工程建設方案。文登區所轄的12個鎮和3個街道辦事處的水利站,負責母豬河、東母豬河、青龍河、昌陽河4條骨干河道以外河道的管理,確保河道行洪安全。
2013年在開展水政執法規范化建設過程中,通過“執法隊伍、裝備、制度三個強化”,構建起了較為完備的水政執法網絡體系。2013年3月成立了水政監察大隊,并依托文登基層水利服務中心,成立了5個水政監察中隊,將全區15個鎮辦劃分為5個片區,由5個中隊分別管理;自然村挑選了700多名人員為農村水管員,負責本村區域內涉水事件巡查、上報等工作,初步構建起了“上下一體、條塊結合”的三級水政執法網絡。水政監察大隊配足各項執法裝備,并統一標識。制定了 《水政執法巡查制度》《水行政許可稽查制度》《重大水事違法案件掛牌督辦制度》等制度。2013年通過了省水利廳驗收,榮獲水政執法規范化建設示范縣稱號。
4.1 理順管護機構,保持河道治理成果
目前,文登區的河道管護機構只是初具雛形,還有待完善成熟。在河道管理的具體做法上,借鑒先進單位“河長制”管理經驗,在現有管理框架下,發揮社會力量,把河段管理落實到人,明確管護范圍,量化河道管護經費,明確管理者的責、權、利,開展河道日常巡護、管理。確保河道治理工程效益長效發揮。
4.2 持之以恒搞好水宣傳
目前文登區大中型水庫和部分小型水庫均承擔城鄉居民生活供水任務,水庫是河水的集結地,河道水質好壞直接影響到人們生活用水安全,影響人們身體健康。要持之以恒,加強用水安全宣傳,增強全社會水憂患意識和水法制觀念,讓人人愛惜水資源,愛惜生存環境,共同保護人類和其它生物依賴生存的家園。
(責任編輯 遲明春)
TV85
B
1009-6159(2017)-06-0023-02
2016-12-24
于德志(1962—),男,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