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會敏
(陜西省交口抽渭管理局,陜西 渭南 714000)
交口抽渭灌區任家站設施灌溉面積8萬畝,有效灌溉面積7萬畝,近年來實際灌溉面積約5.8萬畝。1980年前,任家站設施灌溉面積位居全局之首,因渠道工程設施老化失修、局內站際間面積串灌、農民用水積極性不高等原因,造成失灌面積增大,現任家站灌溉面積位居全局第三。任家站2010年引水任務為1039萬m3,2014年引水任務為1111萬m3,引水任務增加了72萬m3,灌溉引水難度加大。這就要求任家站采取多種措施,擴大灌溉面積,增加引水效益。
任家站灌溉工程大多修建于上世紀90年代以前,由于過去灌溉工程建設標準低,渠道襯砌率不高,并且已襯砌的渠道老化失修嚴重,致使水地起旱面積逐年增加。據統計,因渠道工程老化失修造成失灌面積約2萬余畝。
任家站灌溉工程普遍存在田間工程不配套,灌溉水的田間輸配水、田間滲漏損失嚴重;節制閘、配水閘、生產橋及過路涵配套不全,給灌溉管理工作和農業生產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多數斗渠未設量水堰,征收水費只能按畝均攤,灌溉期間搶水現象嚴重;灌溉管理落后,且群眾節水意識淡薄,灌水方式粗放,大水漫灌現象普遍,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低。主要集中在5段5、6、7、8 斗和六段 16 斗,其中 5、6 斗實施難度最小。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農業結構調整,近年來,任家站灌區形成了西瓜、甜瓜等特色農業種植產業。但是,目前的任家站的灌溉工程和灌溉模式不能滿足其灌溉用水要求,特別是設施農業灌溉的要求,使得部分群眾不愿意用灌區水。
因大荔縣修建張下抽水站后,使得1萬余畝灌溉面積轉為該抽水站灌溉面積。
根據水平衡,對任家站不同水平年農業需水量進行預測。農田灌溉需水量取決于灌溉面積、灌溉方式及灌溉定額等因素。根據灌區多年統計資料,小麥凈灌水定額為90m3/畝,毛定額為146m3/畝,灌水次數為2次,即冬灌、拔節;玉米凈灌水定額為120m3/畝,毛定額為193m3/畝,灌水次數為2次,即拔節、抽穗;油菜凈灌水定額為903/畝,毛定額為146 m3/畝,灌水次數為2次,即冬灌、抽苔秋雜凈灌水定額為90 m3/畝,毛定額為146m3/畝,灌水次數為2次,即拔節、抽穗;夏雜凈灌水定額為90m3/畝,毛定額為146 m3/畝,灌水次數為2次,即冬灌、拔節;蔬菜凈灌水定額為240m3/畝,毛定額為387m3/畝,灌水次數為6次,即苗期、生長期、生長期、生長期、生長期、生長期。綜合凈灌溉定額為160m3/畝。經過水量平衡計算看出,1111萬m3的用水任務可以灌溉7萬畝田地,遠大于當前實際灌溉面積5.8萬畝。而目前,任家站水用不完,灌溉用水難度的增大,說明作物灌溉不足,完全滿足需求。
2009年前后,任家站四段爭取到了灌區末級渠道節水改造項目資金,六段爭取到了大荔縣小水項目投資,改變了部分渠道工程設施面貌。通過修復渠道可恢復的面積有5000余畝,主要集中在三段5、6斗。同時,現可通過延長斗渠、新修分渠,進行渠道襯砌擴大灌溉面積,共可擴灌約1萬~2萬畝。
經多年努力,任家站已改變了上游一、二、三段群眾冬春灌只灌一水的習慣,現冬春灌普灌兩水,為擴灌增加了機會。
五年來,任家站強化管理,走精細化管理的路子,使得管理體系日臻完善。對于擴大灌溉面積,管理站的信心足、決心大。管理站站長多次與有關部門協商勾通,并做了大量前期工作,一心一意謀求擴大灌溉面積,誓奪全局第一大站地位,重現昨日雄風。同時,鄉站配合緊密,與村組關系融洽,工程實施外部阻力小;管理站配合施工態度積極,工作熱情高,執行有力,大家對恢復面積都情有獨鐘,都想通過擴大面積,增加引水量,提高職工收入。
交口抽渭擴灌機制從灌區農業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出發,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目的,以發展節水灌溉、增加有效供水能力為重點,充分利用灌區水利基礎設施,擴大有效灌溉面積,建設高效、節水的現代化高標準灌區,提高灌區效益,實現水資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續利用。采取的主要舉措:一是利用專項資金對實現擴灌的干部職工進行獎勵,以實現擴灌目的;二是改進完善供水模式,以優質服務鞏固拓寬用水市場;三是加強內部用水管理,合理調配,嚴格執行灌水定額,提高灌溉效益;四是加快工程設施建設,為擴灌提供支撐。
首先建立恢復面積專項資金,以“投入回報系數”指標為基礎,引入恢復面積競爭機制,提高大家的工作熱情。同時把資金投入與水量任務掛鉤,確保投入有回報。
(1)資金來源。從2009年起,交口抽渭管理局將基層管理費中專門用于末級渠道建設的0.01元/m3收歸到局里統管,集中資金辦大事,襯砌了部分斗分渠道,后于2013年春灌返還各站。建議管理局將水價中的這1分錢繼續收局統管,建立恢復面積專項資金,專門用于末級渠道工程建設。有可能的話,其它末級渠道項目建設資金也可納入其中一并管理使用。若局內確無資金來源,上級有關末級渠道項目投資,仍可按此方案實施。
(2)投入回報系數:即年引水任務增加量與工程建設投入資金的比值{年引水任務增加水量(萬m3)/資金投入(萬元)}。灌區內因作物種植結構和用水習慣的不同,恢復相同面積的年用水量并不相同,所以投入回報系數采用年引水任務增加量,而不是恢復面積大小。
(3)實施步驟。一是管理站申請。各管理站依據可恢復(擴灌)面積的實際情況,經初步踏勘后,向灌溉科提出申請,主要說明工程規模、恢復面積、年增加引水量、所需資金等情況。二是確定實施方案。灌溉科可委托設計院派專業人員現場踏勘后,提出具體實施方案,并完成工程預算。三是計算投入回報系數。所需資金由灌溉科確定,年增加引水量由管理站確定,計算出該項目的投入回報系數。四是排序并公開。將所有申報的項目按投入回報系數大小進行分類排序,此排序即為項目實施的先后順序,并在全局公開。公開資金投入及排序,是為了進一步增加資金使用的透明度,促使資金使用更合理,確保有限的資金充分發揮效益,同時在全局形成公開競爭的良性運行機制。五是組織實施。管理局依據資金情況,按排序順序,逐年組織實施項目建設。每年新申請的項目與末實施項目同等看待,重新排序。六是確定引水任務。項目實施完成后,第一年不增加引水任務,第二年按引水任務實際增加量的50%確定引水任務,從第三年開始按引水任務實際增加量的80%確定引水任務。從而提高大家的工作積極性,在全局形成找面積、擴市場的工作熱潮。
在用水管理上采取“先交費、后供水,不交費、不供水,自誤水量不補”的辦法按量供水。供水實施預分水量,預收水費,以費換票,憑票供水制度。為減少經費開支減輕群眾負擔,取消段、斗長,全站職工承包干、支、斗分渠,送水到田間,按量計費,按畝計征,集中供水,開票到戶,切實服務好灌區群眾。強化服務,密切協作,認真貫徹水費征收一賬、一表、一冊制度,加強水費管理,提高水費征收工作的透明度。及時處理灌溉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切實為群眾做好用水服務。
灌區用水管理,是水管單位的一項重要工作,要達到農作物的適時適量用水,使農作物增產增收,務必搞好用水管理。按照水權集中、統一調配、分級管理的原則,依照用水計劃,安排用水時間,按照先下游,后上游的用水形式,采取輪灌和續灌,盡量做到計劃用水、節約用水、科學用水、按量計費。灌區用水,由各支、斗渠承包者,根據灌區需水量、天數、輪次,提出用水計劃,向管理站申請,管理站根據需水實情按計劃配水。
針對末級渠系輸水能力差情況,修建襯砌干、支渠14.61 km,斗渠182.1 km,分渠154 km,徹底解決渠道末端的卡脖子問題,從根本上改變和家莊、坊鎮、知堡等地區干旱、貧困得面貌,使該區農田得到充分灌溉,將進一步促進灌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灌區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年可增加經濟效益7501萬元。
交口抽渭灌區產業結構單一,灌區要發展、職工要增加收入,必須加強面積管理,擴大用水市場,為引水目標任務的順利完成打下堅實基礎。要抓好失灌面積恢復工作,必須有切實可行的辦法措施,不僅僅只是在思想上重視,而是要充分調動管理站的工作積極性,在全局形成大家齊抓共管、謀求恢復擴大灌溉面積的工作熱潮,從而把恢復面積工作實實在在抓實抓好、抓出成效。